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費: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官網: https://www.helsinki.fi/en
學校性質:公立
創辦時間:年
世界排名:暫無
學校人數:暫無
暫無 托福要求(分)
暫無 雅思要求(分)
暫無 SAT要求(分)
錄取率 未公布
貨幣兌換流程
微信搜索“聯合貨幣”
關注公眾號
點擊“外幣兌換”
使用手機登錄
填寫訂單信息
填寫補充信息
支付-下單完成
到店取鈔
赫爾辛基大學(芬蘭文:Helsingin yliopisto ,瑞典文:Helsingfors universitet ,英文:University of Helsinki,縮寫為UH),是位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一所古老的世界頂尖級高等學府,世界百強名校。1640年創建于芬蘭古都土爾庫,1828年遷至赫爾辛基,現已成為芬蘭歷史最悠久、最大的綜合性大學。赫爾辛基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藏書,一流的設備, 齊備的專業以及杰出的成就,聞名歐洲。它同時也是芬蘭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著名高等學府,全球廣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于1991 年10月5日誕生于此。據最新發布的2017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該校位列第56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第110位。
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留學的生活費一般要多少
赫爾辛基大學生活費:
所有學生都要支付他們的住宿和生活費用,以及他們的書籍和其他學習材料。單個學生平均每月生活開支為700至1000歐元——根據你的消費習慣。
租住學生宿舍和宿舍樓,你應該預算約400歐元一個月 (一間單人房)。套間或家庭房租金較高,為500至850歐元一個月,取決于套間狀況和位置。
在學生食堂的午飯費用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260和440歐元,博士生460到640歐元。具體價格取決于午餐。
當地交通費用在赫爾辛基約2480
歐元/30天,4930歐元/30天從芬蘭埃斯波和萬塔到赫爾辛基的區域旅行(顯示的包括學生折扣,為年齡在30歲以下的學士和碩士學生提供)。
你的學生身份,以及特別是學生會會員身份,大多數學士和碩士研究生以實惠的價格以及豐富的學生折扣享有各種服務。
博士研究生的折扣都比較有限。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世界排名怎么樣
赫爾辛基大學是芬蘭最好的大學,同時在世界上也是知名度比較高的一所好大學,據最新發布的2017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該校位列全球第56位。不少對世界有影響的科研成果處置該校,比如著名的Linux系統就誕生于該校。
可否介紹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地理位置
請看百度搜索資料介紹——
赫爾辛基大學始創于1640年3月26日,原名為土爾庫皇家學院。建于1640年的赫爾辛基大學,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大的高等學府,也是芬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大學。1828年從土爾庫遷到赫爾辛基,隨之將原校名土爾庫大學改為赫爾辛基大學,該大學在2013QS世界大學最新排名中居第78位。已有350多年歷史的赫爾辛基大學不僅是芬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北歐最大的高等學府。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地理位置:北緯N60°10′27.25″ ,東經E24°57′4.12″。
(圖左建筑是市政府辦公樓,圖中偏右這幢四層老式樓房是赫爾辛基大學建于1832年的大學主樓,是芬蘭高等教育中心的象征。)
芬蘭500多萬人,擁有20所大學,芬蘭國立赫爾辛基大學是其中最大的學校。它坐落在素有“波羅的海女兒”之稱的赫爾辛基市中心的議會廣場中心,其秀麗古雅的建筑、充裕的藏書、完備的專業、杰出的成就以及悠久的歷史,馳名北歐。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碩士專業有哪些
赫爾辛基大學的校旗依舊是芬蘭國旗,由此可見赫爾辛基大學對芬蘭整個國家的意義。
赫爾辛基大學有11個院系及20個相對獨立的研究所。赫爾辛基大學實行芬蘭語和瑞典語雙語教學。伴隨著芬蘭的國際化進程,英語也廣泛地應用于碩士和博士的教學。赫爾辛基大學的法律,哲學,數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及醫學等學科居世界領先地位。
歷史上赫爾辛基大學孕育了4位諾貝爾得主。Lars Ahlfors獲1936年諾貝爾 ,Frans Emil Sillanpaa獲1939年諾貝爾文學獎,Artturi Ilmari Virtanen獲1945年化學獎,Ragnar Granit獲1967年諾貝爾醫學獎。
此外,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Jean Sibelius也是出自赫爾辛基大學。今天的赫爾辛基大學有教職員工和學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學生37,000多人。赫爾辛基大學設有九個學院(神、法、醫、文、理、教育、社科、農林、獸醫)在其中注冊學習的外國留學生總共有1,700多人。
赫爾辛基作為首都和芬蘭第一大城市,總人口達一百多萬,經濟繁榮,交通發達。在這片高等教育的沃土上,赫爾辛基大學立足于城市中心,提供一流文化和科技教育。赫爾辛基大學提供從學士到博士的各種專業課程。
芬蘭500多萬人,擁有20所大學,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學最多的國家。芬蘭國立赫爾辛基大學是其中最大的學校。它坐落在素有“波羅的海女兒”之稱的赫爾辛基市中心,其秀麗古雅的建筑、充裕的藏書、完備的專業、杰出的成就以及悠久的歷史,馳名北歐。赫爾辛基現有的8個學院是神學院、法學院、醫學院、文學院、理學院、教育學院、社會科學學院、農業與林業學院。
關于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
奧斯陸大學(Universitetet i Oslo),建于1811年,是挪威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建于1899年的國家劇院門前豎立有世界馳名的劇作家易卜生的雕像,所有建筑物都很雅致。全校共分8個學院,在校生人數約36,000人,其中留學生2500人。2008年世界綜合大學排名第68位。
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是位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世界級著名高等學府。1640年創建于芬蘭古都土爾庫,1828年遷至赫爾辛基。赫爾辛基大學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藏書,一流的設備, 齊備的專業以及杰出的成就,聞名歐洲。它同時也是芬蘭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著名高等學府,全球廣泛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于1991 年10 月5 日誕生于此。世界排名第60位左右,國家高校排名第1位。
為全球化的世界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
歡迎關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
“
芬蘭經常被視為幸福度很高的國家,芬蘭式的教育方式也頗受其他國家認可,甚至希望“復制”芬蘭式的教育。然而,芬蘭教育真的這樣“完美”嗎?
在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上,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Fred Dervin教授認為,雖然芬蘭的教育理念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和青睞,但芬蘭教育卻仍然需要改革,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演講中,Fred教授分享了芬蘭教師教育關于跨文化和全球化的改革內容和趨勢。
”
Fred Dervin
荷蘭赫爾辛基大學多元文化教育教授
芬蘭,真的這么“完美”嗎?
在我開始之前,先針對芬蘭教育做一些提醒。首先,在中國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討論芬蘭的教育,但有時候人們實際上是在討論他們并不了解的話題。所以并不要輕信你所聽說的關于芬蘭教育的一切。其次,對于很多“善意的謊言”,有時候還是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實際上芬蘭正在對教育進行各個方面的改革,這意味我們對現狀并不完全滿意,對現在的教育體系并不完全滿意。
請大家記住這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我在世界各地出差的時候,當人們知道我來自芬蘭,總會贊美: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了。我總是說芬蘭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因為世界上并沒有最完美的國家。
和世界上很多國家一樣,芬蘭的移民和少數族裔比例越來越高。根據我們做的研究,我們的老師并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來應對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趨勢,為學生做好面向未來的準備。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師范生并不需要了解全球和跨文化的問題,他們在接受師范教育的時候,并沒有這種需求,我覺得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我會與大家分享,赫爾辛基大學如何為這些師范生做好面向未來的準備,我會分享在赫爾辛基大學使用的一些關于師范生需要終身學習的內容。
我來簡單講一講芬蘭。媒體覺得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因為像新聞周刊(Newsweek)這樣的雜志,幾年前都說過芬蘭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芬蘭在健康、教育、生活質量等各方面排位也很高,顯然我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如果問芬蘭人的話,他們會完全不敢茍同,我們自己并不覺得芬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全球化和跨文化的勝任力,
對未來意味著什么?
所以芬蘭有哪些特別的地方?我們遵守平等、宜居和幸福的原則。我們是福利國家,一切都是“免費”的——我在這里要給免費加引號,因為并不全是免費的,我們得交稅,而且稅收非常高。在芬蘭的基礎教育之中,并沒有競爭的理念。我們不希望一直讓學生考試,甚至刻意避免出現一些拔尖學生。我們強調創造力和自發的自身認同。
看起來這的確是良好的教育體系,全世界都非常羨慕我們,作為曾經在教育部工作的我要說,雖然芬蘭的教育很好了,但是我們還是很清楚,芬蘭的教育需要做出改變,以確保芬蘭的教育體系能夠幫助學生對未來做好準備,而不僅僅是為現在做好準備,因為世界日新月異。所以非常有意思的是,當前很多的國家都希望能夠復制芬蘭的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已經在變化——多數的這些教育的層級都在經歷調整,從綜合教育、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到職業教育等等。
開始之前,我們還是需要了解,全球化和跨文化的勝任力,對未來來說到底是什么?并且要討論芬蘭的教師教育,首先要知道我們培養教師的方式并不是基于芬蘭教育局決定的,而是由有師范學位的大學自行決定的。所以教授們做研究的方式和對跨文化和全球的問題的理念,在不同的大學之中會有所不同。在赫爾辛基大學,全球化和跨文化的勝任力,意味著以下四點:
第一點: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定義“我們”和“他們”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點是學會謙虛。因為不管有沒有去過芬蘭,大家都喜歡這個國家,這意味著對我們的年輕人來說,身為芬蘭人會感到非常驕傲。師范生們應該去幫助兒童學會謙虛。不要小瞧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
第三點就是要幫助我們的師范生能夠積累關于文化多樣性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不僅僅限于西方的知識或者歐洲的知識,這是我在歐洲面臨的一個問題。中國人、印度人、巴西人對這些問題怎么理解?——我們完全不了解。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讓師范生們對其他文化的思維方式保有好奇心。
最后一點是要對媒體的信息和研究持批判性目光??缥幕╥nterculturality)一詞的詞根有 inter,代表和交際、對話、協商,但詞語中還有ality,說明這個詞體現的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永不停止的終身的過程,師范生應該清楚他們永遠無法為跨文化的交際做好萬全準備,因為這將是一個持續的對話、協商過程。
所以在五年的師范生培養過程中,他們有四種必修課程是與跨文化性相關的,有句很重要的話給我們師范生是:“固有的想法阻礙了我們的學習?!弊鳛槲磥淼睦蠋熕麄儜搶W到這個理念,這也是他們應該去告訴自己未來的學生的原則。大家看一下,在我們課標中的核心素養里,我今天會主要從這三個核心素養——通過思考去學習(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多元文化認知 (Multiliteracy) 、文化勝任力,互動和表達(Cultural Competence,Interaction and Expression), ——來分享我們是如何通過這些方面來提升師范生的跨文化能力。
如何提升師范生的跨文化能力?
通過思考去學習
Think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
首先是通過思考去學習。在芬蘭的課堂,你往往會注意到基礎教育階段老師實際上只起教導的作用,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多數情況下兒童以小組為單位在學習,老師只是在提問、指導、回答問題或給出建議。師生也會一起去反思。之前我提到,在探討全球性跨文化性的問題的時候必須去反思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師范生的課堂上,我們會做關于文化理念方面的很多的工作,與師范生們進行討論,但我們并不會去為他們定義“文化”這個詞。學者Pillar說過一句話:文化有時不過是作為一種方便而偷懶的解釋。所以我們只是和師范生們通過思考去學習文化,幫助他們思考應該如何看待他人——如果遇到來自中國的人,是否要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覺得他們與芬蘭人不同?
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很難去轉變在跨文化問題上的思維方式。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們就認為中國人是與芬蘭人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如果你深入做一些研究和了解,會發現雖然兩國人存在一些思維的差異,但也是有相同點。所以在觀察與我們非常不同的一個群體時,也需要關注彼此之間的相似性。
現在我們課堂中的一些內容,很大程度上都是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際,一起去構建一些事物和理念,我們希望讓學生改變,因此我們不斷的改變他們課堂上的搭檔和同伴。我在世界各地拜訪過很多學校,也都有團隊的合作,但是團隊的組成往往是固定的??蓪嶋H上,即使是一個課堂里的學生,即使這些學生都是芬蘭人,說同一種語言,每個人之間也存在跨文化性。非常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盡量頻繁的在課堂上和各種學生打交道,從而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性。
多元文化認知
Multiliteracy
課程中另一個核心的素養是多元認知能力,這里的定義是能夠對各種不同的文本進行解釋、產出并作出價值判斷,這將有助于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交流方式,并建立他們的自我認知。同時,多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支持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學習技能——批判性思維是未來重要的一個能力理念,這讓我感到特別的恐怖,因為我發現世界各地的人現在都希望成為批判性的思考者。比如我的中國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想讓自己的學生成為具有批判性的思考者。那么我問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為什么?第二個問題是你如何去定義批判性思維?
實際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去定義批判性思維——即使他們有定義,他們給我的定義往往來自一個美國或者英國的學者,他們從來不提中國學者給出的定義,或者是印度,菲律賓學者的定義。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應該批判性的看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本身。
對于多元認知能力來說,這非常值得注意。從全球化和跨文化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能夠讓師范生理解一個人創造、理解、解釋文本的方式既不具有普遍性,也不是最好的??墒菐煼渡鷤兒茈y理解——因為他們被“洗腦”了。師范生們在芬蘭學習到的多元認知能力,與在中國、美國、納米比亞等國家的答案是一樣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希望能夠敦促師范生們,包括讓他們未來的學生不僅僅只是聽一些明顯的、容易聽到的西方聲音,而是能夠探索不同的聲音。的確會有世界各地的移民移到芬蘭,但是他們來到我們的課堂,唯一獲得的知識就是歐洲和北美的知識。中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我覺得在中國大家太崇拜來自說英語地區的知識了,我們需要考慮不同的知識來源,否則的話我們就不是真正的全球化,而只是全球語言的匯聚(Globalish)。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文化勝任力,互動和表達
Cultural Competence,Interaction and Expression
文化勝任力以及交流互動和自我表達是第三個關鍵素養,這個素養中要求學生在學校內外的合作中,學生學習辨別文化的特殊性,并在不同的環境中靈活地采取行動。還應學會交流、修改和創造文化和習俗,并理解它們對幸福的意義。老師們則應該指導學生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和情況,鼓勵他們使用有限的語言技能進行互動和表達,并讓學生學會將數學符號、圖像和其他視覺表達形式、戲劇、音樂以及運動作為互動和表達的手段。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覺得芬蘭這個國家的課標有點自相矛盾,因為他學的文化一方面是非常靜態的,是不改變的,包括有一些傳統等等,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在談文化的混合,會提到我們的世界實際上在創造新的文化,很多人通過交流來創造新的文化。所以我們也會帶師范生去觀察在赫爾辛基辦的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是的紅色主題。而可口可樂的廣告,圣誕老人也是以紅色為主色調,我們也會讓師范生們去觀察和思考類似的事情。
最后我進行一下總結。新的芬蘭教育改革至關重要,新的改革將為教師提供這樣的機會: 從學生的需求和感覺出發,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使學生系統地合作 ,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同時將體育運動和學習、交往與合作聯系起來,使教學和學?;顒訃H化推動跨學科合作……大家之前可能也有聽到過,我們其實已經開始做系統性的基礎教育的工作,就是基于現象的教學(Phenomenon-based teaching),這是一個跨學科的方法,所有不同學科的老師會與學生一起用一整個學期的時間來共同研究一個現象。
芬蘭的教師教育正在做很大的變革,我們也希望能夠從中國學習到知識,不僅僅是你們學習芬蘭的教育內容。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共同更好地改善未來人才跨文化和全球化的能力。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上,Fred Dervin教授的主題演講整理。)
閱讀
推薦
最好的教育系統?
芬蘭的迷思與真相
閱讀
推薦
清華附中校長:
面向未來,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本內容為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原創文章,
赫爾辛基大學的那些知名校友
赫爾辛基大學的那些知名校友赫爾辛基大學,是一所古老的世界頂尖級高等學府。1640年創建于芬蘭古都土爾庫,1828年遷至赫爾辛基,現已成為芬蘭歷史最悠久、最大的綜合性大學。這所名校的校友都有誰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讓·西貝柳斯芬蘭著名音樂家讓·西貝柳斯,又譯西貝流士,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學小提琴和音樂理論,畢業于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后赴柏林、維也納進修;其音樂作品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拉爾斯·阿爾福斯1936年獲菲爾茲獎拉斯·瓦萊里安·阿爾福斯,芬蘭數學家,在黎曼曲面領域有突出貢獻。其編寫的教材《Complex Analysis》堪稱以幾何觀念看待復分析的經典之作。他于1981年獲沃爾夫數學獎。
阿爾圖里·伊爾馬里·維爾塔寧1945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阿爾圖里·伊爾馬里·維爾塔寧,即維爾塔寧,芬蘭生物化學家。1895年1月15日生于芬蘭赫爾辛基。畢業于赫爾辛基大學,出版了專著《養?;AAIV方法》。維爾塔寧于1973年11月11日在赫爾辛基去世,享年78歲。
拉格納·格拉尼特1967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格納·格拉尼特 出生于芬蘭赫爾辛基,并且于1927年畢業于赫爾辛基大學。1940年之后,由于蘇聯的入侵,格拉尼特前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并成為保有芬蘭國籍的瑞典公民。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獲得193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一八八八年九月十六日生于芬蘭海麥庫地區一個貧苦佃農的家庭。他的父母經受過當地移民的種種磨難,幾個小孩都先后夭折,只有最小的兒子西倫佩有幸活了下來。著名作品為《少女西麗亞》。作者:zhanglingli_1
「專訪」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芬蘭神話”并不存在,世上沒有“教育天堂”
記者 | 羅廣彥編輯 | 黃月1
媒體人周軼君在她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所展示的芬蘭教育制度,無疑是大眾夢寐以求的完美教育模式。無論是主張沒有競爭、鼓勵創造的教育理念,抑或是家長、學校與老師之間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信任文化”,都讓中國觀眾們不禁心馳神往。在許多人眼里,這個遙遠、寒冷的北歐國家已不僅僅是網民口中“最接近共產主義社會的國家”,或是輝煌一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的母國,而儼然成為新的教育圣地。
這并不是芬蘭教育第一次被溢美之詞包圍,自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自2000年起實施以來,許多國家對這種跨國標準化測試青睞有加,相信它能夠有效評估學生的課業水平,確定本國教育制度的績效。芬蘭連續多年在PISA中表現優異,自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許多教育研究者也開始發掘芬蘭教育中重視平等、拒絕競爭等理念對學生能力的促進,來自全球各國的教育者紛紛訪問芬蘭,探尋成功奧秘。教育由是成為了芬蘭最成功也最受矚目的產業。
然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Fred Dervin)卻對這個久負盛名的“芬蘭神話”提出了尖銳質疑。在《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一書中,他對本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全方位且毫不留情的批判。他直指芬蘭的教育就是“編造夢想”以售賣自己的“教育商品”,因為所有對芬蘭教育的美好想象都是片面的,甚至是國家主動營造的,而芬蘭的教育依然面臨許多與其他國家相似的挑戰:學校間不平等程度加深、高中與高等教育的競爭激烈、對外來移民的忽視與歧視、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推廣教育這個“國家品牌”并從中盈利,政府、學界與媒體竭力維持“芬蘭神話”,這些亟待討論與解決的問題也就被大眾所忽視了。
《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 [芬蘭]文德(Fred Dervin)著 劉敏 / 姚葦依 譯活字文化 |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9年11月
文德對“芬蘭神話”的基礎——PISA測試——提出詰問:“如何能用統一的標準測試全球呢?測試內容由誰決定?測試是為了誰?”從這些問題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文德關注和呼吁的是對全球教育多樣性、多元化的尊重。在全球不同地區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良好的教育并不能依靠單一的標準評判,也并非照搬理念與制度就能實現。盡管中國民眾常以芬蘭教育反觀自身、反思中國教育的諸多弊病,文德卻非常贊賞中國的教育制度,認為它在復雜多樣的社會環境中取得了“令人欽佩的成就”,希望中國大眾對自己的教育制度更有信心。
畢竟,正如他所總結的:“芬蘭的教育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就像中國一樣。這個星球上并不存在盡善盡美的‘教育天堂’?!?/p>
“芬蘭神話”背后的陰影
界面文化:你認為芬蘭教育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是什么?
文德:就像所有國家的教育系統,芬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我選取其中幾方面作為例子:
學校間的不平等現象加劇,差別也越來越大,這在有許多移民背景學生的學校中更為明顯;社會的階級再生產現象非常普遍,富有的家庭更清楚自己的孩子應該學什么、去哪里學;由于教師缺乏培訓,移民學生的教育相對落后;許多案例中的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因為在基礎教育中一切都太容易了;“游戲”文化也會讓他們覺得無聊;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不足;大部分教師還是芬蘭白人,這意味著移民家庭的孩子只和白人打交道,因此會認為其他族裔的人并不重要;芬蘭教育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高等教育曾經對非歐盟學生免費,但現在他們必須為了一份芬蘭高校的學歷而支付數千歐元——有時候甚至與英國高校的學費一樣昂貴。界面文化:你曾多次提到芬蘭教育在移民問題上的不足,移民如何影響了芬蘭的教育?
文德:移民總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大多數人處理它的方式,使之成為了一個問題。在芬蘭,并非所有移民都被一視同仁。如果你去一所國際化的精英學校,那里的孩子有許多資源,他們會接受最好的教育并且得到尊重。但如果你去到貧困的移民聚居區,那些移民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視為“問題”,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針對這些孩子的種族主義行為正在出現,有時候是隱形的,例如老師們和他們交談以及談論他們的方式。有一項研究表明,黑人孩子會厭倦他們的老師總是以“一個貧窮落后、充滿饑荒的‘國家’”這種方式來談論非洲。
因此,移民們對芬蘭教育的影響是不同的,因為他們本身被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與對待。
界面文化:你將芬蘭教育神話歸因為芬蘭出口教育商品的需要,當教育變成一項國家商品,會有什么后果?
文德:我們(芬蘭人)將會對自己國家的問題視而不見、缺乏謙遜,且以“半真相”替代“真相”。比如,芬蘭教育的推銷者們聲稱芬蘭教育是免費的,但這不是真的,納稅人為福利國家與免費教育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教育產業的目的是在境外推銷教育服務、教育資料與教育機構,這可能導致他們用“善意的謊言”去推銷芬蘭的教育。就像蘋果公司不愿意承認他們的產品存在潛在缺陷,推銷北歐的教育就意味著要掩飾那些沒那么成功的方面,例如社會群體與性別間擴大的學業成績差距。
此外,根據芬蘭教育和文化部的說法,高等教育機構將被鼓勵積極參與并扮演教育出口商的主要角色,學者們有關芬蘭教育的言論與活動,可能會受到市場化的影響。這將導致芬蘭教育出現一系列的后果:一套預制好的關于芬蘭教育的論述不斷發展與傳播,但由于自我審查與操控,這套論述失去了對教育系統的批判性;渴望自己現身于外國媒體上,因為可以用于宣傳廣告;過于強調芬蘭的獨特性;一種特殊的教育工業將逐漸形成,那些培養教師的學校與人員都是為那些慕名而來的“教育訪客”挑選好的。
《他鄉的童年》劇照界面文化:芬蘭的“信任文化”一直是個謊言,還是最近才開始被侵蝕的?芬蘭的學校、老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今天的實際情況是怎么樣的?
文德:“信任文化”是一個為外國市場編造的完美修辭,它在芬蘭社會中只是選擇性地運作。芬蘭白人對本民族充滿信任,但對外國人(包括黑人、亞裔人以及俄羅斯人)則缺乏信任。許多中國教師在芬蘭教授中文,雖然他們是完全合格的老師,卻無法在芬蘭得到終身教職,因為他們的學位得不到芬蘭的認可,所以他們必須進修以得到芬蘭大學的學位。
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信任正在改變。今天,許多父母批評、干預老師的教學,并因此質疑他們的教學能力。
界面文化:你對芬蘭教育有許多尖銳的批評,芬蘭教育有哪些方面是真的全球領先的嗎?
文德:這取決于誰來定義什么是“世界領先”,以及我們可以在完全不同的語境下比較教育嗎? 教育不僅關乎學校里正在發生什么,也與周圍的社會息息相關。 我從許多中國人那里聽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某種形式的芬蘭教育,并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快樂”(他們并不快樂?。?。 如果他們想接受芬蘭的教育,就需要改變自己的社會,比如,開始交很多很多稅。 他們愿意這樣做嗎? 可能不會……芬蘭的教育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就像中國的教育一樣。 我們這個星球上并不存在盡善盡美的“教育的天堂”。
“中國的教育讓我印象深刻”
界面文化:你提到的這些問題是僅僅存在于芬蘭,還是出現在所有國家?有什么辦法處理這些問題嗎?
文德:大多數國家在教育方面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平等,某些孩子的學業表現糟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在于,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在二十一世紀,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是什么樣的?教育的意義又是什么?而不僅僅是PISA測試告訴我們的那些。我們還應該停止崇拜其他國家,而現實地看待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我在芬蘭和中國兩地長居,在芬蘭,我們炫耀自己的教育有多么完美;在中國,人們卻認為中國的教育水平不好,存在很多問題。我覺得好的思考方式應該是兩國對自己看法的綜合:我們都有優點和缺點。
我們需要開拓更廣闊的生態系統,系統地消除關于“最佳”教育者的神話。我建議我們彼此合作,互相學習我們可以為彼此帶來的好處。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共享、協商和構建“好”和多元的實踐來為良好的教育做出貢獻。這意味著,中國也應對自己已經取得令人欽佩的教育成就更有信心。
界面文化:你在書中多次批評了像PISA一樣的標準化測試,那我們應該如何評估PISA這種測試在教育中的角色?
文德:這個話題我可以寫一本書。 PISA的優點之一是它使人們談論教育,但它在大眾中引起的強烈興奮,我覺得是有問題的。人們低估了測試結果的復雜性,并對其有所誤解。關于測試的設計方式,我想知道,讓一家機構設計針對不同國家和文化、說不同語言、有不同生活、面對不同挑戰的不同孩子的同一測試是否公平?這是一種使我恐懼的偏見:從某種意義上說,歐洲巴黎(而不是菲律賓的馬尼拉)的一個經濟相關機構就決定了什么是“好”和“壞”的學生……我們需要做好準備,讓公眾對這種測試與它得出的排名保持批判態度,而不是將其視作理所當然。
在中國出版我的書會很有趣。我在中國遇到了很多開始批評PISA的人,因為現在中國在PISA中排名第一。而當芬蘭排名第一時,每個人都喜歡PISA……
界面文化:有哪個國家在教育方面讓你印象深刻?
文德:中國教育就讓我印象深刻,但中國人并不認為自己做得足夠好。我希望他們能逐漸對自己有更多信心。中國是一個如此復雜的國家,有各種各樣的學?!斎藗冋f“中國教育是……”時,我總是質疑他們,因為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中國的教育太難一概而論了。
界面文化:對比芬蘭教育,你如何評價中國的基礎與高等教育?
文德:中國的教育非常多樣化,有不同類型的學校和大學,不同類型的師生。我去過中國各地不同的學校,彼此之間的巨大差異一直令我感到驚訝。例如去年12月,我去了北京的一所學校,學校的設計方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等方面,幾乎與芬蘭學校沒有差別。
在中國,令我感到驚訝的是,老師似乎很敬業、勤奮。當然,和其他地方一樣,我猜想這里也會有“糟糕”和“懶惰”的老師,但是我遇到的那些老師似乎都在教育方面表現優異。
許多西方人和中國人都批評中國的教育過于刻苦并且強調競爭。這當然是事實,但是中國(的老師和學生)有選擇嗎?而且為什么在今天艱苦奮斗和競爭被視為一個問題了呢?我接受的教育就是競爭性十足且強調勤奮的,但我很高興我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它極大地幫助我實現了許多目標。我喜歡中國高等教育的靈活性。學生在碩士階段學習的專業可能與本科不同,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學生無法改變專業,即使可以也很難。
我喜歡蘇軾的這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碑斘覀冊诒容^教育的時候,我們需要記住,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結論可能完全不同。教育太復雜了,無法進行簡單的比較。
例如我們會聽說,丹麥、芬蘭的孩子比中國的孩子更快樂,但說這些話的人通常從未去過丹麥/芬蘭,或遇到過丹麥/芬蘭孩子。但不會有兩個學校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所學校中的兩個教室也會有差異。在北歐國家,某個教室的情況根本無法代表更小更偏遠地區的教室里的情況。這同樣適用于中國:北京中關村的一所學校根本不能與偏遠地區的學校相互比較。如果要比較兩個事物,那么它們各自就需要同質化,這會導致過分強調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而它們之間也可能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很容易導致對不同事物之間差異的污名化(“中國競爭太激烈,對孩子不利”)。顯然,教育系統太復雜了,不能被認為是同質的。
新任芬蘭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 圖片來源/路透社界面文化:桑娜·馬林(Sanna Marin)日前當選為芬蘭新任總理,同時也是世界最年輕的政府首腦。她聲稱“希望能實現免費日托”,并會向公共教育投入更多資金,你認為她會改變芬蘭的教育系統嗎?
文德:現在說還為時過早。 我們需要對她說的話、或據說曾說過的話謹慎小心。因為她是一名女性,又很年輕,所以有很多來自芬蘭的炒作新聞,或許你可以明年再問我這個問題。我所知道的是,現任教育部長——與往屆一樣——沒有太多的教育經驗。但是她并不獨自做決定,她的教育顧問會與她一起做決定。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發現調節結直腸癌進展的信號機制
一項刊登在影響因子9.13 雜志Cancer Research上題為“Transcription Factor PROX1 Suppresses Notch Pathway Activation via the 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Deacetylase Complex in Colorectal Cancer Stem–like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同源框轉錄因子PROX1和Notch相互抑制,PROX1介導的Notch抑制介導了其在結直腸癌中的干細胞功能。
PROX1由腸腺瘤和結腸直腸癌中的高Wnt /β-連環蛋白活性誘導,其促進腫瘤進展。
研究報告,在LGR5+結直腸癌細胞中,PROX1抑制Notch通路,這對腸干細胞的細胞命運至關重要。轉基因小鼠腸道腺瘤模型體外培養的3d有機物中Notch的藥理學抑制增加了PROX1的表達和PROX1陽性細胞的數量。Notch抑制導致PROX1陽性結直腸癌細胞增殖增加,但不影響其產生PROX1陰性分泌細胞的能力。相反,PROX1缺失增加了Notch靶基因表達和啟動子活性,表明PROX1和Notch通路在結直腸癌中相互調節。PROX1與核小體重塑和去乙?;福∟uRD)復合物相互作用抑制Notch通路。
這些發現闡明了PROX1同源框因子作為結腸直腸癌干細胞中Wnt /β-連環蛋白單體的下游效應物的作用,并顯示PROX1抑制Notch途徑并有助于強制干細胞表型并抑制分化。
Notch活性對于Apc缺失后瞬時期腸道干細胞的維持至關重要
Prox1誘導與Apc缺失后Notch靶基因表達降低相關
化學Notch抑制為PROX1 +腺瘤細胞提供了生長優勢
NOTCH1的誘導降低了腫瘤干細胞活性
Prox1抑制Notch1信號通路
PROX1-NuRD輔阻遏復合物在抑制NOTCH途徑中的意義
來源:Transcription Factor PROX1 Suppresses Notch Pathway Activation via the Nucleosome Remodeling and Deacetylase Complex in Colorectal Cancer Stem–like Cells.Cancer Research
缺乏資源、窮困、人口不足530萬的芬蘭,憑什么教育是全世界第一
芬蘭這個國家,以前誰也沒有聽說過它。它地處冰天雪地,常年不見天日,缺乏自然資源,人口不足530萬,周圍環繞著強國,它就像一個小可伶,蹲在一個角落里。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可憐,卻創造出教育奇跡。2000年開始,每隔三年就開展一次全球幾十個國家的學生測評:國際學生評量計劃。到2006年第三次測評,芬蘭次次都是全世界第一。
芬蘭的學生整體表現太出色,他們不只閱讀力強,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居高不下,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跟亞洲學生旗鼓相當。
更難得可貴的是,芬蘭學生的受測的失敗率不足5%,真正實現平等教育的理念,成為“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舉世驚艷,世界聞名。
為什么芬蘭的教育能獲得這么高的成就?這個成就并不是偶然得到,芬蘭早在100多年前就認識到自己的劣勢,沒有自然資源,只要森林和湖泊,要強大國家唯有教育,于是他們從100多年前就扎實教改。
1、重視教育,教育均衡發展
芬蘭人重視教育,世界公認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主校區位于首府赫爾辛基市的中心,對應于中國來說,這所大學相當位于位于人民大會堂的位置。教育事業在芬蘭的地位,可見一斑。
寒冬臘月正要出發的圖書館巴士那么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什么?說起來一點也不神奇:教育資源不但眾生平等,還向弱勢群體傾斜。
教育資源平等表現在城鄉差距小,教育資源共享,各地校舍與建筑品質優良狀況相同,學校與地方圖書館分布、藏書豐富情形相似,不論你我的出生和家庭,絕對保障享有高水平基礎教育。
不論你是在芬蘭的哪個地方,學生都一樣有著熱騰騰的營養午餐可吃、有一樣高水平的教科書可讀、有一樣基本素質優良的教師、有相同的教學理念被完整地執行出來,以及充足的課外讀物鼓舞著學生的心靈。
芬蘭從不強調精英教學,只在乎不要任何一個孩子掉隊,他們認為,有天分的孩子已經比別的孩子占了優勢了,那么就多幫助一下有可能落后的孩子吧。
當然他們有這樣的平等的理念,是因為芬蘭是個小國家,人口不足530萬人,學齡的孩子人數就更少。
兒童圖書館如果有一個孩子掉隊,必須要花很多的錢去修補這個孩子的過錯,所以他們不允許任何一個孩子掉隊,靠扎實的教育和人才發展到如今的芬蘭,不能承受哪怕不到1%的人才耗損。
2、結婚前要認識字,讀育兒圣經,才能給結婚證
我們一直感嘆,父母的教育給予孩子的影響是終生且至關重要,可是父母卻不用持證上崗,真的是太可怕。
芬蘭就要求所有結婚的人,必須認識字,還要會讀育兒圣經,里面是一些教育理念,就是孩子出生后父母必須給孩子讀書,教會孩子閱讀書籍。
這個結婚限制是世界領先,芬蘭沒有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強調要給孩子讀書,只是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體會到書本的樂趣,讓孩子們能把閱讀當做終生的愛好。
學校為學生選購課外書都說喜歡閱讀的孩子都不會變壞,芬蘭在整體強調全民閱讀下,整個國家的閱讀氣氛是非常好,他們的圖書館管理也是非常完善,經常開著載滿圖書的巴士,到處轉悠,誰都可以上去看,誰都可以借書。
這樣的流動圖書館在整個國家轉動,在路邊隨處可見到,就算是一天24小時沒有陽光的北極圈深處,在嚴寒的黑夜里。這樣的巴士載滿了溫暖人心的書冊、影帶、雜志、CD、DVD等,定時定點來到各個社區,為扶老攜幼的一般民眾,帶來了寒冬的精神糧食。
這樣重視閱讀,讓孩子們耳濡目染,他們從小就種下了喜歡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讓他們有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能更好的融入學習中。
3、教師是芬蘭學生首選的職業
跟我們中國不同,芬蘭的學生的首選職業是教師。不是說教師的薪水厚實,但教師絕對是最受歡迎和最受尊重的職業。
2007年,芬蘭國家教委會專為日本教育界舉辦的芬蘭教育研討會上說:“教師在芬蘭一直都有著承擔社會心智啟蒙的重要職責,因為自從芬蘭獨立后,芬蘭人知道,唯有教育,才能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并在強國中崛起?!?/p>
芬蘭不是口喊口號,從下面幾個表現可以看到了,國家是的的確確賦予了老師課改的權利與信任。
學生的木頭課程、烹飪課、織毛衣課① 所有老師都是好的,不評比老師,也不評比學生
芬蘭人認為教育體制對老師進行評比、考核,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和不信任,所以老師們只需要想怎么樣對待學生是最好,而不是想著要教學效果爭第一,搶第一。
所以不評比老師,也不評比學生,只要求所有的學生都不掉隊,這個就是芬蘭的教育理念。
老師們不用拼命地改作業,而忽視了學生的情緒,不用因為要參加教學比賽,而看不到學生的沖突。
因為不用評比,老師的時間都用在實處上,跟學生的交流比較密切,更能掌握學生的變化,好做出教學調整。
男同學認真學習縫紉② 老師上課時間可以自主,經常變動
芬蘭的天氣比較惡劣,所以有時老師會調整一下上課的時間讓學生少受點苦,但是從來沒有因為風雪太大而停課,都是風雨無阻。
③ 上課的地點可以變化,學生也可以去外面實習。
芬蘭一位的老師自稱擁有“自己的王國”,他的教室空無一人,學生都到哪里去了呢?去比薩店、花店、洗衣店、餐廳、快餐店等實習了。
等幾天后學生回來,他們再來討論實習的經驗,討論生活的各項課題。為什么這些學生可以隨意出去外面實習呢?
校長解釋說:“這群學生不太一樣,他們在教室坐不住,他們的學習方式要從實務去鼓勵他們,根據學生的興趣安排到不同的地方去實習,從實習中體會到不學習的不方便,再從內心渴望回到學習中?!?/p>
其實校長說的這群學生不一樣,就是我們口中說的后進生,他們沒有把這批孩子當做后進生,只把他們當做需要去其他地方體驗生活的一群孩子,等待他們渴望學習的時候再回歸到學校來。
而這位號稱有“自己王國”的老師就是在照料和鼓勵這群學生的老師,他付出時間去關懷學生,從心里去鼓勵學生,讓學生重燃學習的熱情,這個就是他們“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教學理念。
這位老師說他擁有專業的自主權力,和自由的工作環境,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呢?
結語:
歸根結底,一個國家教育的良好發展與秩序,是同豐厚的經濟、清明的政治、完善的體制、開放的文化心態所構成的良好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
國家好,則教育好。教育好,則國家的未來更好。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給孩子良好的學識、心態和人生,從而促進社會良性成長,是為了讓大家都好。
如果脫離了好的社會氛圍而一味講求“精英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贏在起跑線”,這樣給孩子的,只是一生無盡去爭去搶的煩惱。天才與精英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孩子,要過的還是平凡充實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