NCSA

NCSA學費:

NCSA官網: 暫無官網

學校性質:暫無

創辦時間:暫無

世界排名:暫無

學校人數:暫無

暫無 托福要求(分)

暫無 雅思要求(分)

暫無 SAT要求(分)

錄取率 未公布

貨幣兌換流程

1

微信搜索“聯合貨幣”

2

關注公眾號

3

點擊“外幣兌換”

4

使用手機登錄

5

填寫訂單信息

6

填寫補充信息

7

支付-下單完成

8

到店取鈔

【簡介】 NCSA

【專業】 NCSA

  • NCSA相關問題

    博客什么時候有的?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 NCSA的“What's New Page”網頁,主要是羅列Web上新興的網站索引,這個頁面從93年6月開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開辦“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個人網頁),不久里面開始收集各種地下秘密的鏈接,這個重要的個人網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網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開始出版Scripting News。這個網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變而來,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這個術語來描述那些有評論和鏈接,而且持續更新的個人網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開始出版網站peterme.com(根據他自己的檔案記錄)。

    查看全部
  • 美國哪所大學的計算機系最好?

    美國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排名
    總的來說,前20的CS可以分成三波:
    (1) 4 個最為優秀的CS Program: Stanford, UC. Berkeley, MIT, CMU

    (2) 6 個其他前10的: 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Princeton, U. of Texas-Austin 和 U. of Wisconsin-Madison, 其中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和UW-Madison幾乎從未出過前10。

    (3) 其他非常非常優秀的CS:CalTech, U. of Maryland at CP, UCLA, Brown, Harvard, Yale, GIT, Purdue, Rice, 和 U. of Michigan.

    約定:CS=計算機科學(系)。

    總的來說,前20的CS可以分成三類:

    一、4個最為優秀的CS Program: Stanford斯坦福大學, UC.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IT, CMU 卡內基梅隆大學

    二、6個其他前10的: UIUC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Cornell康納爾大學,
    U. of Washington,Princeton,
    U. of Texas-Austin 和
    U. of Wisconsin-Madison,
    其中UIUC, Cornell, U. of Washington和UW-Madison幾乎從未出過前10。

    三、其他非常非常優秀的CS: CalTech, U. of Maryland at CP, UCLA, Brown, Harvard , Yale, GIT, Purdue, Rice, 和 U. of Michigan.

    ********************************
    Stanford

    Stanford URL: http://www.stanford.edu/

    Stanford的CS是個很大個的CS,擁有40人以上的Faculty成員,其中不乏響當當硬梆梆的圖靈獎得主(Edward A.Feigenbaum, John McCarthy) 和各個學科領域的大腕人物,比如理論方面的權威 Donald E. Knuth;

    數據庫方面的大牛Jeffrey D. Ullman(他還寫過那本著名的編譯原理,此人出自Princeton);以及RISC技術挑頭人之一的John Hennessy。相信CS的同學對此并不陌生。該系每年畢業30多名Ph.D.以及的Master。學生的出路自然是如魚得水,無論學術界還是工業界,Stanford的學生倍受青睞。幾乎所有前10的CS中都有Stanford的畢業生在充當教授。當然同樣享有如此地位的還包括其他三頭巨牛:UC.Berkeley, MIT 和 CMU.

    畢業于U. of Utah(猶他州)的Jim Clark 曾經在Stanford CS當教授。后來就是這個人創辦了高性能計算機和科學計算可視化方面巨牛的SGI公司。SUN公司名字的來歷是: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順便提一下,創辦 YAHOO的華人楊致遠曾在斯坦福的EE攻讀博士,后來中途輟學辦了YAHOO。

    CS科研方面,斯坦福無論在理論,數據庫,軟件,硬件,AI 等各個領域都是實力強勁的頂級高手。斯坦福的RISC技術后來成為SGI/MIPS的 Rx000系列微處理器的核心技術; DASH,FLASH 項目更是多處理器并行計算機研究的前沿;SUIF并行化編譯器成為國家資助的重點項目,在國際學術論文中SUIF編譯器的提及似乎也為某些平庸的論文平添幾分姿色。

    Stanford有學生14000多,其中研究生7000多。CS有175人攻讀博士, 350人攻讀碩士,每年招的學生數不詳,估計少不了,但不要忘了,每年申請CS的申請學生接近千人,申請費高達80$。

    斯坦福大學位于信息世界的心臟地帶——硅谷。加州宜人的氣候,美麗的風景使得Stanford堪稱CS的天堂。33.1平方公里的校園面積怕是夠學子們翻江蹈海,叱詫風云的了。

    申請斯坦福是很難成功的,但也并非不可為之。去斯坦福這樣的牛校,運氣很重要,牛人的推薦也很重要。

    ********************************
    MIT

    MIT URL: http://www.mit.edu/

    MIT招生好象不看GRE成績。但MIT的CS是巨牛的,99年最新排名上它和斯坦福被打了5.0 的滿分,并列第一。MIT的CS曾為CS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數據流計算的思想和數據流計算機、人工智能方面的許多重大成就,以及影響了整個UNIX界的X-Window……MIT和斯坦福,CMU,UC. BERKELEY一樣,都是幾乎在CS界樣樣巨牛的學校。

    MIT的Media Arts and Sciences其知名度不在Computer Department下。主要是多媒體技術,信息處理,人工智能……有一大批著名的教授,如Marvin Minsky(Turing Award)……

    ********************************
    UC.Berkeley

    UC.Berkeley URL: http://www.berkeley.edu/

    同樣地處舊 金山灣畔,硅谷地帶,離Stanford只有大約 50公里的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UC.Berkeley是美國最激進的學校之一。60年代的嬉皮文化,反越戰,東方神秘主義,回歸自然文化都起源于此。詩人愛倫金斯堡是當年 Berkeley的代言人。

    在當今高科技領域C. Berkeley在締造新的神話,在文學、數學、化學、新聞等20多個大的學科領域中位居前3。16個諾貝爾獎得主,總數近200的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連同眾多在硅谷商戰中成為億萬富翁的伯克利人撐起了一面匯集天下之英才的大旗。INTEL總裁AndrewGrove畢業于UC. Berkeley。

    BSD版的UNIX影響了整個OS界,伯克利的RISC技術后來成為了SUN公司SPARC微處理器的核心技術,巨牛人物David Patterson接下了一個6億美元的項目用于新型計算機體系結構,特別是IRAM的研究開發。

    UC. Berkeley有學生30000多,研究生超過8500。申請費和其他加州大學的分校一樣,40$。據一項最近的調查,伯克利已經成為美國大學生最向往的研究生院,高居榜首,其申請的難度可想而知。UC.Berkeley的 DEADLINE一般很早,12月中就截至了,其內部的實際DEADLINE其實要遲一些。

    Berkeley的CS是個大系,Faculty中有圖靈獎得主以及象 Patterson這樣的巨牛。學生的出路同Stanford,MIT,CMU一樣,光輝燦爛,前程錦繡,這里不再贅述。CS科研方面,Berkeley也是樣樣強,門門巨牛。

    舊 金山湛藍起伏的海灣,蒼翠綿延的山巒,舒心宜人的氣候,以及近在咫尺的硅谷…… 這一切的一切不也使得UC.Berkeley 儼然一個CS 學子的世外桃源么?

    ********************************
    CMU

    CMU URL: http://www.cmu.edu/

    CMU是個位于匹茲堡的不大的學校,學生7000多,校園好象也不大。但這個學校在工程及其他一些領域卻是頂尖的學堂。 CMU的CS不單單是個系,而是一個學院,其規模之大,可能只有Stanford, UIUC可比。教師學生的情況同前面3個類似,不再贅述。Mach操作系統,PVM,C.mmp等都有CMU的巨大貢獻。

    申請CMU的難度很大,因為盡管CMU的 CS Faculty很多,但每年只招不足30人的研究生隊伍。

    ********************************
    Cornell

    URL: http://www.(cs.)cornell.edu

    作為 IVY LEAGUE的成員和一所私立學校,Cornell有其獨到的優勢。在美國,私立學校一般比公立學校難進,其學生也是經過很嚴的選拔才錄取的,Cornell的CS學生入校后多能享受FELLOW的待遇,其個人經濟條件非公立學??杀?,加上貴族式校友的提拔,私立學校的出路是很誘人的。

    康乃爾在理論計算機方面一直是頂級高手,但在其他CS領域并不總能在前10。 Cornell學生18000多,研究生過5000。CS每年招攻讀Ph.D.的學生25 人左右。

    ********************************
    UIUC

    URL: http://www.uiuc.edu/

    UIUC的工程院在全美堪稱至尊級的巨牛,其CS,ECE,EE在歷史上都屢建戰功。在CS方面,從早期的超級計算機ILLIAC I, II, III, IV到后來的 CEDAR,都是CS發展史上,特別是并行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影響,引導了很長時期的發展。 David Kuck曾是并行處理界的一代先驅。

    超級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CSRD,美國國家超級計算及應用中心:NCSA等眾多的機構,使得UIUC的CS常常成為研發的領軍頭領。

    大家可能還記得,Netscape-Navigator 的最初開發人員中有個Marc· Anderssen。這位來自WISCONSIN的小伙在UIUC讀本科,大四的時候在NCSA參與編寫了MOSAIC,后來他去了硅谷,并在那里遇到了前面提到過的大牛: Jim Clark,SGI的前創始人,兩人一見如故,聯手創辦了著名的網景,并一度在瀏覽器市場上獨霸武林。

    隨著一代代至尊大師的離去,UIUC 的 Faculty看上去似乎并不引人 注目。但得提醒你,UIUC的CS向來以實干著稱。我期待著他們下一個驚世之舉。

    UIUC是個大學校,學生數過35000,研究生院的近萬。UIUC的CS很大個,40余個Faculty提供了全面的CS教育和科研項目。每年30多個博士的畢業數目似乎只有斯坦??梢云?。

    UIUC的Polaris并行化編譯器是這個領域和斯坦福的SUIF直接叫板的拳頭產品。清華開發并行編程環境時選用了這個系統。只是代碼龐大,運作緩慢的Polaris搞的清華有那么一點點癟西西……

    UIUC 在計算機硬件,軟件,AI,DB,等各個領域都相當巨牛。特別是硬件,前面提到的ILLIAC,CEDAR……事實上,UIUC在超級計算機系統的研究開發方面決不遜于CS四大天王中的任何一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NCSA建立在UIUC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佐證。

    UIUC-CS 的學生畢業后去學術界的不少,Stanford, Berkeley……都有UIUC的博士挑大梁。但UIUC-CS學人還是進入業界,成為業界實干的中堅。

    ********************************
    U. of Washington

    U. of Washington URL: http://www.washington.edu/

    位于 Seattle的 UW 得天獨厚--計算機界的巨牛MS就在西雅圖,而且更為要命的是,Bill Gates就是那里兒的人。這位Harvard 的輟學者給了哈佛許多MONEY, 但同給UW的錢財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U. of Washington位于分光秀麗的WASHINGTON湖畔,氣候四季如春。33000多學生中研究生有8000。Seattle最令人厭惡的地方可能就是一年有160天會降水。

    UW的CS較大,30多名Faculty成員,每年近20個優質博士畢業,以及大量的Master。估計每年的招生數應該不低,UW的CS在各個方面比較均衡,最強的軟件排名第5,而其他領域也一般都能位居前10,好象沒有明顯弱的地方。

    圖靈獎得主 Dick Karp從Berkeley告老還鄉后又被返聘到了UW的CS。U. of Washington的 CS要求很高,Ph.D.學生入學的平均 GPA 高達 3.86,GRE2160+,加上一般較早的DEADLINE,申請UW是相當有難度的。

    ********************************
    Princeton

    Princeton URL: http://www.princeton.edu/

    Princeton是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這里曾經是科學的世界中心。Princeton的CS不大, 18個Faculty成員,學生數也不算多??蒲猩铣伺琶?的理論,似乎俺還沒注意到其他閃光點,望知情人補充。但是,Princeton無疑培養出了大量計算機界的優秀人物,Jeffrey D. Ullman, John McCarthy等巨牛人物均出自大名鼎鼎的Princeton. 在Princeton領受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熏陶。

    Princeton學校不大,只有6000多學生,研究生不過1700。Princeton 的 CS錄取很嚴,雖然已有不少華人學生就讀 Princeton。

    ********************************
    UW-Madison

    UW-Madison URL: http://www.(cs.)wisc.edu

    UW-Madison的CS較大,35個Faculty,200多個研究生,每年招60-70 個新生。 目前幾乎 1/4 的 Faculty 來自Berkeley,博士生畢業后有去 Stanford,Berkeley等牛校挑大梁的,但和UIUC類似,似乎進入業界的些。然而要在這里拿到博士學位可不容易。超過7成的人,會在中途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后,拿著碩士文憑撒丫子就跑,免得被那些無窮無盡的科研項目給整癟了。一位WISCONSIN的哥們在回答我關于 “該做些什么準備”的提問時說:盡情歡樂享受吧,這樣可以 Bring A healthy and energetic you to Madison to survive those projects.

    UW-Madison的數據庫一直在前 3 位,經常是第1位。這里的數據庫由于在設計實現DBMS系統上的傳統優勢,使得其在業界的聲譽相當崇高, MicroSoft 里據說有一幫WISCONSIN的校友從中興風作浪,Oracle也格外青睞WISCONSIN-Madison的學子??上?,偶似乎對數據庫并不是很感興趣。

    WISCONSIN的硬件,計算機體系結構實力巨牛,99排名第6,對業界相當有影響力。微處理器中的超標量技術(SuperScalar)源于此地;多處理機CACHE一致性的總線偵聽SNOOPING協議,IEEE SCI協議等,都是源于此地。正在研究開發中的MultiScalar技術和DataScalar技術據吹可以把微處理器每個時鐘周期的指令發射數提到10以上,大大地提高微處理器的計算能力。WISCONSIN的軟件99排名第 7。主要是在系統軟件方面做OS的設計與實現,WEB上的CACHE策略,支持共享主存和消息傳遞兩種并行編程模式及其混合的并行程序設計語言和編譯器,以及由MIDSHIP項目挑起的關于并行與分布式計算,OODB,科學數據庫,支持圖象查詢的新型查詢語言以及圖象處理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美國有大量的衛星圖象需要及時處理,加上迫切需要GIS系統的研究開發,這方面的研發使得UW-Madison 撈到了不少經費。

    WISCONSIN和UIUC的CS理論都是10名左右。WISCONSIN的Carl de Boor 是逼近理論方面的大牛。

    U. of Wisconsin-Madison是個大型綜合性的學校,40000 學生中研究生院的超過10000,這萬人中有博士生5000,碩士生3500,法學院、醫學院、護院、獸醫院的職業學生2000人。2200多 Faculty中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52個院士,18個工程院院士。130個科系幾乎涵蓋了所有科研領域??蒲薪涃M常年位居全美前4。Wisconsin的研究生院穩居 TOP20,而且由于它的大而全,在科研排名上能進前10。UW-Madison在95年NRC 的41項評價中,16項位居TOP10,35項排進了TOP25。

    U. of WISCONSIN-Madison的校園位于風景如畫的湖畔林蔭中. 現代化風格和古典歐美風格的建筑物在平緩起伏的湖岸上交相呼應。學校自吹擁為世界上最美的校園之一。偶不知道其他校園的場景,單從他們在網頁上提供的照片來看,的確很美。WISCONSIN的冬天很冷,很長,而且大雪紛飛,寒風凜冽。

    需要注意的是,WISCONSIN的CS有點不同于許多其他學校, 它隸屬于College of Letters & Science. 而不在College of Engineering下面,因此許多偏硬件的項目,比如嵌入式系統,網絡硬件、路由,多媒體,通信,自控以及數字信號處理及等項目不在CS Dept, 而是在工程院 下的 Dept. of Electrical & ComputerEngineering 即 ECE系。那個系也挺大個,比CS還要大不少。98年在工程類排名的計算機工程一項上也排了第9。但偶將來怕跟他們沒多少來往。伊拉的網址:

    工程院:http://www.engr.wisc.edu

    ECE系:http://www.ece.wisc.edu

    ********************************
    URL: http://www.(cs.)utexas.edu/
    UT-Austin的CS較大。Faculty中好象有個圖靈獎得主。( Edsger Wybe Dijkstra,是那個搞算法的)。好象該系發展比較平衡,最好的AI 排第5,其他幾個專業也多能擠進前十。

    UT-Austin是個巨大的學校,5萬學生,研究生院的可能有1.3萬。但學校的主校區卻好象面積不足,僅140公頃,按美國大學的標準,太不足了。偶曾見到一張照片,校園周圍高樓林立,可能是位于市中心的緣故吧。

    總的來說,前 10 的 CS由于在當前國際計算機行業普遍熱門的情況下,很難申請,但決不是不可為之的!

    ********************************

    CalTech

    CalTech URL: http://www.caltech.edu/

    CalTech的CS很小,只有大約5位教授,每年招很少的學生。雖然申請CalTech是免費的,但建議輕易不要嘗試。(也別讓我這話給嚇趴下了)

    由于系太小,CalTech 好象只是在計算機硬件,和科學計算的可視化方面很強。該系多年以來一直穩坐 NO.11,12幾乎沒動過窩, 類似的情況 還有斯坦福、MIT,穩居NO.1,2, Cornell穩居NO.5, UW-Madison, 穩居 No.9,10.CalTech的CS和其他系,比如數學,物理,生物等需要大量科學計算的部門聯系很緊密。

    CalTech 學校也很小,2000名學生中研究生占1100人。 Faculty人數也不多,但幾乎個個是巨牛,按平均水平看,CalTech 可能是世界上最牛的學校了。偶好象就沒見到來自大陸的學子在該系,可能是偶孤陋寡聞吧。

    這是一個實力相當強勁的CS,軟件(8),數據庫(4),AI(9) 三個專業都擠進了前10

    ********************************
    URL: http://www.ucla.edu/

    歷史上UCLA的CS曾經一度輝煌,上到過第6 (NRC'82),但近年來一直徘徊在13-15。而且CS的各個專業細目幾乎沒有一個能進前10。盡管如此,UCLA的CS還是十分強大的。

    UCLA輝煌的歷史可能在于它對Internet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六十年代美國的 ARPA在搞網絡互連的開創性研究, ARPA網的四個節點是:UCLA,Stanford 的 SRI,UCSB 和 U. of Utah。 此時一位來自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青年: Vinton Cerf不去離家咫尺的 Yale大學,遠涉千里,來到了加州。他先在Stanford獲得數學學士,然后到UCLA拿下了CS 的碩士和博士。

    畢業后Cerf一直在SRI從事ARPA網的研究,特別是如何讓它無法正常工作。幾年后,Cerf與MIT的一位到業界闖蕩的數學教授Kyhn合作研發,搞出了一套軟件系統用于網絡互連(1973)。這就是TCP/IP協議的誕生。

    UCLA 作為 INTERNET 的先驅,地處陽光燦爛的南加州,應當成為CS學生的樂土。加州的學校的確難申請,但也是可以一試的。

    UCLA有學生33000人,其中研究院的占 9900人。地處落杉磯的 UCLA,周圍幾乎有玩不盡的地方,DISNEY,HOLLYWOOD……由于位于大城市, 校園不是很大,但風景似乎非常美麗。UCLA的CS較大,規模應該和 U. of Washington 和 UW-Madison類似。

    ********************************
    U. of Michigan

    U. of Michigan URL: http://www.(eecs.)umich.edu

    U. of Michigan是個非常了不起的學校。在BIG TEN里,從綜合的角度上說它可算的上是領頭羊了,當然UW-Madison,UIUC 也緊隨其后。

    這里的CS偏硬的更利害些,硬件排在第9,而計算機工程(7),EE(5) 都是前10中的巨牛。 MICHIGAN 的 CS 和EE合在一起稱為 EECS系。是個相當大個的系,每年招的學生當不在少數。

    MICHIGAN的CS估計在歷史上也相當牛,UW-Madison CS里的兩位來自umich的教授都是院士,在其他CS系里,比如UIUC的,也大有UMICH的牛人在。如前述,UIUC的CS在硬件上極強,而UMICH的CS中有許多UIUC的哥們在那里當老師。

    ********************************
    GIT

    GIT URL:http://www.git.edu/

    GIT是個較大的學校,具體數字記不清了。GIT的工程院很利害,研發經費僅次于MIT,和UIUC, Umich差不多。CS系的數據庫第7,GUI第4。其他沒有列在前10,偶也沒有去仔細了解過,就一概的不清楚了。

    ********************************
    Brown

    Brown URL:http://www.brown.edu/

    Brown的規模不大,具體數字記不清了。這所 IVY LEAGUE 的私立學??赡軗碛幸恍╊愃朴贑ORNELL的優勢。CS的GUI可以列在NO.6,好象還有許多關于語音識別等偏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項目。

    ********************************
    Harvard

    Harvard URL: http://www.harvard.edu

    在CS的早期發展史上,Harvard曾經是泰斗級的人物,畢竟CS和數學,物理的淵源太深太長了??上arvard并不重視工程化的東西,現在伊的CS已不能和圈里的巨牛,甚至伊的當初相提并論了。好象王安是這里出來的,Bill Gates也是這里出來的,Harvard畢竟是Harvard,總是名人輩出。畢竟Harvard總是可以招到最優秀的人,甚至是在它很癟的領域里。但千萬別以為哈佛人人牛。據說美國人的調侃中,專門有一條是說哈佛的某些學生是如何令人嘆為觀止的愚蠢……偶還沒有身在美國,不知是真是假。

    Harvard不喜歡帶工程色彩的東西,CS 是掛在Arts & Science學院下面的Division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連獨立的一個系好象都不是。除了理論可以排進前10,其他項目怕也拿不出多少貨色了。

    但是,如果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申請Harvard。因為這里是Harvard,你可以學到許多在別的地方難以學到的東西。專業知識并不是全部,況且哈佛的教育是不會差的,雖然它在CS 的科研上沒什么好吹的。哈佛的研究生每年超過 20000$ 的FELLOWSHIP是你安心寒窗苦讀的強大后盾。

    哈佛大學學生18000人,其中研究生院的11000人。Harvard大學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150多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是個巨牛云集的超級牛圈。哈佛的 CS 估計不會是個大個子, 招的學生可能也不會多,申請的難度應當很大。

    ********************************
    Purdue

    Purdue URL: http://www.purdue.edu/

    可能許多人還不知道,Purdue 的計算機系是美國最早成立的計算機系。建系之初一直處于TOP10。在70年代由于本人不甚了解的原因,沒落了。Purdue的排名也不太穩定從13到 30的排法偶似乎都見過。Purdue是個大個的學校,有35000學生。其工程院很出名。

    ********************************
    Rice

    Rice URL: http://www.rice.edu/

    Rice是個位于休斯頓的小學校, 4000個學生,研究生有1600左右吧。CS也不大。優勢在于軟件,排在第9。別的情況偶不了解,但偶特別想告訴大家的是,該系的 KEN KENNEDY是個巨牛的人物。伊是美國 HPCC 常委的關鍵人物之一,好象還是總統在信息科學方面的特別顧問。KENNEDY是并行計算領域的大牛牛。前幾年,伊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高性能 FORTRAN 語言(HPF)的編譯器研制工作,項目之大,投入人力之巨,加上伊的權威地位,被人們普遍寄予厚望??上Ш髞眄椖渴×?。從此并行計算界陷入了一陣低潮。這幾年 KENNEDY 好象轉向去作針對特定處理器的后端優化技術了。Rice CS 學生的出路相當好。

    ********************************
    YALE

    YALE URL: http://www.yale.edu/

    YALE 曾經也進過前 10,NRC'82 的排名上,是 YALE和 UCLA而不是 Princeton和UT-Austin 位于前 10 的榜上。YALE的 CS不大,十幾個老師加上為數不多的學生,每年只招六個博士研究生。

    和 Harvard這樣很重文理的學校一樣,YALE 的CS在理論上比較強。但不同于哈佛,YALE有獨立的CS系,受到較高的重視。YALE-CS 在 AI,軟件方面比較強。著名的 LINDA 并行編程模式是在這里提出并實現的。YALE 的畢業生中到學術界的比到業界的似乎要多,哈佛似乎也是這樣。

    這里只隨便羅列了一些俺順口拈來的東西,僅供參考。其實 CS其他很好的學校還有很多,比如: UCSD,USC,Columbia,UNC-CH,DUKE,U. of Penn等等。 Columbia在AI,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頗有造詣,而北卡: U.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Hill 和 U. of Utah方面則是頂級牛校。

    查看全部
  • 博客的由來?

    什么是博客”成為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熱門的搜索關鍵詞之一【百度搜索引擎中的相關檢索關鍵詞還有“什么叫博客”、“博客是什么意思”、“博客中國”等】,同時博客也被眾多機構和媒體評為2004年最熱門的互聯網現象。BLOG也就是WEB LOG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網絡日記。國內外眾多媒體和網站都將BLOG作為2004年最熱門的詞匯,關于BLOG(博客)的介紹文章,網上已經非常多了,這里簡單摘錄部分的介紹。

    下面摘錄博客中國發起人、“博客”中文譯文的創始人方興東博士有關博客發展簡史和基本史實的文章,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可以參考一下。原文的發表日期大約是2002年8月,在博客中國網站剛發布不久。

    博客發展簡史和基本史實(www.blogchina.com 方興東)

    誰是博客之父?

    博客的出現才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是要書寫博客歷史,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許多史料必須像挖掘“古董”一樣去求證,而且分歧和爭議頗多。比如誰是“博客之父”?這個問題想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牽涉到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最早的博客原型

    首先,哪一個是最早的博客網站?顯然最早的博客是作為網絡“過濾器”的作用出現的,那就是挑選一些特別的網站,并作簡單的介紹。因此有人認為瀏覽器發明人Marc Andreesen開發的Mosaic的What’s New網頁就是最早的博客網頁。Justin Hall的黑社會鏈接網頁(http://www.links.net/vita/web/story.html)也是最早的博客網站原型之一。

    最早的博客預言家

    其次,誰是最早的博客命名人?著名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96年預言了職業博客(http://www.salonmagazine.com/weekly/gibson2961014.html):“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為你瀏覽網絡,精選內容,并以此為生,的確存在著這樣的需求”。

    最早的博客

    Userland公司CEO Dave Winer,在1997年開始運作的Scripting News(www.scripting.com)開始真正具備了博客的基本重要特性。并且他將這些功能集成到免費軟件“Frontier腳本環境”。不過,這個算不算是真正的最早博客,爭議頗多。有人認為,從形式上說,是Jorn Barger于1997年底建立了今天博客網站的基本模樣(當時的原始模樣可以上網看到:http://www.robotwisdom.com/)。

    網管人員使用log(log files)來指稱“系統記錄文件”,因此幾年前如果你用google來查weblog,查出來大多都是例如Seacloak這種網站流量分析軟件,而不像今天真正的weblog。

    最早使用“weblog”詞匯

    1997年12月,Jorn Barger運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http://www.robotwisdom.com/netlit/index.html)第一次使用weblog這個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領域,他還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Jorn Barger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形式上,他將log的意義從接近航海日志那種無人稱、擬客觀、機械式寫作,轉換成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稱、有個性”的自由書寫。 由Matt Haughey發起的社區博客網站Metafilter 雖然被人廣為批評,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它的確是比其他博客網站更有意思。

    最早使用詞匯“blog”

    而目前最流行的詞匯“blog”,一般公認為是Peter Merholz(http://www.peterme.com/archives/00000205.html)在1999年才命名的。2002年5月17日,Peter Merholz在題為“詞匯游戲”的帖子中如此回憶道:

    我一直很喜歡詞匯,喜歡一遇到生詞就鉆到詞典里面。我喜歡詞匯游戲,詞源學更是有趣。沒有想到這種愛好居然產生了影響,大約1999年4月或者5月(確切的時間已經記不清楚),我在自己的主頁上貼出一個帖子:“我決定把weblog發音為wee’- blog,或者縮寫為‘blog’”。我也沒有多想,就把這個詞匯用進了我的帖子中,后來大家發郵件也開始使用。Keith Dawson把blog收進了“行話查詢”中。但是,如果不是1999年8月,Pyra發布Blogger的話,這個詞匯可能就無疾而終。

    Peter Merholz由此將blog變成動詞,后來更衍生出blogging、blogger或者I blog、Blogsphere(博客世界)等的說法。

    博客軟件工具

    1999年,也是博客開始高速增長的一年,主要是由于Blogger、Pita、Greymatter、Manila、Diaryland、Big Blog Tool等眾多自動網絡出版發布的免費軟件的出現,而且它們往往還提供免費的服務器空間。有了這些,一個博客就可以零成本地發布、更新和維護自己的網站。其中1999年8月Pyra公司出品的Blogger是最流行和最有影響的工具。

    有博客如此寫道:“首次使用blogger的服務時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整個接口竟然可以如此容易上手,出版結果也是同樣令人感動。若是帶著一些經驗開始去使用Radio Userland后,眼淚根本就是滴在鍵盤上。有點像是emacs當年給我的感覺:無所不能、輕松上手。我會將這些軟件與服務最主要歸功于(還是助長?)CSS以及CMS的發展。前者提供內容(content)與形式(layout)的分離基礎,后者促使程序設計師開始思考并提供一種讓更新網頁更簡單的接口?!?br />
    當時,Pyra公司有著一支網絡出版軟件的“夢之隊”。但是,這種成功并沒有為公司帶來利潤,甚至由于財務壓力,2001年1月公司大裁員,并一口氣裁到了極限:只留下一名正式員工Evan Williams,他是創始人之一。夢之隊也分崩離析,另一名創始人是新英格蘭人Meg Hourihan。不過,到2003年,Blogger.com被Google購并,終于算是苦盡甜來。

    到底什么叫博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到底什么叫博客?它與個人網站、社區、網上刊物、微型門戶、新聞網頁等究竟有什么區別。由于博客形式本身就是綜合了多種原有的網絡表現方式,因此要嚴格界定這個“混血兒”不太現實,而且不能過于陷入形式主義。隨著演變,博客的形式會越來越多樣性。 有人寫道:“blog的確存在這種現象。許多新聞媒體(比方說華盛頓郵報)為了強調blog驚人崛起的現象,常用blogger.com的使用人數(目前為750,000)來作指針,而不管其內容特質是否符合blog。事實上,我們也很容易認為使用moveable type、greymatter、b2、blogger、pmachine等等weblog工具都是blog了。至此,blog有沒有特征已經不重要,重點是他使用什么軟件或服務。我甚至覺得,說這些軟件或服務助長了blog瘋基本沒錯,但其實整個數字與群眾也是因為這些軟件及服務,而將所有類似的活動(管你符不符合blog的任何特質)全都吸收到blog的黑洞中,跨過那些曾經試圖分類的企圖?!?br />
    由于博客并不是純粹的技術創新,而是一種逐漸演變的網絡應用。博客天然的草根性,也決定了我們很難來認定一個正宗的博客先祖,也無法正式認定誰是“博客之父”。到了現在,想來也沒有人敢于戴上這頂帽子。否則,一定會被打得頭破血流。

    博客簡單的編年史

    1993年6月: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網頁(http://archive.ncsa.uiuc.edu/SDG/Software/Mosaic/Docs/whats-new.html),主要是羅列Web上新興的網站索引,這個頁面從93年6月開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為止。

    1994年1月:Justin Hall開辦“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個人網頁),不久里面開始收集各種地下秘密的鏈接,這個重要的個人網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網站之一。

    1997年4月1日:Dave Winer開始出版Scripting News。這個網站是由早期的Davenet演變而來,最早1994年10月7日。

    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這個術語來描述那些有評論和鏈接,而且持續更新的個人網站。

    1998年5月7日:Peter Merholz開始出版網站peterme.com(根據他自己的檔案記錄)。

    1998年9月15日:Memepool開始出版,最早的鏈接是關于“Alex Chiu’s Eternal Life Device”。

    1999年:Peter Merholz以縮略詞“blog”來命名博客,成為今天最常用的術語。

    1999年5月28日,Cam在他個人博客網站Camworld中寫道:“Dave Winer開始了最早的博客網站,Camworld無需隱瞞地表示,模范和追隨Scripting News?!?br />
    2000年4月12日:Weblogs eGroups的郵件列表終止,Jorn Barger和Dave Winer的鼻祖之爭開始公開化。

    2000年8月22日:Wine在FoRK的郵件列表中貼出帖子,爆發爭吵。

    2000年10月:Jakob Neilsen表示:“...一般的博客網站都不忍卒讀”。

    2000年10月14日:Dave Winer暗示他的Scripting News是最早的博客網站,然后他優雅地將這項榮譽歸于他很尊重的前輩——WWW的發明人Tim Berners-Lee。

    2000年11月:不過Winer很快給自己找到了另一頂桂冠,Scripting News將網站的口號變為:互聯網上持續運行時間最長的博客網站,開始于1997年4月1日。

    2000年12月17日:UserLand發布SuperOpenDirectory,希望成為目錄創建的事實工具。

    2001年9月11日:世貿大樓遭遇恐怖襲擊,博客成為重要信息和災難親身體驗的重要來源。從此,博客正式步入主流社會的視野。

    博客發展三階段(史前階段、初級階段、成長階段)

    綜上所述,準確地說,博客的歷史與萬維網(WWW,或Web)的歷史一樣“悠久”。最早的博客應該就是萬維網的發明人蒂姆·貝納斯—李(Tim Berners-Lee),他開設的第一個網站http://info.cern.ch(當然已經不復存在,而被當作古董保存著)實際上就是第一個博客網站,因為里面的內容就是列出所有出現在網上的各類網站。而后的1993到1996年間,NCSA和網景的“What’s New”欄目,也有著博客網站的雛形。當然,這一切我們都把它歸于博客的“史前時期”,博客真正的歷史可以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

    第一階段(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萌芽階段,或者稱為啟蒙期。

    追溯博客的源頭,無疑是一件難事。有人認為1994年Justin Hall聲名狼藉的“網上日記”可以算早期的博客形式,這個家伙在網上及時發布他對吸毒、做愛的赤裸裸體驗,吸引了不少眼球。有人說,1998年Jesse James Garrett發表在Camworld的網絡旅行日記,是點燃博客社區之火的導火索,從此博客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但的人認為博客最正宗的源頭還是Pyra(就是現在Blogger.com的前身),這是一家小小的軟件公司,三個創始人為了開發一個復雜的“群件”產品,編寫了一個小軟件,以博客方式保持彼此的溝通與協同。后來,他們覺得這個簡單的小工具對別人也很有用處,于是,1999年8月,就在網上免費發布了Blogger軟件。而此前,算得上博客的人大概還只有幾打而已。結果,這樣一來,如同干柴碰上烈火,許多人利用這個軟件作為武器,進入博客隊伍。博客隊伍開始迅速繁衍開來。Pyra也因為這個根本沒有上心的小軟件而名聲大振。 總之,這個階段主要是一批IT技術迷、網站設計者和新聞愛好者,不自覺、無理論體系的個人自發行為。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群體,也沒有具備一種現象的社會影響力。在悄悄的演變過程中,也有一些事件和人物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啟蒙與帶頭作用。為博客革命準備條件。

    第二階段(2000年——2006年左右):初級階段,或者稱為崛起期。

    到2000年,博客開始成千上萬涌現,并成為一個熱門概念。在博客發展史上,911事件是一個重要的時刻。正是這場恐怖的襲擊,使人們對于生命的脆弱、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最即時最有效的信息傳遞方式,有了全新的認識。一個重要的博客門類:戰爭博客(WarBlog)因此繁榮起來,可以說對911事件最真實最生動的描述不在《紐約時報》,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對事情最深刻的反思與討論,也不是出自哪一個著名記者手中,而是在諸多的普通博客當中。

    據不完全統計,到今天,全世界自覺實踐的博客數量,已經達到50萬到100萬之眾。雖然與3億以上的網民相比,還顯得微不足道。但是這些博客的影響力,卻早已超出了他作為個人、甚至作為自己所在行業的原有范圍。開始引起主流的媒體的強烈關注,并明顯感受到博客崛起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同時,各個專業領域的博客如“雨后春筍”,紛紛浮出水面,越來越成為該專業關注的焦點。除了美國,英國、匈牙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博客也形成聲勢。亞洲,包括中國也開始感受到博客的脈動。估計,在最近一兩年內,博客將成為互聯網蕭條時期最重要的新現象之一,為全社會所關注。

    第三階段(2006年—— ):成長階段,或者稱為發展期。

    預測未來永遠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尤其預測網絡。對于博客的未來,現在要定論,的確太早!而且爭議性很大。但是,根據我們的研究和判斷,我們還是冒險地認同這樣的一些大膽的判斷:

    到2006年左右,作為一種新的媒體現象,博客的影響力有可能超越傳統媒體;

    作為專業領域的知識傳播模式,博客將成為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作為一種社會交流工具,博客將超越E-mail、BBS、ICQ(IM),成為人們之間更重要的溝通和交流方式。

    顯然,以上主要是對全球(美國為中心)博客發展階段的簡單劃分。在中國,與所有的網絡革命一樣,繼續保持著一定的“滯后度”。在博客方面也不例外,中國的發展階段基本上差了一個階段。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的博客發展僅僅進入啟蒙期,萌芽期,可能需要2-3年,才能進入真正的初級階段,也就是崛起期。

    但是,一向對網絡發展保持最密切關注的“數字論壇”成員,從200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覺察,并予以極大的關注。2002年,開始義不容辭地充當“博客思想”在中國推廣和倡導的先鋒?!安┛椭袊保╳ww.blogchina.com)網站就是這樣的一個產物。

    雖然給“博客”正式冠以中文名字,還是2002年剛剛完成的事情。但是在中國,最早關注、追蹤并系統闡述“博客”想象的,是一直研究新媒體的孫堅華。他在98年、99年的不少文章里已經開始涉及許多博客現象,而2002年8月完成的《博客論》,是國內第一篇系統、全面闡述博客革命的文章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18624.html

    查看全部
  • 后綴名的問題

    文件后綴名--詳解
    文件后綴名--詳解(中文)
    什么是文件名后綴
    說起來Windows工作界面下的文件名簡直是隨心所欲,比如:某編輯部的2000年工作計劃。文件名即可用中文直接表達,而且長度最長可達256個字符,讓人看起來真是一目了然。然而在Windows環境中,安裝的軟件中卻大量存在著類似CALENDAR.EXE、GAMES.GRP等等的文件名,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這些文件名都是根據DOS環境的文件名命名規則而定的。
    DOS環境下的文件名
    在DOS下,文件名采用8+3結構,即:最長8位的文件名,由小數點分隔后再跟上最長3位的后綴名,如:READ.ME、SETUP.EXE,一般情況下文件名不允許使用漢字,只能由字母、數字和一些符號組成。如READ.ME用中文理解就是"讀我",即提示用戶在使用軟件前先看看這個文件的內容,以獲取更多的提示信息。而更重要的是,DOS下規定用后綴名來區分各種不同的文件。
    在DOS下最容易遇到的首先是可執行文件,后綴名有兩類:*.exe、*.com(此處的*表示文件名任意),它們是由匯編語言或其它高級語言編出的程序經過編譯后直接在DOS下運行的文件。有時由于軟件功能多、內存偏小,不能一次性全部調入內存還可能有同文件名的ovl文件,如ws.exe、ws.ovl。另外還有一種文件可以直接運行,*.bat,即批處理文件,其中有許多命令或可執行文件名,主要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中最有用的是Autoexec.bat,這個文件在開機時會被自動執行(自動執行在英文中就是Automatically execute)。而另外一種可以加載但不能直接運行的文件即是系統擴展管理文件*.sys(sys即系統system),它主要提供某些非標準設備如鼠標、擴充內存等的驅動程序,如mouse.sys、himem.sys。為了統一管理還專門規定了一個config.sys的文本文件來一次性地在開機時自動調入這些必需的設備驅動程序,這些文件一旦被誤刪或換名或被病毒侵襲則將直接導致系統工作不正常。
    DOS下字處理產生的文件原本是可以不用后綴的,但人們常用*.txt表示(txt即文本text)。被所有的平臺和所有應用程序支持。而為了管理方便,人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做后綴來表示是自己建的文本文件,如我輸入的很多文章即為*.mcj,為了便于用戶在意外刪掉原文件的情況下能盡快恢復原文件,許多字處理系統都提供了一種自動備份的功能,如我第二次編輯JIHUA.MCJ時(JIHUA:計劃的漢語拼音),系統會先拷貝一份原文件為JIHUA.BAK。使用具有特殊格式功能的字處理軟件,如求伯君先生早年推出的WPS,就會規定其后綴為.wps,用以標識是用WPS生成的文本文件。當使用字處理軟件編輯高級語言程序時,后綴通常為相應語言的前三個字母(如:*.BAS即BASIC語言源程序,*.PAS為PASCAL語言程序,*.FOR為Fortran語言程序,*.C即為C語言,*.ASM即為匯編語言程序)。
    伴隨著可執行文件常附有以下幾類文件:*.HLP即幫助文件(help)、*.CFG即配置文件(config)、*.DAT即數據文件(data)、*.LOG即日志文件(log)、*.TMP為臨時文件(temporal)。
    Windows環境下的文件名
    絕大多數DOS文件名后綴在Windows下繼續有效,但Windows本身也引出了許多種嶄新的后綴名,如:*.drv為設備驅動程序(Driver)、*.fon和*.fot都是字庫文件、*.grp為分組文件(Group)、*.ini為初始化信息文件 (Initiation)、*.pif為DOS環境下的可執行文件在Windows下執行時所需要的文件格式、*.crd即卡片文件(Card)、*.rec即記錄器宏文件(Record)、*.wri即文本文件(Write),它是字處理write.exe生成的文件、*.doc和*.rtf也是文本文件(Document),它們是Word產生的文件、*.cal為日歷文件、*.clp是剪貼板中的文件格式、*.htm和 *.html即主頁文件、*.par為交換文件、*.pwl為口令文件(Password)等等。
    圖像文件名后綴
    進入多媒體世界后,大家會看到各種各樣精彩的圖片,會發現許多種后綴名。的確,由于各個公司在開發圖形有關的軟件時都自制標準,導致今日在圖形方面有太多的格式,以下就是常見的幾種格式:
    首先是一種位圖文件格式,它是一組點(像素)組成的圖像,它們由圖像程序生成或在掃描圖像時創建。主要有Windows位圖(.BMP):由Microsoft公司開發,它被Windows和Windows NT平臺及許多應用程序支持。支持32位顏色,用于為Windows界面創建圖標的資源文件格式,光標(.CUR、.DLL、.EXE):資源文件格式,用于創建Windows界面的光標。OS/2位圖(.BMP):Microsoft公司和IBM開發的位圖文件格式。它為各種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壓縮,最大的圖像像素為64000×64000。畫筆(.PCX):由Zsoft公司推出,它對圖像數據也進行了壓縮,可由PCX生成。用于Windows的畫筆。支持24位顏色,最大圖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壓縮。圖形交換格式:
    Graphics Interchage Format(.GIF):由Compu Serve創建,它能以任意大小支持圖畫,通過壓縮可節省存儲空間,還能將多幅圖畫存在一個文件中。支持256色,最大圖像像素是64000×64000。
    Kodak Photo CD(.PCD):Eastman Kodak所開發的位圖文件格式,被所有的平臺所支持,PCD支持24位顏色,最大的圖像像素是2048×3072,用于在CD-ROM上保存照片。
    Adobe Photoshop(.PSD):Adobe Photoshop的位圖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和MS Windows平臺所支持,最大的圖像像素是30000×30000,支持壓縮,廣泛用于商業藝術。
    Macintosh繪畫(.MAC):Apple公司所開發的位圖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臺所支持,僅支持單色原圖,最大圖像像素是576×720。支持壓縮,主要用于在Macintosh圖形應用程序中保存黑白圖形和剪貼畫片。
    動畫文件的后綴名
    動畫文件格式用于保存包含動畫框架中的圖形信息。主要有:Autodesk FLIC(.FLC):即.FLI,Autodesk Animator和AnimatorPro的動畫文件格式。支持256色,最大的圖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壓縮。廣泛用于動畫圖形中的動畫序列、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計算機游戲應用程序。不大適合制作真實世界圖像動畫。
    MacPICTS(.PCS,.PIC):Macromedia開發的動畫文件格式,為Macintosh應用程序使用。支持256色,支持壓縮,用于保存動畫數據,是Quick Time的前身。
    Microsoft資源互換文件格式,TIFF(.AVD):Microsoft公司開發的動畫文件格式,被Windows、Windows
    NT平臺和OS/2多媒體應用程序所支持,支持256色和壓縮,用于在多媒體應用程序中保存音頻、視頻和圖形信息。
    MPEG(.MPEG):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運動圖像專家小組開發的動畫文件格式。被所有平臺和Xing Technologies
    MPEG播放器及其它應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壓縮,最大圖像像素是4095×4094×30幀/每秒。用于編碼音頻、視頻、文本和圖形數據。
    Quick Time(.QTM):Apple計算機公司開發的動畫文件格式。被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平臺所支持,支持25位顏色,最大圖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壓縮,用于保存音頻和運動視頻信息。
    聲音文件的后綴名
    聲音文件格式是用于保存數字音頻信息的。它們主要有:
    AIFF(.AIF):這是Apple計算機公司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臺和應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壓縮。
    Amiga聲音(.SVX):Commodore所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被Amiga平臺和應用程序所支持,不支持壓縮。
    MAC聲音(.SND):Apple計算機公司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臺和多種Macintosh應用程序所支持,支持某些壓縮。
    MIDI(.MID):國際MIDI協會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被Windows平臺和許多應用程序所支持,用于為樂器創建數字聲音。
    聲霸(.VOC):Creative Labs公司開發的聲音文件格式,被Windows和DOS平臺所支持,支持壓縮。
    WAVE(.WAV):微軟公司用作Windows平臺上保存音頻信息的資源格式。
    壓縮文件的后綴名
    為了提高存儲效率,許多公司都推出了壓縮數據的方法和相應的軟件,這類文件的使用主要通過壓包和解包軟件來進行,主要的后綴有:*.zip、*.arj、*.rar、*.lzh、*.jar。還有一些專用的壓縮文件,如:*.ex_、*.dl_、*.d3_、*.cab等。
    數據庫類文件的后綴名
    在Dbase、FoxBase、Foxpro系列軟件的環境下有以下幾類后綴:
    .dbf 數據庫文件(databasefile) .prg 命令文件(即程序Program)
    .fxp 編譯后的程序 .scx和.sct 屏幕文件
    .fpt 備注字段文件 .frx和.frt 報表文件
    .cbx和.pjt 標簽文件 .mnx 和.mnt 菜單文件
    .pjx和.pjt 工程文件 .app 應用文件
    .cdx和.idx 索引文件 .qpr和.qpx SQL查詢文件
    .fp 配置文件 .ap 生成應用
    .err 編譯錯誤文件 .men 內存應用
    .fky 鍵宏文件 .win 窗口文件
    .pcb 庫文件 .tmp 臨時文件
    .tbk 臨時數據庫文件
    可安全刪除的文件類型
    臨時文件:*.tmp,*.syd,*.$$$,*.@@@,*._mp,*.gid,*.~*,*.gts
    備份文件:*.bak,*.old,*.wbk,*.xlk,*.ckr_
    幫助文件:*.hlp、*.chm、*.cnt
    后記
    用戶要注意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下,后綴名的約定會有所不同,如在Unix下,*.p代表Pascal語言程序,*.z代表壓縮文件,*.tar代表歸檔文件。另外,針對極特殊的設備,其驅動程序也會有特殊的后綴,如3DS顯示卡的驅動程序是*.exp。還有某些公司針對自己的產品也規定了文件名后綴,如方正公司的圖像排版文件規定用*.grh(即Graph)。
    文件名的后綴代表著某一種類型的文件,一般會由某一種特定的軟件產生和處理。只有對這些后綴名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上機的過程中知道其所以然。這兒帶著大家看到了常見的一些后綴類型,實際上還有很多類型,不可能全部講完。常言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以后大家在計算機世界中自己轉著看吧。
    常見的文件后綴名
    .ACA
    Microsoft的代理使用的角色文檔
    .acf
    系統管理配置
    .acm
    音頻壓縮管理驅動程序,為Windows系統提供各種聲音格式的編碼和解碼功能
    .aif
    聲音文件,支持壓縮,可以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和QuickTime Player播放
    .AIF
    音頻文件,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AIFC
    音頻文件,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AIFF
    音頻文件,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ani
    動畫光標文件擴展名,例如動畫沙漏。
    .ans
    ASCII字符圖形動畫文件
    .arc
    一種較早的壓縮文件,可以使用WinZip,WinRAR,PKARC等軟件打開
    .arj
    壓縮文件??梢允褂肳inZip,WinRAR,PKARC等軟件打開
    .asf
    微軟的媒體播放器支持的視頻流,可以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asp
    微軟的視頻流文件,可以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打開
    .asp
    微軟提出的Active Server Page,是服務器端腳本,常用于大型網站開發,支持數據庫連接,類似PHP??梢允褂肰isual InterDev編寫,是目前的大熱門
    .asx
    Windows Media 媒體文件的快捷方式
    .au
    是Internet中常用的聲音文件格式,多由Sun工作站創建,可使用軟件Waveform Hold and Modify 播放。Netscape Navigator中的LiveAudio也可以播放.au文件
    .avi
    一種使用Microsoft RIFF規范的Windows多媒體文件格式,用于存儲聲音和移動的圖片
    .bak
    備份文件,一般是被自動或是通過命令創建的輔助文件,它包含某個文件的最近一個版本,并且具有于該文件相同的文件名
    .bas
    Basic 語言源程序文件,可編譯成可執行文件,目前使用Basic開發系統的是Visual Basic
    .bat
    批處理文件,在MS-DOS中,.bat文件是可執行文件,有一系列命令構成,其中可以包含對其他程序的調用
    .bbs
    電子告示板系統文章信息文件
    .bfc
    Windows的公文包文件
    .bin
    二進制文件,其用途依系統或應用而定
    .bmp
    Bitmap位圖文件,這是微軟公司開發Paint的自身格式,可以被多種Windows和Windows NT平臺及許多應用程序支持,支持32位顏色,用于為Windows界面創建圖標的資源文件格式。
    .c
    C 語言源程序文件,在C語言編譯程序下編譯使用
    .cab
    Microsoft制訂的壓縮包格式,常用于軟件的安裝程序,使用Windows自帶的實用程序,Extract.exe可以對其解壓縮,WinZip,WinRAR等都支持這種格式
    .cal
    Windows 中的日歷文件
    .cdf
    Internet Explorer的頻道文件
    .cdr
    CorelDraw中的一種圖形文件格式,它是所有CorelDraw應用程序中均能夠使用的一種圖形圖像文件格式
    .cdx
    索引文件,存在于Dbase,Foxbase,Foxpro系統軟件環境下
    .cfg
    配置文件,系統或應用軟件用于進行配置自己功能,特性的文件
    .chm
    編譯過后的HTML文件,常用于制作幫助文件和電子文檔
    .clp
    在Windows下剪貼板中的文件格式
    .cmd
    用于Windows NT/2000的批處理文件,其實與BAT文件功能相同,只是為了與DOS/Windows 9x下的BAT有所區別
    .cmf
    聲卡標準的音樂文件,FM合成器等可以回放
    .cnf
    NetMeetting會議連接文件
    .cnt
    聯機幫助文件目錄索引文件,通常和同名的.hlp文件一起保存
    .col
    由Autodesk Animator,Autodesk Animator Por等程序創建的一種調色板文件格式,其中存儲的是調色板中各種項目的RGB值
    .com
    DOS可執行命令文件,一般小于64KB
    .cpl
    控制面板擴展文件,Windows操作系統使用
    .cpp
    C++語言源程序,非常強大的語言,在各種平臺中都有相應的開發系統
    .crd
    Windows中的卡片文件
    .crt
    用于安全方面的證書認證文件
    .cur
    Windows下的光標資源文件格式,可用光標編輯軟件編輯
    .css
    Text/css文件
    .dat
    數據文件,在應用程序中使用
    .dat
    VCD中的圖象聲音文件,VCD播放軟件可調用,或是通過VCD機播放
    .dbf
    數據庫文件,Foxbase,Dbase,Visual FoxPro,等數據庫處理系統所產生的數據庫文件
    .dcx
    傳真瀏覽文檔文件
    .ddi
    映象文件,DUP,HD,IMG等工具可展開
    .dev
    設備驅動程序
    .dib
    設備無關位圖文件,這是一種文件格式,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用某個應用程序創建的位圖圖形可以被其它應用程序裝載或顯示一樣
    .dir
    目錄文件
    .dll
    Windows動態連接庫,幾乎無處不在,但有時由于不同版本DLL沖突會造成敗各種各樣的問踢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查看全部
  • NCSA Mosaic 是什么工具,主要作用是什么?

    當你打開IE,點擊"幫助"-->"關于Internet Explorer",就會發現以下的信息:
    本軟件是在 NCSA Mosaic 的基礎上完成的。NCSA Mosaic(TM) 由位于 Urbana-Champaign 的伊利諾斯大學的超級計算機應用程序國家中心 (NCSA) 開發。
    難道IE不是微軟發明的嗎?你想得沒錯!Internet Explorer(以下簡稱IE)瀏覽器雖然捆綁在Windows系統里,但它并非微軟家族原創的作品,這個如今看來了不起的成員其實是伊利諾斯大學的超級計算機應用程序國家中心 (NCSA)于1993年開發的,那時它叫NCSA Mosaic,是個基于X-Windows的瀏覽器,它就是傳說中的微軟IE、網景以及眾多網頁瀏覽器的鼻祖。

    參考資料:http://bbs.cpcw.com/blog.php?tid=470304&starttime=1141142400&endtime=1143820800&page=2

    查看全部
  • NCSA相關資訊

    比爾蓋茨:懷念 1995 年 IE 瀏覽器推出

    今天,比爾蓋茨發表微博稱,慶幸自己參與了數字革命的形成,在萬維網誕生 30 周年時,很懷念 1995 年,在那一年,微軟推出了 IE 瀏覽器。

    當數字革命剛開始起步時,我為自己還是個年輕人而感到慶幸,于是我和我的微軟同事有機會幫助了這場革命的形成。慶祝萬維網誕生 30 周年,令我懷念起 1995 年。在那一年,我們推出了 IE 瀏覽器。

    據百科資料顯示,Internet Explorer 計劃由托馬斯 · 里爾登開始于 1994 年夏天,當時 Netscape Navigator 占據瀏覽器市場分額 70% 以上。競爭對手蘋果公司的 Mac OS 更使用 Netscape 作為默認的瀏覽器,但當時的 Windows 沒有一個默認的瀏覽器。微軟需要有一個自己的瀏覽器,但它沒有時間從零開始創造一個瀏覽器。因此和 Spyglass 合作,Internet Explorer 從早期一款商業性的專利網絡瀏覽器 Spyglass Mosaic 派生出來。在 1996 年,微軟透過給予部分收入從 Spyglass 中獲取 Spyglass Mosaic 的授權。雖然 Spyglass Mosaic 的名字與 NCSA Mosaic(首款應用最廣泛的網絡瀏覽器)甚為相似,但 Spyglass Mosaic 則相對地較不出名以及使用 NCSA Mosaic 少量的源代碼

    第一個版本的 Internet Explorer 于 1995 年 8 月 16 日,首次亮相。這是一個由 Spyglass Mosaic 重新設計而出的版本。它包含在 Microsoft Plus! 的 Internet Jumpstart Kit 中,Internet Explorer 團隊在發展初期開始,大約有六人。Internet Explorer 1.5 在 1.0 版本發布后幾個月后發布,專為 Windows NT 設計。但他們并沒有向 Spyglass 公司支付專利使用費,從而導致 800 萬美元的罰款。

    【來源:IT之家】

    查看全部
  • IPv6時代即將來臨,計算機科學專業將變得炙手可熱?

    近日,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發布了我國首份IPv6業務用戶體驗監測報告?!秷蟾妗分赋?,我國目前正在大力發展IPv6,部署的進展較快,作為IP地址的第六版協議,IPv6是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商業應用解決方案。

    目前有兩種版本的Internet協議(IP),一種是普遍使用的IPv4和另外一種被稱為新版本的IPv6 ,IPv6是對Internet協議的進化升級,IPv6將與舊版IPv4共存一段時間。

    至于為什么沒有IPv5,因為IPv5是一個實驗性的資源預留協議,被稱為因特網流協議(ST),目的是提供服務質量-QOS, IPv5與IPv6一點關系也沒有,IPv6可以說是IPv4的替代版本或者新版本。

    到底什么是IPv6?

    IPv6基本上是IPv4的升級,IPv6的基礎知識與IPv4類似,我們的設備可以使用IPv6作為源和目標地址來通過網絡傳遞數據包。

    通俗來講,就是第六代互聯網,互聯網是什么就應該不用多介紹,就是我們每天發微信,刷微博,上網這些。

    既然IPv6跟IPv4如此相似,而且我們現在上網也上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換?

    要知道,跟科技掛鉤的事物,總免不了一代一代的升級更迭,互聯網協議也不例外。

    以前的版本IPv4使用的是32位尋址方案來支持43億個設備,這在當時是認為已經相當足夠了的。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設備的進步,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現在的物聯網設備的增長證明了目前的IP地址遠遠不夠,現在已經幾乎接近飽和狀態了。

    1998年,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創建了IPv6,它使用128位尋址來支持大約340萬億億(或者如果你愿意,可以支持2到128次冪),可以說地址資源極為豐富取之不盡。

    IPv6的好處

    通常我們只是單純上網瀏覽網頁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如果需要通過網絡訪問家里的智能設備或者上網設備就會受到局限。

    因為大多數家庭和小型企業用戶在互聯網上實際上只有一個IP地址,即分配給連接到ISP的路由器的IP地址。而使用IPv6,每個設備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特的公共IP地址。

    如果配合5G網絡,那么不管是智能家電還是汽車,甚至到路燈、消防栓都可以享有獨立的IP地址。

    IPv6數量豐富的地址,可以讓我們生活中“物聯網”的實現成為可能。

    另外,IPv6還支持自動配置,以幫助糾正IPv4中的大多數缺點,可以更有效地處理數據包,提高性能并提高安全性,并且集成安全性和移動性的功能。

    計算機科學專業

    隨著近年來網絡技術跟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科學再次成為大家追捧的對象,美國作為全球計算機技術最發達的國家,計算機水平跟資源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成了美國留學的熱門專業。

    那么哪些大學在計算機科學專業上的能力最強,答案小普君已經為大家整理出來了。

    根據U.S.News的排名數據,小普君(WeChat:普加斯留學列出了計算機科學專業Top10的學校。

    卡內基·梅隆大學

    全美第一所計算機學院是卡內基·梅隆大學創立的,它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強項是在軟件研究和工程方面。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軟件工程在全美首屈一指,其研究領域包括有編寫單片機程序以解決獨立系統的獨立和交互問題,還有軟件建筑等內容。

    目前該學校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美國乃至世界仍處于領先的地位。

    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IT)秉著“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宗旨培育學生,它是美國從事科學和計算機技術方面的教學以及研究的中心之一。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專業主要以跨學科的研究而著稱。

    因此,這對到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學生來說,要求相對比較高。學生不僅需要對計算機科學的學習有一定的研究和建樹,同時還必須能夠快速的學習并且運用其他領域的知識和成果,從而將兩者相結合,進行更進一步和更深層次的創新研究。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系成立于1965年,是全球最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校之一,計算機理論、硬件、軟件、數據庫和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都居于美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

    據數據統計,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專業就是計算機專業,每年申報該專業的學生占總人數的比例在20%左右。該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曾出過18位圖靈獎的得主,這是在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沒有斯坦福大學,美國的計算機科技硅谷未必能夠成為今日舉世聞名的科技硅谷。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會適合更多不同類型的學生。

    首先,在專業基礎課方面,設置了專業的引導課程——計算機科學專題。同時對于初學者,沒有計算機編程經驗的學生,可選擇基礎的符號編程入門,采用了LISP語言。從課程的設置上來說,這對零基礎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

    其次,有一定編程經驗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多種語言、環境的自主學習(Self-paced)課程,包括 C、Fortran、C++、Java,以及UNIX的使用等,可以說是做到因人而異。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香檳分校的計算機專業排名全美第二。位于該大學的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在高性能計算、網路和資訊技術的研究和部署領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

    大學不僅設有逾150個研究中心、實驗室及研究所,而且教員多是國家級學術機構的杰出會員,這些國家級學術機構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等等。

    該校計算機專業校友創建(或參與創建)了特斯拉、甲骨文(Oracle)、Youtube、Paypal、AMD、Yelp等世界知名的公司和IT產品,以及JavaScript、Swift等編程語言。

    互聯網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對計算機科學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美國作為世界上科技發達的國家,一直處于科技領先地位,想要在計算機技術上有所突破和成就的同學,留學美國進行學習研究是個不錯的選擇。

    查看全部
  • 未來的瀏覽器會怎么發展呢?

    當一個功能足夠強大的時候,它就可以成為了一個應用,當它再強大一點的時候,它就可以作為一個系統了。

    前些日子在每日一問看到這個問題:如果有一款pc瀏覽器能超越chrome,那你覺得這是一款怎樣的產品;這個題目如果改為未來的瀏覽器會怎么發展更有意思一點,因為chrome也可以隨著發展更新。

    首先想到的便是小程序瀏覽器或者說是應用瀏覽器,集成了眾多功能或者說是應用的瀏覽器,可以滿足用戶的大部分需求,就像chrome的眾多插件一樣。

    一、瀏覽器的發展歷史

    1. 創造

    瀏覽器之父蒂姆·博納斯·李是第一個使用超文本來分享資訊的人,而首個網頁瀏覽器WorldWideWeb(簡稱為3W)也是他在1990年創造的,值得一提的是他在94年的時候他創辦了非盈利性組織萬維網聯盟(W3C),在那個時候,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人用網頁瀏覽器處理龐大電話本;這個時候瀏覽器只是個功能。

    隨后瀏覽器加入了跟用戶互動,允許用戶瀏覽別人寫的網站以及圖像功能,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有應用的影子了;NCSA(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的Mosaic瀏覽器(已停止開發)更是使互聯網和瀏覽器得到了迅速發展,并且可以在MAC和Windows下運行。

    2. 微軟和網景的戰爭(第一次瀏覽器大戰)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1994年,Mosaic的負責人馬克·安德森從NCSA離職和克拉克一起創立了網景通訊公司,讀過吳軍老師的《浪潮之巔》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個公司,而在書中吳軍老師也詳細講了這場的戰爭的始末。

    在同年10月,網景發布了網景導航者Netscpe,也就是“網景瀏覽器”,現在的許多專業名詞和功能都源自與它–cookie、網頁框架和JS等都是在這款瀏覽器中被定義的。

    網景瀏覽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賣出了幾百萬份,以至于僅成立一年的網景在1995年就上市了;同時比爾·蓋茨也在同事演示網景瀏覽器之后意識后瀏覽器的重要性。

    匆忙購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術,改成Internet Explorer;并且和windows捆綁免費提供給用戶,與最開始的IE相比,網景瀏覽器功能上還有所優勢,但是到了IE4.0的時候,網景便毫無優勢可言,所以網景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是這也就為微軟反壟斷官司埋下了伏筆,在法庭上,蓋茨狡辯說了句:“ IE 不是一個單獨的軟件,而是 Windows 的一個功能?!?/p>

    但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是一個應用了,一個用于連通用戶和互聯網的應用了,不再是一個用于處理電話本的功能了。

    微軟之所以得以控制整個微機行業,在于它控制了人們使用計算機時無法繞過的接口-操作系統?,F在,網景控制了人們通向互聯網的接口,這意味著如果微軟不能將它奪回來,將來在互聯網上就會受制于人?!独顺敝畮p》

    3. 百花齊放(第二次瀏覽器大戰)

    雖然在反壟斷官司中微軟最終敗訴,但是網景沒有等到裁決結果就支撐不住了。但是這件事為后來者提供了如何擊敗微軟或者如何避免這種流氓競爭的思路。

    在被收購的前幾個月,網景公布了源代碼,成立了Mozilla(自由軟件社群),來試圖挽回Netscape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并沒有成功,98年末網景被美國在線收購。

    但是Mozilla的這群人開發出更穩定、更多功能的新一代互聯網應用包,在02年時上線,我們可以看作是Mozilla1.0,這是在瀏覽器歷史上是里程碑的存在,Mozilla后來改名為Firebird,最后在04年的時候改名為Firefox,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火狐瀏覽器。

    而火狐瀏覽器的出現也正式拉開了第二次瀏覽器大戰的序幕了,這次戰爭真要算的話我覺得是在12年chrome成為全球老大結束的,這一次的參戰方較多:IE、Firefox、Safari、Chrome。

    (1)IE

    在03年的時候,微軟因為大勢已定的原因宣布不再出新的IE,但是在05年初的時候就改變了計劃推出了IE7,至于現在的IE我只能用被拋棄來形容,微軟扶持的是edge,但形式也不容樂觀;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微軟自大,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不思進取,并且不去及時處理和網景瀏覽器戰爭留下的問題。

    (2)Firefox

    可以說火狐是讓微軟改變計劃的重要因素,在04年火狐瀏覽器登臺之后,由于優越的性能和優良的頁面編程工具吸引了大批開發這,隨后通過開發者普及自來水給普通用戶;雖然現在火狐瀏覽器不及Chrome,但是由于有著大量好用的插件,依舊占據一定份額。

    (3)Safari

    03年6月的時候蘋果推出了safari的測試版,使用了自己的瀏覽器引擎webkit,chrome也是使用的這個瀏覽器引擎,整體而言,Safari并沒有掀起多少水花,但是蘋果在自己手機和電腦中都自帶了safari瀏覽器,所以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

    (4)Chrome

    可以說是后起之秀了,在08年的時候google發布了chrome瀏覽器,并且google在自己首頁上也推薦用戶下載chrome瀏覽器;Google是一家創新性很足的公司,并且取長補短,擁抱變化。

    單從性能上,chrome遠超其他幾位,而在插件上,也不輸火狐;并且整個頁面簡潔,對開發者也相當友好,開源chromium項目也給chrome帶來了生命力,也加速了瀏覽器的發展進程,所以chrome成為了龍頭老大也是必然的。

    當然除去這些瀏覽器還有些其他的,比如Opera,是一個特別靈巧的瀏覽器,在96年就發布了,但是市場占有率并不高。

    第二次瀏覽器大戰中,單純靠吸引用戶已經行不通了,而是需要靠整個瀏覽器的生態軟件或者插件,已經在慢慢向著系統靠近了。

    4.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在整個瀏覽器的發展歷史中,最有優勢的本應該是網景瀏覽器和IE,但是網景卻在與微軟的戰爭中迷失了自己,或者說沒有找到一種合理應對的方法,在與微軟的斗爭中,網景一味的增加新的功能,并且支持JAVA這種新的技術,擁抱變化是一種好事,但是這些過程當中卻導致了整個瀏覽器的性能下降。

    除此之外,網景本可以發展成一個門戶網站,成為像雅虎或者google這樣偉大的公司,但是最后卻被美國在線收購。

    隨后的IE則可以說是完全浪費取得的勝利,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也沒有去改進整個IE的體驗。

    最后的贏家Chrome就是一直在擁抱變化并且保證自身的性能,最好的例子就是chromium項目,一個開源實驗場,會嘗試許多新鮮的東西,然后等這些新的技術穩定后再加入到chrome當中,所以我并不認為將來有什么瀏覽器可以取代chrome,而是chrome會引導一個新的潮流。

    從功能相對而言,瀏覽器是從單一功能發展到應用的,以及接下來提及的Chrome OS系統。

    5. Chrome OS系統

    這個項目是Google在09年提出來的,在11年正式上線,如下圖所示,實際上整個Chrome OS系統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一個chrome瀏覽器,Google也提出了一個“網上即平臺”的觀點,讓用戶可以使用互聯網使用瀏覽器解決大部分的需求。

    而Google所推出的上網本Chromebook搭載這個系統的性能只能算是一般,可以支持看視頻等基本功能,大部分性能都是由服務器來決定的,也就是說用戶在“云端”工作。

    但是這款上網本銷量并不好,有著“一流理念、二流配置、三流價格”的稱號,因為一旦無法聯網基本就跟破銅爛鐵一般了,臺式機游戲本靠著性能還能打打單機游戲,也能辦公寫文檔。

    無疑Chromebook是失敗的,那個時候PC時代的帷幕已經在慢慢落下,而Chromebook性能無法與筆記本相提并論,在便攜性上也不如ipad,在移動端也并不占優勢。

    但是并不意味這Chrome OS是失敗的, 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小程序瀏覽器或者應用瀏覽器一樣,這會是每個瀏覽器都想做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瀏覽器已經可以當作一個系統了。

    二、什么是應用瀏覽器

    1. 當年有一個的問題:你的手機如果只留下三個軟件,你會選哪幾個

    QQ、瀏覽器、支付寶

    當時是14-15年期間,移動支付并不算流行,我也還沒從QQ轉到微信,那段時間是移動市場高速發展的時期;這是對于我的整個大背景,QQ或者微信對于每個人都是必備的,這個不提。

    其實第三個我當時覺得哪個都行,因為我用移動支付那段時候不多,但是支付寶在我們學校給了諸多優惠,買東西可以剩許多錢,并且在慢慢使用網購,所以第三個使用了支付寶。

    但是瀏覽器和QQ一樣是我必備的,如果瀏覽器可以使用QQ的話,我可能就不會選擇QQ而是用另一個來代替了。

    因為有了瀏覽器就可以完成諸多app可以完成的工作,淘寶也好、博客也好、微博也好,都可以在瀏覽器上完成操作。只是在體驗方面需要優化,并且還要用戶自己搜會比較麻煩。

    2. 小程序瀏覽器

    移動端瀏覽器方面,我現在用的是夸克瀏覽器,除去簡潔好用外,還有許多“插件”也就是H5頁面供我選擇。

    當然因為移動市場足夠發達,點擊這些H5都會跳向下載頁面或者APP,但是可以選擇不跳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就著使用,唯一差的地方在于體驗。

    這個時候,微信提出了“應用號”,最開始的是百度也嘗試做過,失敗了,但是微信卻做了出來,也就是現在的小程序。

    我們可以這樣看:假設把小程序單獨拿出來做一個App,再加一個搜索功能,是不是可以意味這是一個小程序瀏覽器呢,基于微信系統下的小程序瀏覽器,而所有的小程序則是在小程序系統下遵循著規則。

    3. UZER.ME

    PC端的瀏覽器也未嘗不可以套用這種想法,現今為止,我看過了許多網頁可以直接操作ps和word等辦公設計軟件,拿UZER.ME這個網站來舉例,可以在Chrome上使用火狐瀏覽器,也可以使用PS和AI等adobe軟件,只是速度方面暫時無法與軟件相比,但是技術都是在進步,“云計算”也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后我們的工作多是在云上進行也不是不可能。

    而游戲方面也曾經有過閃客帝國這種優秀網頁游戲,以及4399這個許多人都聽過的網頁小游戲。(想了解這兩家恩怨的可以去搜下)

    剛提到微信系統,國外對于微信有過一個評價是Super-App,這是還沒有小程序之前就有的評價,的確,如果不是因為公司之間的競爭問題,一個微信已經可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了,何況現在有了小程序呢,看視頻看直播等都可以在微信上做到了。這么說來微信已經可以看作一個系統了吧~

    所以我認為未來瀏覽器會忘應用瀏覽器這個方向發展,我這樣想的原因之一是Chrome OS在我看來依舊是超級棒的理念,如果不是碰上10年iphone4這種劃時代的產品,Chrome OS的出鏡或許不會那么尷尬。

    另外就是許多人微信支付寶臃腫,我并不同意這種看法,微信也好,支付寶也好,正在做小程序的各大廠商也好,只要保證App的主要支線功能,其余的功能可以便利大部分用戶便是可以加的,微信支付和微信九宮格便是這個道理。

    而支付寶的功能更多,許多人可能都沒接觸過,但是不意味著以后不會接觸,得分階段,學生期間充電費話費使用支付寶買東西,工作期間用的地方則會大得多。

    說到底,還是性能問題,打開App變慢了,功能自己還用不上;但是這些都是會發展和變化,人工智能在快速發展,云計算也在快速發展,摩爾定律也終結了。未來的App集成在一個App里,性能也提升上去,而你也用的上,微信的小程序好像就可以這樣算吧。

    最后還是前面提到的話,即使有第三次瀏覽器戰爭,向應用瀏覽器轉變的戰爭,只要Google依舊保持這種創新性,保持這種擁抱變化的態度,chrome依舊會是勝者。

    本文由 @ ketchupy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查看全部
  • 引力波探測:AI助力開啟宇宙新發現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美國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致力于一項全新的研究,旨在進一步推進人類對宇宙的探索。

    引力波是時空結構的波動,它產生于星體爆發、黑洞碰撞,甚至宇宙本身的誕生。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協會(NCSA)的科學家們率先使用由GPU加速的深度學習來探測和解讀引力波。

    這項研究使用在傳統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模擬來訓練AI,這大幅節省了分析引力波以及導致引力波的天文事件所需的時間和計算資源,且極有可能加快科學發現的速度。

    NCSA重力小組組長、天體物理學家EliuHuerta表示:“科學家可能會發現愛因斯坦在其廣義相對論中未曾預測到的引力波。我們甚至可能需要全新的理論來理解天文事件?!?

    查看全部
  • 海內外專家廣州組建醫檢委員會,推進 AI 醫學應用;2018 年廣東高考昨起報名,使用人臉識別采集考生信息丨AI 掘金晚報

    騰訊覓影落地重慶 重醫一院等三甲醫院擁抱AI+醫療

    雷鋒網消息,12月1日,騰訊公司首款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醫療領域的產品“騰訊覓影”全面落地重慶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等五所重慶地區重要的三甲醫院將逐步利用“騰訊覓影”的人工智能技術,輔助醫生針對早期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進行篩查?! ?/p>

    當天,騰訊公司與重慶市政府在渝簽署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將就智慧城市、智慧政務、智慧醫療等方面展開深化合作;同場,騰訊公司還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醫學人工智能達成合作。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騰訊公司副總裁丁珂,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副總裁陳廣域等領導嘉賓共同出席了簽約儀式?! ?/p>

    “騰訊覓影”由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牽頭,聚合了騰訊公司內部包括AI Lab、優圖實驗室、架構平臺部等多個頂尖人工智能團隊的能力,把圖像識別、大數據處理、深度學習等領先的技術與醫學跨界融合研發而成?! ?/p>

    根據騰訊公司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署的醫學人工智能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醫院能力相結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甲醫院,也是重慶市的重點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并牽頭成立了重慶市首家醫院集團(醫聯體)。依托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和專業影響力,利用騰訊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與應用、騰訊云等領域的領先優勢,雙方將開展人工智能應用于輔助診療的方案的開發和應用合作。其中,“騰訊覓影”對早期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輔助篩查能力將落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時,雙方還將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篩查新病種的聯合科研?! ?/p>

    此外,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等重點三甲醫院也分別與“騰訊覓影”達成合作,并陸續分批上線多種疾病的輔助篩查。其中,在12月1日當天,“騰訊覓影”已率先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慶市涪陵中心醫院上線早期食管癌輔助篩查。

    京東金融AI實驗室正式投入運營,薄列峰后再引學術大咖入駐

    12月1日,京東金融AI實驗室在美國硅谷正式投入運營。亦在同一天,京東金融宣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 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正式加盟京東金融,出任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顧問。

    “京東金融AI實驗室主要關注前沿AI技術及產品衍生出的商業價值”,剛剛走馬上任不到兩個月的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薄列峰介紹道。談及該AI實驗室在未來的發展目標,他表示,在人才方面,到2018年,京東金融AI實驗室將匯集50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科學家;而在資金方面,薄列峰稱,京東實驗室每年的研發投入甚至可以和谷歌、Facebook等硅谷一線科技公司的頂級實驗室相媲美。

    據京東方面消息稱,目前,京東金融AI實驗室已經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領域展開研究工作。而薄列峰還透露,在推動無界零售發展方面,京東金融AI實驗室正在推動研制的銷售對話系統和銷售機器人,也將在未來投入應用。

    而就在京東金融AI實驗室投入運營當天,京東金融同時宣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 計算機科學學院彭健博士正式加入京東金融,擔任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顧問。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今年10月,前亞馬遜首席科學家薄列峰博士日前正式加盟京東金融,出任京東金融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這是繼薄列峰加盟之后,京東金融AI實驗室迎來的又一位學術界重量級人物。

    根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獲得的資料顯示,彭健博士現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 計算機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及其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領域和生物醫學的應用。彭健博士的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榮獲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教授獎(NSF Career Award),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Award),美國超級計算和應用獎(NCSA Faculty Fellowship),微軟研究獎(MSR Faculty Fellowship)等多項學術榮譽,他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合計發表論文60余篇。

    而京東金融方面稱,自彭健入職之后,京東金融AI實驗室將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在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領域展開項目合作。京東金融AI實驗室也將發揮京東金融場景、數據和技術優勢,吸納美國優秀人才,聚焦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等研究領域,探索前沿人工智能技術并致力于應用落地。

    對此,京東金融副總裁、技術研發部總經理曹鵬表示,未來,京東金融硅谷AI實驗室將加強與美國一流大學、研究機構的長期合作,通過吸納美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繼續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最前沿技術的研究工作,并將研發成果與京東金融場景、業務緊密結合,用科技服務金融機構,創新用戶服務體驗,京東金融AI實驗室對于京東金融踐行技術驅動戰略將發揮重要作用。

    海內外專家廣州組建醫檢委員會 推進人工智能醫學應用

    12月1日,廣州成立醫學檢驗行業學術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等23位海內外檢驗、病理、臨床等行業專家組成。該學術委員會將致力于檢驗和病理國際前沿技術的研發、臨床轉化等探索,并推進生物樣本庫建設、健康大數據開發、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領域的開發與應用,助力國家醫學檢測行業科技進步。

    廣州目前正搶占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制高點,計劃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療健康產業城市。

    其中,在人工智能方面,有研究報告顯示,醫療將是受人工智能影響最大、同時最具成熟發展基礎與市場應用潛力的傳統產業之一。隨著人工智能制造政策、環境進一步優化,以及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一系列政策出現,廣州醫學人工智能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金域醫學首席科學官于世輝介紹,此次組建的醫學檢驗行業學術委員會,委員來自多個領域,如臨床檢驗、遺傳及分子病理、臨床生化、呼吸病、遺傳病、基因大數據等,是目前中國內地醫學檢驗行業引進院士、專家人數最多、領域最廣的一支學術團隊。

    擔任該醫學檢驗行業學術委員會主席的鐘南山在會上稱,把先進的科學研發轉化為臨床服務,同時把一些先進技術簡單化,變得更加價廉,從而適合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地區使用,這是成立該學術委員會的重點。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表示,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將借助這個“最強大腦”把握醫學診斷服務技術發展整體態勢,尤其是在布局或調整重大醫學技術領域等方面,提供宏觀戰略研究和頂層決策咨詢支持,助力國家醫學檢驗與病理診斷服務,以及體外診斷產業、醫療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的科技進步。

    2018年廣東高考昨起報名 首次使用人臉識別采集考生信息

    昨天(12月1日),2018年廣東高考開始報名,今年高考報名首次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采集考生相片和人臉特征信息數據,以確??忌鷤€人信息采集真實準確。

    在廣州市第四中學,學生正分批在課余時間到電腦室采集信息。采集信息包括考生的姓名、性別、身份證號、指紋和人臉特征等,每個學生約二十秒左右可以完成。

    廣州市第四中學老師 邱亦文:第一就是讀身份證(信息) ,按照操作程序,先采集左手的指紋,然后再采集右手指, 最后一步就是進行人臉識別,全校一共六百多學生。因為這個技術非常便捷,一個班一臺機半小時就可以馬上采集完畢。

    高考報名信息采集好以后,系統將把考生的相關數據傳輸到后臺,在2018年高考當天,監考老師將對考生的個人信息進行比對,比對成功后才可以進入考場參加考試。

    廣州市第四中學老師 邱亦文:有可能個別同學,手指受傷或者掉皮等原因,造成進入考場的時候無法采集指紋。有身份證和人臉識別,或者身份證加指紋采集通過就可以了。

    查看全部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