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University

Martin University學費:$12,810每年

Martin University官網: 暫無官網

學校性質:暫無

創辦時間:暫無

世界排名:暫無

學校人數:1,504人

暫無 托福要求(分)

暫無 雅思要求(分)

暫無 SAT要求(分)

錄取率 100%

貨幣兌換流程

1

微信搜索“聯合貨幣”

2

關注公眾號

3

點擊“外幣兌換”

4

使用手機登錄

5

填寫訂單信息

6

填寫補充信息

7

支付-下單完成

8

到店取鈔

【簡介】 Martin University

【專業】 Martin University

  • Martin University相關問題

    martinrgb是哪個大學的

    陜西科技大學,目前在北京

    查看全部
  • 已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韋慕庭(1907-1997) Martin Wilbur的資料哪有?

    韋慕庭(Clarence Martin Wilbur,1908年─1997年),美國歷史學家。
    1931年奧柏林學院畢業,1933年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曾至北京華語學校學習華語,1941年得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專攻中國共產主義運動。1947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富布賴特研究獎金(Fulbright Act Fellowships)。1961年由福特基金會(Fort Foundation)支持,設置“美國學術機構與中研院近史所聯絡委員會”。1989年將讀書手札及函稿捐贈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去世。

    著作

    《孫中山:壯志未酬的愛國者》(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中國的鄉村政府》(Village Government in China,1934)
    《前漢時代中國的奴隸制》(Slavery in China during the Former Han Dynasty,1943)
    《中國國民革命(1923-1928)》(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1923-1928,1984)
    《我生命中的中國:一個歷史學家自己的歷史》(China in My Life: An Historian's Own History,1996)
    《關于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及在華蘇聯顧問的文件(1918-1927):1927年北京警察局搜獲的俄國使館密件》(Documents on communism, nationalism, and Soviet advisers in China, 1918-1927: Papers seized in the 1927 Peking raid,1956)(與夏連蔭(Julie Lien-ying How)合編)

    查看全部
  • 威斯康星大學的實力和國內哪所大學比較相近。

    威斯敏斯特大學好不好?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藝術生的青睞。下面讓我們看一下詳情,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院校介紹

    威斯敏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是位于倫敦的一所英國公立綜合類研究型大學。學校位于繁華璀璨的倫敦攝政街,為享譽世界的環球十大新聞傳媒學院之一。大學誕生于1838年,擁有近兩百年的悠久歷史,前身是皇家理工學院(the Royal Polytechnic Institution),根據歷年英國三大國內高校專業排名,威敏的傳媒與媒體專業均位居英國Top3,且在2013QS專項排名中高居英國第一,歐洲第二,全球前20?,F有24000多名學生,為英國最大的大學之一,目前約有3000名來自150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在這里學習。

    二、專業設置

    傳媒、藝術和設計學院Faculty of Media, Arts and Design (Harrow)

    學院的本科課程包括電視、廣播、新聞、公共關系和廣告等,研究生課程則包括新聞、公共關系、社交媒體、傳播學等。學院在媒體傳播和藝術設計領域和還擁有實力雄厚的博士研究項目。所有課程都是由業內專家和頂級媒體學者教授的、被媒體行業廣泛認可的課程。一些杰出畢業生留校從事教學工作,學院還邀請知名校友回校講座。

    除了一流的學術實力外,傳媒、藝術與設計學院擁有世界知名的中國媒體研究中心——中國傳媒中心。中國傳媒中心2005年由中國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孫玉勝先生、英國廣播公司(BBC)頭牌主播Jeremy Paxman先生和威斯敏斯特大學的戴雨果(Hugo de Burgh)教授共同創辦。中心除了進行學術研究之外,多年來還一直為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英國外交部、中央電視臺、上海文廣集團和湖南廣電等提供培訓課程,培養電視制作領域的相關人才。

    建筑和建筑環境學院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Marylebone)

    威斯敏斯特大學是英國建設環境教育領域最大的教授學院之一,正對倫敦市中心的貝克街(Baker Street)地鐵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超過2000名學生在此學習。學院提供從本科、研究生、到博士學位的課程。

    作為英國僅有的多層次、多角度研究城市設計和發展的學院,建筑與環境建設學院將專業領域的多樣信息融入到城市的設計和發展理念之中,提供了一系列以“城市未來”為中心的學習科目,涵蓋范圍從建筑到交通,從建設到旅游業,從房地產到城市設計,從住宅建筑到土地規劃。各個科目覆蓋領域互相交叉,確保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威斯敏斯特大學是聯合國人居署(UN Habitat)的合作大學,建筑與環境建設學院在合作關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申請要求

    如果你的第一語言不是英語,或者你的高中教育不是英語授課模式,那么你在申請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時候,英語語言能力必須達到相關課程的英語語言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列出的是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大部分課程的標準英語語言要求,但是有一些課程要求申請者的英語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或者要求申請者某一部分的成績更優秀,例如英語寫作成績。相關課程的英語語言要求詳見學校官網。

    四、優秀校友

    切麗·布萊爾(Cherie Blair):英國御用大律師,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的夫人

    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著名詩人

    喬舒亞·奧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奧斯卡獲獎電影制片人

    湯姆·安(Tom Ang):英國BBC主持人、著名攝影師

    馬丁·羅森(Martin Rowson),政治漫畫家和小說家

    布萊恩溫斯頓(Brian Winston),艾美獎榮譽紀錄片編劇

    五、學校環境和評價

    威斯敏斯特大學創立于1838年,為海外學生傳授教育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學?,F有25,000多名學生,為英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其傳媒專業英國居前三位,語言學院的課程更是在英國無出其右,是英國外交部官員唯一定點培訓學校。

    威斯敏斯特大學有四個校園,其中的三個(Cavendish、Marylebone和 Regent) 都位于倫敦中心,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很近。該校學生往往會發現自己就在倫敦最著名的一些街道(牛津街、Baker街和Tottenham Court 路),以及具歷史意義的建筑物(攝政公園、電信塔和Marble Arch和Centre Point Tower)的附近學習。這些校園也給該校學生安排社會、文化、歷史和知識界的許多活動,學生對一個首都所期待的所有便利,校園都可以給他們提供。

    位于哈羅鎮(Harrow)的校區是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第四個校園,這里比位于市區的其他校園提供較安靜平和的生活節奏。它靠近倫敦北部各郊區,以擁有大片綠地而自豪。該校園離哈羅鎮中心也很近,鎮中心有一個購物中心、電影院、酒吧、餐館和各種其他商店和服務場所。 在150多年中,威斯敏斯特大學在新興技術和現代職業實踐訓練課程開發領域一直居于領先地位。該校曾獲得了國際貿易女王企業獎,這充分體現了該校為海外生提供世界頂級教育的良好聲譽?!督鹑跁r報》連續4年將該校列為英國頂尖的“現代”大學。

    查看全部
  • 向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大學里最喜歡的一個地方的英語作文

    Dear Martin:
    It'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 last talk.In fact, I'm really busy recently. As you know, I am in the university finally and for the past several days I'm totally involved in this whole new life as a freshman.
    Almost every facearound is strange to me.They ar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we just meet as classmates,as roommates. We have different customs and habbits in the daily life. There are so much fun living with them and studying with them. In addition to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class, I've got to know s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with those people. I'm sure I will make many new friends here.
    Speaking of the campus, it's much bigger than high school. The scenery is so beautiful and we get a lot more free time than in high school to develop hobbies in a series of unions in school. My favorite place is the English corner and the Hiking Allian. I'm getting used to going to the corner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hanging out with people in the Allian to enjoy oursevlves.
    I 'm so exicited about this new life that I can even stop here, but as for now, I'm preparing a presentation, so I have to tell you more in the next email. Can't wait to share with you ! wish you have a good day too.
    sincere Wang Peng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查看全部
  • Martin University相關資訊

    三本院校的Martin, 拿到美國西北大學EE的錄??!

    Martin畢業于國內一所普通的院校(三本),其他背景也很一般,申請到全美Top15的名校Northwestern University,可以說是有些驚喜。但對于一路參與和見證Martin申請之路的我來說,除了驚喜之外,我認為Martin 是一位值得被名??隙ǖ纳暾堈?。

    重塑信心,全力以赴

    我跟Martin經常開玩笑說,他的申請就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勵志劇,遠比一些來自國內頂級名校的申請者案例要精彩。Martin加入服務的時間比較早,對整個申請過程所需的支持和配合都非常積極主動。還記得進入服務初期,Martin經常會抱怨自己的“出身”不夠好,甚至埋怨學校壓分壓得嚴重,周圍的人不理解他……。經過深入了解后,我發現Martin的這類行為和想法更多是源于內心深處的不夠自信,而他想通過去美國讀名校來逆襲的意向也非常明顯。

    一心想去好學校的Martin,曾在春節期間給我寫了一封很長的郵件,吐露想放棄留學的想法。但是,我告訴他不到最后一刻絕對不要放棄,因為付出肯定會有回報,這其實并不是單純的安慰他。我也一直努力思考如何在申請中把他的個性化特點展示出來。

    后來,我跟Martin說, 嘗試去接受不能改變的因素,而勇敢的去挑戰自己,改善還可以且需要改變的。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兩年中,Martin認真主動的去準備每一個申請環節,在學習上也更加努力。因此,Martin的研究經歷和專業認知都提升的很快,在很多方面,我認為他甚至超過了不少國內重點大學學生的水平。

    意外的收獲并非偶然

    在申請的過程中,我們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Martin通過一場講座結識了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一位教授,并且得以保持聯系。后來,這位教授對他的申請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我認為這些也并非偶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付出終有回報

    Martin的申請之路非常波折,幾乎各種可能遇到的麻煩他都遭遇到了。但是經過我們倆一路積極的努力,這些困難和麻煩都得到了較好的處理解決。而經過這些事情,Martin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成熟和自信了。最終,Martin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贏得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offer, 所以付出終會有回報的。

    學生背景:國內普通本科(三本),GPA: 3.0, IBT:80, GRE: 315

    申請目標:美國TOP50 EE 專業

    錄取結果:Northwestern University,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勤為帆留學承諾所有案例均為真實案例。

    本文版權為勤為帆留學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查看全部
  • 巴特勒大學前鋒Kelan Martin將代表爵士參加夏季聯賽

    虎撲6月24日訊 巴特勒大學官方此前在推特上宣布,球隊前鋒Kelan Martin將代表爵士參加今年的夏季聯賽。

    Kelan Martin在2017-18NCAA賽季中場均出場35.7分鐘,得到21.2分6.3籃板2.0助攻。

    [來源 :Twitter]

    @hupu.com | 更多體育新聞請訪問 虎撲新聞

    查看全部
  • 《出發,為藝術》第二季|從小養昆蟲的愛好,把他推進了羅德島設計學院

    還記得那個杭州男孩MATIN嗎?把美國排名最前的藝術院校和專業的OFFER都收齊的那位,他最終選擇了被稱為“設計界的哈佛”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就讀建筑專業。

    這位同學有個十分小眾而特殊的愛好——養昆蟲。雖然這和他的藝術專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卻給了他很大幫助,并最終體現在他的藝術作品中,甚至因這小小的愛好打動了招生官。

    標化不占優勢,作品集及文書來補

    其實MARTIN的標化成績并不出彩,托福成績100分,SAT1300分。但是很多學生往往擁有很高的標化成績,但是錄取的結果去遠不如MARTIN ,原因是什么呢?MARTIN 告訴記者,關鍵是作品集及文書中獨具亮點的從小愛好養蟲蟲的特點,讓他在這方面展現了優勢,體現了真實可信的一面,他認為這就是打動招生官的最重要的原因。

    MARTIN說,他們全家都喜歡養小動物,從寵物犬哈士奇到蜥蜴,八哥等等養了不少,爸爸媽媽從小就非常支持他這樣的興趣愛好。逢年過節,他經常會去鄉下爺爺奶奶家,也經常會去田間地頭,了解那里的自然生態世界。在那里,他發現了很多很多的小世界,比如昆蟲,尤其是像蟋蟀這樣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它們的生活狀態,都記憶在了腦海里,最終在作品集中用藝術的形態展現出來。

    在申請文書中,他講了自己如何從昆蟲身上受到啟發,真實地還原了這段經歷,使得他的申請顯得非常真實可行且有連貫性。

    MARTIN作品《四季》

    給MARTIN輔導作品集的美愿教育創始人張榮老師點評這組作品認為:這是一組非常出彩的觀察類水彩作品,作者運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昆蟲蟋蟀不同季節的生存狀態。四幅小畫各有特色,組合在一起又十分協調,在展現該學生扎實的繪畫基礎的同時,也表達出他對小生命的關注與熱愛之情。

    完美展現命題作品讓他實現夢想

    說到美國的羅德島設計學院,可以說是無數打算就讀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心中的“藝術殿堂”。

    但在最初的時候,MARTIN父親希望他選擇學校時以綜合性大學為先,所以羅德島設計學院當時并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因此錯過了ED(早申請,需捆綁)階段。但是,張榮老師鼓勵MARTIN 去嘗試申請,好好地準備學校的命題作品,這是學校用來考察學生是否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的佐證。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MARTIN選擇了命題作品中的“變化”為主題的命題作品的創作。根據MARTIN的個性從小養昆蟲的特點,張榮老師建議他選取觀察螞蟻這樣的小昆蟲的特性下手,最終完成了作品從觀察到變化的整個過程。這樣與整個基礎部分的15-20幅作品相得益彰,配合完美。

    MARTIN作品《巢》

    MARTIN作品集的整體統一是最大特色,讓招生官見到時感覺真實、可信。該作品選取了蟻穴作為創作對象,運用泥塑進行展現。不同形狀的蟻穴組合在一起既抽象又具象,每個蟻穴微妙的顏色變化與樹葉相呼應,傳達出作者對生命與自然的思考??梢哉f,這不失為一個優秀的裝置創作。

    MARTIN說,他從高一就在美愿教育進行美術培訓,多年的積累為最終完成作品集打下良好基礎,跟專業老師彼此熟悉最終在申請上完成了大滿貫。他認為,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扎實的基礎是未來獲得成功的最大的保障。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查看全部
  • 哥大口述史音頻上線,顧維鈞、孔祥熙等人珍貴錄音帶重見天日

    數十年來這些磁帶一直堆積庫房,乏人問津。直到最近哥大獲得梅隆基金會的一項資助,全面將校內各館舊藏聲音及影像文件數字化保存,中國口述史的錄音帶這才重見天日,大放異彩。

    音頻1:顧維鈞口述音頻,完整版已在哥倫比亞大學數字圖書館網站向全球無限制公開。這段錄音為顧維鈞回顧清末變法運動及張之洞引領的“中體西用”思潮。

    顧維鈞口述。這段錄音為顧維鈞回顧清末變法運動及張之洞引領的“中體西用”思潮。

    凡留意中國近現代史的人,都知道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中藏有一份“中國口述史”資料。這項工作由哥大發起,自1958年到1976年,有計劃地采訪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風云人物,留下十六人的傳記,成為近現代歷史研究的基本資料。今年(2020)五月,哥大珍本手稿圖書館口述檔案部(Oral History Archives at th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完成了當年中國口述史采訪錄音的數字化整理,現在音頻文件已經在哥大數字圖書館網站公布,供全球研究者利用。

    筆者在哥大求學五年,做實驗之余常到圖書館閑逛,因稍稍留意其館藏故舊,訪看前人遺跡,于此中國口述史資料頗為熟悉。錄音整理既成,哥大尚因疫情封校,東亞圖書館館員知余素來關心,特發郵件相告。筆者大喜之外,深覺錄音意義重大,又念嘗見國內學者涉遠來訪,難得門徑,故愿稍為敷敘,將中國口述史錄音整理的原委、現狀、使用方法與重大意義,為諸君作一介紹。

    胡適在接受口述歷史訪談。1958,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Box 13 Folder 8. |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哥大中國口述史

    哥倫比亞大學所存中國相關口述史主要有四種:一曰中國口述史工程及其檔案收藏(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二曰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工程及其收藏(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Oral History collection),三曰中國傳教士口述史(China Missionaries Project collection),四曰張學良口述史及其檔案收藏(Peter H.L. Chang or Zhang Xueliang Oral History collection)。本文所稱的“中國口述史”單指第一種。

    哥倫比亞大學與近現代中國關系匪淺,歷史上許多大人物都曾在哥大求學。1950年代以后,中國舊日許多政治與社會要人避易海表,此番又回到紐約。1957年,哥大從事東亞研究的教授韋慕庭(C. Martin Wilbur,1908-1997)看準時機,參照內文斯(Allan Nevins,1890-1971)領銜的“美國口述史”工作,醞釀開展一項“中國口述史”工程,對這些人進行記錄采訪。正好當時哥大經濟系任教的教授何廉,乃是故南開大學代校長,又曾在國民政府的中央設計局任職,交接九流,聲望卓著。韋慕庭教授于是拉何廉一起,韋氏統籌學術,何氏擘畫人事,糾合當時校內中國史專家,自1958年始,到1976年止,為16位重要歷史見證人作出口述史及傳記

    [1]

    。

    今將這16位受訪者主要履歷,及受訪相關文獻在中國之出版情況簡介如下:

    張發奎(1896-1980)

    ,1912年加入同盟會,北伐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抗戰期間歷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等,參與淞滬、武漢、桂柳等會戰。1949年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旋辭職寓居香港。1965年受訪。(《張發奎口述自傳》,張發奎口述;夏蓮蔭訪談及記錄;胡志偉翻譯及校注,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

    陳光甫(1881-1976)

    ,民國時期著名銀行家,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抗戰期間受國民政府委任赴美借款。1954年以后定居臺灣。1961年受訪。陳氏日記分藏上海檔案館及哥大,現已整理出版(邢建榕,李培德編注,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不過口述訪談資料尚未出版,惟邢建榕《陳光甫和》等文有所介紹。

    陳立夫(1900-2001)

    ,國民黨重要政治人物,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1951年去美國,1969年以后返臺灣定居,1968年受訪。

    蔡增基(1890-?)

    ,1915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歸國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金融管理局局長、鐵道部管理司司長、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秘書長等,于鐵路交通等領域頗有貢獻。蔡氏1970年受訪,初將回憶錄交與哥大,后又接受口述訪談及書信訪問,遂有《蔡增基回憶錄》

    My China Years,1911-1945:Practical Politics in China after the 1911 Revolution

    ,Peninsula Press,1973中文版《蔡增基回憶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

    何廉(1895-1975)

    ,著名經濟學家,歸國后創設南開經濟研究所,倡導研究中國經濟實際情況,并編制多種指數。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常務次長、資源委員會代理主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局副秘書長等職,主持經濟改革。1949年以后任哥大經濟系教授,1966年受訪,其口述自傳已有中文譯本。

    (《何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

    音頻2:何廉口述音頻,完整版已在哥倫比亞大學數字圖書館網站向全球無限制公開。這段錄音為何廉談論社會科學課程應教授關乎真實生活與問題的研究,不能僅談及外國的膚淺情狀。這與何廉后來所在南開大學“知中國,服務中國”發展方針一致。

    何廉口述。這段錄音為何廉談論社會科學課程應教授關乎真實生活與問題的研究,不能僅談及外國的膚淺情狀。這與何廉后來所在南開大學“知中國,服務中國”發展方針一致。

    胡適(1891-1962)

    ,近代著名學者、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新文化運動領袖,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國駐美大使等。1958年受訪,《胡適口述自傳》名聞遐邇,人所共知,茲不贅述。

    黃沈亦云(1894-1971)

    ,沈秉鈞之女,黃郛之妻。辛亥時組織上海女子軍事團,與黃郛結婚后,隨黃氏參加眾多政治活動,聞見頗多,亦富爭議。1950年以后赴美。1962年受訪,其《亦云回憶》由唐德剛協助整理,涉及家世、丈夫及個人之生活

    (傳記文學出版社1971;岳麓書社2017)

    ,不過口述內容亦有不同,出版時即已聲明。

    顧維鈞(1888-1985)

    ,著名外交家,于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畢業后,歸國從事外交工作,出席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舊金山會議等,1957年以后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副院長。顧氏回憶錄篇幅極巨,且具有重要史料價值。英文稿達一萬一千頁,持續十六年之久(1960-1976),中譯本十二巨冊出版后引發熱潮,亦久為學界所熟知。

    孔祥熙(1880-1967)

    ,近代著名銀行家、政治家,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主理國民政府財政。1948年赴美定居,1958年受訪。

    李漢魂(1894-1967)

    ,國民革命軍時期即在張發奎麾下,抗戰期間任六十四軍軍長,因擊敗土肥原部受勛。1949年任總統府參軍長,后隨李宗仁赴美國。1962年受訪。

    李璜(1895-1991)

    ,歷史學家、政治家。宣傳國家主義,創中國青年黨,九一八事變后策動長城抗戰等抗日活動。1949年以后定居香港。1972受訪,其《學鈍室回憶錄》

    (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

    早已出版,然口述資料尚未經詳細挖掘。

    李書華(1889-1979)

    ,著名物理學家、科技史學家、教育家,先后任中法大學校長、北平大學區校長、教育部長等。1961年受訪。其《李書華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為其在臺灣《傳記文學》雜志發表之文章選集。

    音頻3:李書華口述音頻,完整版已在哥倫比亞大學數字圖書館網站向全球無限制公開。李書華批評中國許多事情上面交給下面應付,好壞下面負責,教育上的大學區制度如此,東北淪陷也如此。

    李書華口述。李書華認為舊時中國的一個弊病,是許多事情上面交給下面應付,好壞下面負責,教育上的大學區制度如此,東北淪陷也如此。

    李宗仁(1891-1969)

    ,國民黨桂系首領,抗戰期間指揮徐海會戰。1948-49年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旋去職赴美,1965年返回北京定居。1961年受訪,由唐德剛整理之《李宗仁回憶錄》,亦久為人所共知。

    蔣廷黻(1895-1965)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歸國后任教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猶以近代外交史研究聞名。后與胡適創立《獨立評論》,出任中國駐蘇聯大使、行政院政務處長等。1965年受訪,其口述回憶現已中譯出版。(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岳麓書社,2003)

    左舜生(1893-1969)

    ,與李璜同為中國青年黨首腦、與蔣廷黻同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名家。早年與毛澤東等人發起少年中國學會,長期鼓吹抗日戰爭統一戰線,任國民參政會主席團主席。1949年以后任教香港新亞書院等校,1961年受訪。

    吳國楨(1903-1984)

    ,周恩來南開中學時期同窗,任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中央宣傳部長、臺灣省政府主席等職。1962年受訪,其口述內容已譯為中文。(《從上海市長到“臺灣省主席” 吳國楨口述回憶 1946-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中國口述史工程采訪時,中英文兼用,由錄音機現場錄音,而后轉寫翻譯成英文文字稿,由工作人員與受訪者一道反復訂正。哥大并且鼓勵受訪者捐出一些檔案資料,作為口述史的補充,所藏亦蔚為大觀?,F在,中國口述史的英文打印清稿(transcript)與檔案(archive)都收藏在哥大巴特勒圖書館(Butler Library)六樓的善本手稿館(Rare Books & Manuscript Library)中。各界人士無論是否在哥大求學工作,均可在哥大圖書館網站()以受訪人姓名加“Chinese oral history”或“reminiscence”為關鍵字查詢預約,并到館內直接翻看這些清稿與檔案的原件。以何廉檔案為例,除去其自傳,其檔案共有兩大篋:中有一冊1946年的英文清稿《戰后第一期中國經濟建設五年計劃》(First Five-Year Program for China’s Postwar Economic Development)、一冊1946年的中文裝訂稿《物資建設五年計畫草案(提要)》(上印“極機密”)、兩張何廉受訪時的照片、何廉訃告報紙、以及何廉打印或手寫的多通書信。

    https://library.columbia.edu/

    這批口述史的傳記與檔案自上世紀起已為國內學者注意,楊天石(1998)、王成志(2007)等學者已有詳細介紹,本文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韋慕庭與何廉原本計劃采訪的名單更長,實際進行采訪的也不止此十六人,但其余的并未最后完成,其中原因還待考察。韋慕庭曾在私人信件中向人介紹:有時受訪者所說太過離譜,屢正屢偏,訪問就不得不終止,這可能是廢棄一些訪談的原因。另外,宋子文的訪談也不見蹤影,或有當事人機密考慮,亦未可知。

    口述史錄音的整理與使用

    那么這些口述史的珍貴磁帶又是如何保留至今的呢?

    此次口述史整理的負責人之一哥大東亞圖書館檔案員黃穎文女士(Yingwen Huang)向筆者介紹,原來當日哥大口述史研究剛剛起步,還沒有保留原始錄音文件的習慣,錄音磁帶常常抹掉再做他用。偏偏韋慕庭教授獨具遠見,特意為每位受訪者保留了一些采訪時的錄音。在1967年的一通致斯坦福大學Michel Oksenberg教授的信件中,韋慕庭介紹他做口述史的方法,提到“我們為每位作者(傳主)保留一份錄音以為聲音樣本,此外并不保存磁帶”

    [2]

    。這樣,才有了我們今天能聽到的聲音。

    五年前筆者初到哥大,到圖書館看寶貝之余,嘗詢問圖書館員是否有中國口述史的錄音,館員一頭霧水,記錄闕如,答曰亡有。后來相識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王成志博士(Chengzhi Wang),才知道原來哥大既是老大學府,積藏深厚,而經年歷久,管理疏慢,這些磁帶一直堆積庫房,數十年來乏人問津。整理口述史資料需要專業人才全職工作,且耗資巨大。數年前黃女士任職哥大圖書館,開始專門整理中國口述史的相關文件,重新關注這些錄音帶。會2019年哥大獲得梅隆基金會(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的一項資助,全面將校內各館舊藏聲音及影像文件數字化保存,中國口述史的錄音帶這才重見天日,大放異彩。

    何廉(左)受訪現場及其使用的錄音機,采訪者系Crystal Lorch Seidman(右)。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Box 24 Folder 7 |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到今年(2020)五月,中國口述史工程中統共有十人的錄音數字化完成,公布在

    哥大數字圖書館網站

    (https://dlc.library.columbia.edu/),我們按錄音年代簡介如下。除了少數著名人物仍慣用舊式拼音外,大部分受訪者資料可用漢語拼音或簡體漢字進行檢索。一些人物的音頻已向全球無限制公開,可免費下載進行研究;另一部分人物的音頻因版權限制,只允許到館當場使用,而目前疫情期間特許哥大教工、學生、校友網上使用,未來或有變化。

    1. 孔祥熙(H. H. Kung),1958,英語/漢語,1 段, 23.0分鐘, 哥大僅供;

    2. 王正廷(Zhengting Wang),1960,英語,1 段, 19.2分鐘, 哥大僅供;

    3. 陳光甫(Guangfu Chen),1961,漢語,4 段,87.6分鐘,哥大僅供;

    4. 李書華(Shu-Hua Li),1961,漢語,1段, 25.0分鐘,無限制公開(別有9段現誤置于李宗仁名下);

    5. 李宗仁(Tsung-jen Li),1961,英語/漢語,10段(疑有錯置), 哥大僅供;

    6. 左舜生(Shunsheng Zuo),1961,漢語,3 段,101.2分鐘,哥大僅供;

    7. 蔣廷黻(Ting-fu Fuller Tsiang),1965,英語,12段,730.4分鐘,無限制公開;

    8. 何廉(Lien Ho),1966,英語,19段,1078.5分鐘,無限制公開;

    9. 蔡增基(Choy Jun-ke),1970,英語,6段,342.2分鐘,哥大僅供;

    10. 顧維鈞(Vi Kyuin Wellington Koo),1975,英語,89段,4993.4分鐘。

    這些錄音每段長至一個鐘頭,短至十數分鐘,應為當日多次錄音自然長度。整理過程中技術人員先將錄音帶轉成數碼,然后交予圖書館檔案員進行辨認聲屬阿誰?,F在公布的所有十人錄音,雖逾半世紀之久,而聲音清楚動人,字字可辨。因為整理工作剛剛完成大端,目前的錄音偶有錯置在他人名下的,圖書館正在改正。黃女士并且告知,圖書館還在繼續聽辨整理錄音內容,將來會提供更詳細的每段內容提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口述史中剩余六位受訪者的錄音此次未能發現,不過哥大圖書館要扔東西甚不容易,錄音帶料應尚在館內,我們亦可期待它們未來得到適當的整理。

    口述史錄音的意義

    中國口述史的文字清稿過去有部分曾以影印或翻譯的形式在中國各地區出版,此次新整理的口述史錄音非只是同樣內容的別一版本而已,乃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首先,口述史錄音文件可以補足文字傳記,使“口述史”重新完整起來?!翱谑鍪贰敝疄椤翱谑鍪贰?,并不只是寫傳記的草稿而已,受訪者發言緩急、舉動靜躁,都是重要的內容與信息,共同構建語義,并且是解釋“史”的背景——這些是文字傳記無論如何不能完全留存與轉譯的。哥大中國口述史開展于口述史學初起階段,觀念與技術并不完備,最終落為傳記形式,雖然彌足珍貴,到底失去了“口述”的許多重要性質。此番中國口述史錄音重見天日,難能可貴,將這樣一部重要的“口述史”重新補足,透過口述音頻追想先輩風采,并玩味其口述背后之可能心態特征,可使這些史料更增價值。

    利用這些錄音,學者或亦可對比檢討通行漢譯本傳記的闕漏。舉例來說,國內風靡一時的唐德剛著《李宗仁回憶錄》

    (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

    與《顧維鈞回憶錄》

    (中華書局,2013)

    雖譯自他參與訪問的哥大中國口述史,但唐氏著史多有主見,現在我們可借完整的顧維鈞錄音作一對照。何廉的基本漢文史料《何廉回憶錄》(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亦從哥大中國口述史譯出,但并非全本,今后學者既能直接利用錄音及傳稿,料能大大推進何廉相關研究。

    其次,中國口述史的錄音,可說是“口述史學”和“口述史學史”的重要教本。我們知道,口述史的采訪是一門學問。在目今有過的所有中國人口述史中,哥大中國口述史的受訪者尤顯特殊:他們絕大多數占據過中國權力津要,知曉關鍵秘密,而社會關系深厚——要這些人物吐露情偽,談何容易?哥大口述史的采訪者大多訓練有素,又與受訪者多有故舊,此次公布的錄音中即可清楚地聽到他們充滿技巧的訪問,可說是中國人口述史上相當有意義的案例。

    哥大中國口述史工程中貢獻卓鉅的采訪者是史學家夏連蔭(Julie Lien-ying How,1926-1982)。夏氏乃上海舊家,夏連蔭祖父夏瑞芳(1871-1914)是商務印書館的創辦者之一,父親夏鵬(1896-1976)亦是滬上名流,夏連蔭與多位中國口述史的受訪人本來就認識。夏連蔭入讀哥大,系韋慕庭的高足,她英語精熟,談吐優雅,在上述十份錄音中,她主持訪問了孔祥熙、王正廷、陳光甫、左舜生、顧維鈞(部分)統共五位。筆者能從錄音中感到,夏氏訪談時總好像家人叔姪聊天一般,受訪者心情舒暢,而夏連蔭引導話題甚有技巧。對上海老鄉陳光甫,夏連蔭全以上海話訪問。山西人孔祥熙自道少時脾氣不好,夏連蔭馬上笑道:“孔先生是有名的和氣,對人很好!……孔先生是客氣了!”中國青年黨魁首左舜生答問有點擠牙膏,夏連蔭似乎準備了許多資料文獻在手邊,常拋出問題引導方向。大外交家顧維鈞口若懸河,夏連蔭則很少插話,任他侃。張發奎錄音雖未得見,但從其接受夏連蔭四百余次訪談來看,情況當亦類似。如此種種,在各訪談錄音中所在皆是,今日我國有志于口述史學以及口述史學史的學者,必能借這些錄音大窺堂奧。

    1958年,當韋慕庭與何廉在紐約開始中國口述史錄音的時候,倫敦正上演大戲劇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新作《克拉普最后的錄音帶》(Krapp’s Last Tape)。那時節錄音磁帶還是新鮮玩意,貝克特借它探討人類存在的問題,而哥大中國口述史項目卻仰賴這古舊的錄音磁帶,給我們記錄下生動的歷史。哥大中國口述史項目是歷史上了不起的史學工程,當日進行的艱辛,今日很難想象。韋慕庭曾總結說,哥大中國口述史采訪九年間共花費約20萬美金,期間安排人事煩難,端賴全體哥大史學家的共同努力,方克完成[2]。今天筆者聽到前人這些南腔北調的英語與漢語,殊覺曠代而慨,親切非常,真要感激哥大兩代史學家的眼光、胸襟、與苦功,而哥大中國口述史工程,也實實在在是中美民間交流之難忘的一頁。

    參考資料

    [1] 王成志. (2007). 歷史寶藏: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口述歷史研究資源.圖書資訊學刊,5(1&2), 91-105.

    [2] Letter from C. Martin Wilbur to Michael Oksenberg, June 1, 1967. Box 2 Folder 6.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collection.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查看全部
  • 駐拉各斯總領館發布調整領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通知

    中國僑網8月5日電 據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館網站消息,近日,駐尼日利亞使領館聯合發布《關于提醒經有關國家中轉赴華乘客根據要求做好核酸檢測的通知》。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館在復核過程中,發現為數不少的無效核酸檢測證明。為維護申領核酸碼中國公民利益,確保復核工作準確有效,自8月8日起,駐拉各斯總領館領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將做以下調整,屆時將不再為名單以外檢測機構出具的核酸檢測證明進行復核。

    一、私立檢測機構(共4家)。實行市場化商業運作模式,供自愿選擇,使領館不參與定價、收費等任何環節。

    拉各斯州:

    1.機構名稱:54 Gene實驗室

    地址:No 17, Sybil Iroche Street, Lekki Phase1, Lagos

    聯系方式:070 0054 4363(公共咨詢及檢測預約),070 6313 1057(實驗室主任Ijeoma Onuoha)

    承諾檢測結果反饋時間:采集樣本后48-72小時

    收費標準:50,400奈拉/次

    備注:可提供上門檢測服務,服務收費可能根據州政府指導價及市場情況有所調整

    2.機構名稱:O2 Medical Services

    地址:Plot 134 A, Festac Access Rd, opposite THE PLACE Restaurant, Amuwo Odofin, Lagos

    聯系方式:080 2395 1033(公共咨詢及檢測預約);081 3137 3402(實驗室經理秘書Opeyemi Oladunjoye)

    承諾檢測結果反饋時間:采集樣本后48-72小時

    收費標準:50,400奈拉/次

    備注:可提供上門檢測服務,服務收費可能根據州政府指導價及市場情況有所調整

    3.機構名稱:Medbury Medical Services

    地址:B, Admiralty Road, Off Admiralty Way, Lekki Phase 1, Lagos, Nigeria

    聯系方式:090 7036 6247,070 8460 7780

    承諾檢測結果反饋時間:采集樣本后48-72小時

    收費標準:50,400奈拉/次

    備注:在河流州、三角洲州有分支機構??商峁┥祥T檢測服務,服務收費可能根據州政府指導價及市場情況有所調整

    4.機構名稱:SynLab

    地址:9 Egbeyemi Street, Ilupeju, Lagos

    聯系方式:070 0026 7662;070 0079 6522;070 3178 7236(聯系電話),081 6151 3386(聯系人Martin)

    承諾檢測結果反饋時間:采集樣本后48-72小時

    收費標準:檢測費用50,400奈拉/次,3人以上免費上門取樣,駐點檢測每次50,000奈拉后勤保障費

    備注:可接受拉各斯以外地區取樣檢測;可提供上門檢測服務,服務收費可能根據州政府指導價及市場情況有所調整

    二、尼日利亞疾控中心所屬實驗室(共12家)提供免費檢測服務,但通常僅針對有新冠肺炎癥狀及疑似癥狀人員,排隊等候檢測和結果反饋時間較長,且對陰性結果一般不出具檢測報告。

    1.阿夸伊博姆州:Akwa Ibom State Molecular Laboratory

    2.阿南布拉州:Accunalysis Medical Diagnostics

    3.三角洲州:Delta Mobile Laboratory

    4.埃邦伊州:Alex Ekwueme Federal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5.埃多州:Irua Specialist Teaching Hospital

    6.埃多州:University of Benin Teaching Hospital

    7.伊莫州:Everight Diagnostics

    8.奧貢州:Afriglobal Medicare

    9.翁多州:Federal Medical Centre, Owo

    10.奧孫州:Afric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Genom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1.河流州:Rivers State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12.河流州:University of Port Harcourt Teaching Hospital

    駐拉各斯總領館從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機構或個人代理、代辦或者組織核酸檢測工作。請擬赴華人員直接與上述機構聯系,憑本人護照辦理核酸檢測事宜,謹防上當受騙。

    上述名單如有調整,中國駐拉各斯總領事館將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拉各斯之聲”及時公布。

    查看全部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