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問答:人民幣未來走勢分析

九戒仙幢

對人民幣未來的趨勢的展望有哪些?

RMB的未來 其實取決于能否抓住戰略轉折點 米元之所以是世界貨幣 是因為美聯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 當然這個只是經濟因素 其實真正的美元支撐在于美國的軍事力量(這個大家都懂)和金融手段(這個看看高盛怎么搞殘美元的) RMB的國際化戰略轉折點在于2個方面1、能否利用當下 美國退出QE的檔口 在被打壓的黃金處于低價的時候 獲得大量的黃金儲備 來形成RMB作為國際貨幣的最基本的信用背書 可以理解為RMB國際化的盾牌2、 能否實現軍事力量或者科研實力的跨越式發展,比如充分利用周邊復雜局勢 激發廣大青年英才報國之志 獲得大批優秀人才(不被米國招安) 或者在核聚變等尖端技術取得獨占成就 作為RMB國際化的長矛 這兩點缺一不可 具體 歡迎私聊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降魔

未來人民幣升值和貶值哪個可能性大

人行已基本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式干預,只會在特殊情況下,從兩個方向通過干預來熨平過度偏離基本因素的短期波動。2015年8月11至13日期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直接原因是人行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定價機制作出修正,這是強化匯率定價市場化程度的一項特別措施。隨著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匯率的短期靈活性亦會提高,有助于避免匯率過度偏離均衡水平,因此反而會大幅降低未來出現跳躍式調整的可能。要判斷人民幣匯率的中期走勢,更重要的是分析經濟基本面。目前內地經濟已經出現企穩回升跡象,今年下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全年有較大概率達到7%左右。明年經濟增長也可能繼續受益于這個回升的勢頭。對于外間有分析人士擔心,若人行通過持續干預市場來穩定匯率,會出現外匯儲備下降的問題。既然匯率已經接近均衡,而且中國的經濟基本因素支持匯率的基本穩定,經過上周一個短暫的貶值之后,未來一段時間更有可能是雙向波動,即升值和貶值的機會是差不多的。人行已基本退出對匯率市場的常態式干預,只會在特殊情況下通過干預來熨平過度偏離基本因素的短期波動。未來即使人行需要干預市場,向兩個方向干預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秦雷

未來五年人民幣會貶值嗎

中國經濟下滑,財政收入增長大幅度放慢,2014年財政收入增長才是個位數。房地產過剩嚴重,政府賣地收入大幅度縮水。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公務員要加薪,軍費開支也在增長,等等,財政收入下滑,會導致很多項目無以為繼。所以這個時候原油價格下跌,但是汽油消費稅等卻連續提高。增加稅收,自然可以提高政府財政收入,但是對經濟是很大的打擊,而且容易引起民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人民幣貶值。我們知道,人民幣過去一直升值,但是中國的出口卻一直在增長,為何?那就是因為雖然出口企業在虧損,但是通過政府出口退稅等補貼,補助了出口企業,隨著人民幣升值越來越高,出口退稅補貼就越來越多,2014年出口退稅已經高達一萬多億,還再加上其他的地方政府補貼的話,這個數字更大,很驚人。如果人民幣貶值3%以上,可以大大增加出口企業的利潤了,同時政府就可以大幅度縮減出口退稅,大大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目前已經到了不得不這樣做的時候了。過去人民幣維持升值,很多程度是迫于美國壓力?,F在中國鐵腕反腐治國,已經完全不怕美國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施壓,完全可以讓人民幣貶值了。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熊文燦

未來一年人民幣是會升值還是貶值?

  目前人民幣已經經歷了一輪較大幅度的貶值?! ≈袊嗣胥y行決定自2015年8月11日起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后,11日、1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分別比上一日出現了接近2%和接近1.6%的貶值?! ?015年8月12日,中國央行新聞發言人對人民幣匯率問題進行了解讀。發言人表示,從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看,人民幣匯率不會持續貶值?! ∫皇侵袊洕鏊傧鄬^高為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  二是中國經常項目長期保持順差這是支持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基礎;  三是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加快為穩定人民幣匯率注入了新動力;  四是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在較長一段時間走強,市場對此已在消化之中;  五是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金融體系穩健,為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l言人還表示,未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將主要參考市場均衡匯率形成,同時繼續發揮基準匯率指導市場匯率的作用,進一步理順兩者之間的關系。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奇寶騰輝

急!求解未來10年人民幣的價值走向

當然值得啦,花別人的錢滿足自己的消費有什么不值得的?。。ǜ呃J除外哈)首先,我個人覺得你要更正一個想法,就是人民幣的升值,和你以后的還款是沒有什么關系的,不是說人民幣升值了,以后你再還10000元就不劃算,這是不正確的。人民幣的升值,只是和美元的兌換比率變大了,但不能說人民幣本身升值了。要看10年前后的錢是相對更值錢了,還是不值錢了,就不應該以這種匯率為指標,而應該以PPI、CPI等消費指標,這些指標才能顯示貨幣的在一段時間前后更“值錢”、還是更“不值錢”。而根據現有的CPI顯示,人民幣一直以來都是貶值的,也有充分的理由預計,今后也都會是貶值的,這個與我國迅速發展的經濟有關,貨幣在社會上的使用次數不斷增多,自然會出現這些情況,只要CPI不要飚得太高,這都是正常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錢在被使用的情況下,都是可以生錢的。只有你把錢放在口袋里,成為閑置資金,它才沒有“生育能力”。這里所說的使用,一般是指投資,可以是商業投資,也可以是你自己現在說的買商品,供自己用。而這里的“生育能力”如果大于把錢放在銀行里的“生育能力”,即貸款利息,那么就可以說你的這次貸款是值得的。反過來考慮,你若不貸款這10000元,那么就只能自己賺錢,這里會涉及到你賺錢可能失敗的風險成本和提供勞務的時間成本以及一系列的機會成本,除非你能很輕松的解決這些問題,否則我就可以說你還是貸款比較核算。以上是小弟之愚見,我只是一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二學生,學的知識還很淺,看到你的問題很感興趣,斗膽來回答一下,有什么理論不對或表達不清的地方請批評指教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鎖心神索

美元和人民幣未來50年的走勢

個人是傾向人民幣兌美元會下跌,按照我們一般的說法也就是美元兌人民幣會上漲。從兩個方面看中國目前經濟發展超速了,經濟或多或少的出現了泡沫,人民幣國際對接是早晚的事,但是在著陸時肯定會有個鎮痛。會有一定的貶值。而美國正處于一個經濟復蘇的大環境中,如果今年美國加息,那么美元兌他國貨幣還會上漲。所以從兩國處于的經濟前提看人民幣兌美元還會進一步貶值。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鏡天湖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有什么影響 ·未來人民幣的趨勢的怎么樣的~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v觀我國東南沿海密集型加工產業,多為對外出口。而在我國只允許以人民幣清算,加之我國東南沿海實體產業為工業附加值很低的加工業。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將極大的影響中國的加工業出口。好了為什么人命比會升值,討論這個話題就要研究美國的經濟體制。自美國次貸危機之后,美國乃至全球陷入經濟危機之中,而至今2011年美國并沒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導致美國制造業疲軟,而美國的制造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并不占優優勢,對于低端的商品市場,美國制造明顯無法與低廉的中國制造相抗衡,而美國的高端制造業也遭受打擊。例如汽車。由于美國制造業的疲軟,導致美國的藍領階級向美國政府施壓;另一方面,美國正值美國總統換屆,奧巴馬為爭取更多選票,也是美國向中國施壓的一個原因,再一方面,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蓬勃發展,在97亞洲金融危機,2009美國次貸危機中都沒有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看到中國的發展都想來中國分一杯羹。美國對中國施壓,致人民幣升值的手段:美國這次對中國施壓更為巧妙,他并不是單獨的與中國對抗,而是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因為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股權分析,美國擁有17.67%的股份,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中國施壓,導致中國在國際上“孤立”。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現階段處于出口外向型國家,又加之是以人民幣為單一貨幣清算,導致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匯率及其敏感。而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東南沿海企業利潤率下降以至于倒閉。又加之國內經濟體制一些弊端導致“實體經濟投資環境惡化”。使得中國一部分民間資本不得不退出實體經濟產業鏈。加之09年的4萬億的“大躍進”式的高鐵建設,導致今天的通貨膨脹,民間資本為了躲避風險,進而投資不動產,而使得房地產泡沫,并引發新一輪的投機炒作,例如:炒藝術品,炒房等。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給中國制造業的打擊是中國政府所不想看到的,于是就有今年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其中主要議題是人民幣的升值問題,因為起初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中國施壓,中國并沒有就范,后美國欲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所以通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美達成協議,美國不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而中國講2020年以前中國新能源市場讓與美國。未來人民幣會不會升值?我認為短期之內不會再有大的浮動,因為美國的在華利益得到了滿足,但此舉無異于割地賠款以保短暫的安逸,對于我們的企業,我們應該趁短暫的喘息以轉型中國產業,由出口外向型轉為服務內向型。因為美國與歐洲猶如餓狼正虎視中國,為了中國自強自立。我們必須進行企業的轉型,欣慰的是這些被寫進了十二五規劃。我相信未來的5年我國的企業會更好的發展。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葉思曼

你認為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人民幣會開始貶值一段時間。畢竟前幾年已經升值很長時間了。貶值有利于出口。最近經濟也很不好。中國目前經濟發展超速了,經濟或多或少的出現了泡沫,人民幣國際對接是早晚的事,但是在著陸時肯定會有個鎮痛。會有一定的貶值。而美國正處于一個經濟復蘇的大環境中,如果今年美國加息,那么美元兌他國貨幣還會上漲。所以從兩國處于的經濟前提看人民幣兌美元還會進一步貶值。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玄陰神幕

人民幣前景如何?未來匯率怎樣變動?請分析預測并提出理由

如果看亞洲貨幣自1965年以來的走勢,我們會發現最近的8年顯得格外特別:無論是兌美元的加權平均匯率還是未加權的平均匯率,都幾乎是一條平坦的曲線,也就是說這8年里亞洲貨幣兌美元幾乎沒有波動,而之前的年份都不是這樣的。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亞洲是不是真的打算就這樣長期盯住美元?如果不是,未來5到10年亞洲貨幣將走向何方?這又將對美國金融市場產生多少影響,亞洲會不會“拋棄”美元?1新布雷頓森林體系?我們的故事要從亞洲之外開始。1944年,歐洲的經濟體系到了無法運作的階段,急需一個外部動力啟動經濟重建。當年7月,45個國家在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討論戰后重建和國際金融體系秩序,并最終達成了布雷頓森林協議。這個協議主要有兩個內容:第一,實行固定匯率體系,第二,規定由一系列國際機構推動這個體系,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以及日后的關貿總協定。根據這個體系,歐洲將他們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并實行固定利率,為了保證對美國的出口,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匯率被低估,結果是美國消費者不斷花錢,并形成了國際收支赤字,而這些赤字由歐洲央行的外匯儲備不斷流入美國資產來彌補。這個體系運作良好并維持了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疤煜聸]有不散的筵席”,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淡出了歷史舞臺,但那時歐洲已經成為一個發達成熟的經濟體并成為金融中心,也就是說,歐洲那時已經不再需要美國了。聽上去是否有點似曾相識?過去8年亞洲的經濟增長正是這樣,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于美國,導致美國經常賬目赤字不斷增長,而亞洲經常賬目盈余不斷增長,許多國家干預匯率,亞洲貨幣匯率也被低估(至少短期來說)。隨著亞洲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這些外匯儲備又回流到美國資產。這看上去與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十分相像:世界進入到一個新的以固定匯率換取增長的時代。亞洲渴望經濟增長,而且需要以比光靠內需獲得增長快得多的速度,由于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龐大的農村人口,亞洲極需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出口。自然只有發達國家尤其美國能夠成為這些產品的最終市場,而亞洲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低估的幣值盯住美元,保持國內工資的低水平,以保證競爭力。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理論上,只要亞洲愿意這樣做,只要成千上萬的農村人口還沒有全部被吸收到工業勞動大軍中,只要亞洲仍然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工業,這種狀況就能一直維持。這是普遍的解釋,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事實。2應付“蕭條經濟”的權宜之計認為亞洲國家盯住美元以獲得巨額貿易順差這種觀點是錯的。事實上,除了上世紀80年代后期外,在1998年之前的25年,不包括日元的亞洲貨幣一直在對美元浮動,官方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也很少。更重要的是,在這25年間(除了上世紀80年代后期)亞洲一直是貿易逆差,而不是貿易順差。情況自1998年后而改變但1998年開始整個形勢發生了變化。亞洲貨幣對美元幾乎沒有波動,現在亞洲龐大的貿易順差以前并沒有。亞洲是否在8年前突然決定采取新的政策?我們不認為如此。1998年以后的大多數年份,亞洲出口占GDP的份額事實上沒有增長。實際上,貿易順差不斷擴大是因為亞洲進口比例的縮小,這正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后,亞洲的資本支出大幅縮減造成的。大多數亞洲國家從正常的經濟發展軌道中進入了“蕭條”經濟,投資需求的驟降導致進口支出的下降,從而使貿易順差不斷刷新紀錄,這自然帶來了巨額外匯流入,引起貨幣升值的壓力,但政策制訂者面對的是內需乏力、產能過剩、通貨緊縮,而出口成為為數不多的能拉動經濟的引擎。如果讓貨幣升值,意味著更大的通貨緊縮壓力,并使出口受損,這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內需不足,進口需求不足,更大的貿易順差,從而導致更大的升值壓力,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我們認為,亞洲各國的央行在當時沒有選擇,只能讓匯率保持穩定。如何結束?如果國內需求和產能利用恢復正常,就沒有理由再沿用盯住美元的匯率,亞洲央行將減少外匯市場上的干預,讓匯率更加自由地浮動。那么實現這個過程可能要多久?這最好先從評估國內投資和貿易平衡狀況開始。我們的結論是,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但是進程仍將是緩慢的。先看投資,投資在GDP中的比重已經開始顯現恢復的跡象,更重要的是,實際的建設活動在過去2年中恢復為增長,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表明亞洲供應過剩的時代正在結束。另一方面,我們仍然在期待亞洲扭轉巨額貿易順差的局面,中國在2005年和2006年的順差使整個亞洲地區的順差也急劇上升,但是如果不包括中國,亞洲其他經濟體的順差也沒有下降的趨勢,只有兩個國家在2006年出現了貿易順差下降:印度和韓國。這個事實似乎讓我們得出一個微妙的觀點:如果貿易順差達到GDP的6%,那么該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就會容忍貨幣逐步升值,盡管也不一定會讓貨幣彈性大幅增強。為什么要逐步升值?因為外部要求升值的壓力非常大,而且亞洲的央行的確對這些外部壓力有所回應。觀察亞洲較小經濟體(即除了中國和印度)每月外匯儲備和貨幣升值步伐的關系,可以發現兩者相關性非常強,當外匯儲備超過GDP的3.5%時,匯率也升值了,當外匯儲備增長下降時,匯率升值也會暫停。未來24個月我們相信這種情況會進一步發生。哪些貨幣將升值?那區內所有經濟體的貨幣都會很快升值嗎?我們的答案是“并非所有”,但我們也不認為某一種亞洲貨幣對美元高估了。沒有一個完美的決定匯率的方法,在實踐中方法各式各樣,但當我們討論短期時我們喜歡以國際收支平衡為基礎。從各貨幣短期升值壓力表可以看出,港幣、印度盧比和韓元的升值壓力并不大,但其他貨幣看起來升值壓力比較大。中國和印度現在我們來說說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擁有全球最多的農村勞動人口,對出口增長的需求非常大。此外,這兩個經濟體是區內僅有的兩個在亞洲金融風暴后沒有出現投資下降趨勢的經濟體。也就是說這兩個國家并不屬于前面所說的“蕭條經濟”的陣營。中國和印度會不會成為新亞洲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呢?答案是否定的,印度并不屬于準盯住美元的體系,出口也不旺盛,在過去8年中印度是唯一有貿易赤字的亞洲經濟體。盡管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是中國的戰略,但許多投資者忘了中國在1997年采用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是為了防止資本外流導致的人民幣貶值,直到2003年才出現外部順差,并導致外資流入。如果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躍升,并出現進口增長大幅下降,如2005年中的那樣,中國政府會允許匯率彈性有所增強。3亞洲貨幣中期如何走?亞洲經濟回歸正常發展意味著亞洲貨幣對美元也應該有更大的彈性,但亞洲貨幣將向哪個方向運行呢?短期來說這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亞洲貿易順差如此之高,幾乎區內每個經濟體的貨幣都面臨升值風險,在如此環境下,我們預測在未來24個月至36個月還將進一步升值。升值到何種程度?我們并不認為將有特別大幅度的升值,也許亞洲貨幣在今天看來是有點低估,但這只是個暫時現象,這是因為多數經濟體的進口不同尋常地乏力。隨著投資比例上升,升值壓力也將逐漸緩解,也不需要名義匯率升值20%到40%,我們認為亞洲的央行明白這點。Balassa-Samuelson效應當外部順差減少,儲蓄和投資的比例回歸正常,亞洲的央行也不會被迫再通過干預外匯市場來防止升值,而是可以增加貨幣雙向浮動的彈性。理論上,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長期方向是明確的,對美元、歐元和日元都會上升。所謂低收入國家,顧名思義就是“低收入”,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這樣的國家的每小時工資水平遠遠低于法國或美國,所以在菲律賓和孟加拉國,非貿易服務的價格遠遠低于法國和美國,而名義匯率主要取決于制造業中的貿易品價格,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以美元計價的GDP遠遠低于“購買力平價”的GDP。根據世界銀行進行的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比較,歐盟和日本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以及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這樣較成熟的經濟體,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很小,因為這些經濟體的工資水平和美國相差不大。而發展中國家這兩者的差距就非常大,像印度和越南,名義GDP只有購買力平價GDP的五分之一。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增長,會發生什么?如果發展速度快于美國或歐洲,那么其工資水平和收入也將快于美國和歐洲。由于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的生產率增長要快于非貿易的服務業,這意味著國內通脹要超過名義匯率的變化,也就是說真實匯率升值。也就是說名義GDP和購買力平價GDP之間的差距應該縮小,貨幣也將升值,這就是所謂的“Balassa-Samuelson效應”。三大因素上世紀70年代,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上升到270,隨后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上升到140,韓元也在上世紀80年代大幅升值。亞洲(除了日本)的匯率在上世紀60年代確實升值了一點,但此后30年卻貶值了許多。這里面有三個原因,而且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使我們不敢判斷亞洲貨幣的匯率未來數十年的走勢:第一,通脹。亞洲經濟的通脹率一直高于西方發達國家,即使真實匯率在升值,名義匯率仍然有可能貶值。而1999年以來的低通脹正是亞洲貨幣能維持對美元穩定的一個原因。第二,龐大的封閉式的經濟。以加權平均匯率來看,自1965年之后,真實有效匯率大幅度貶值,但是如果我們剔除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我們發現匯率是在升值,而中國和印度在過去40年中貨幣則大幅貶值。這是因為印度和中國曾經都是封閉型的經濟,“Balassa-Samuelson效應”并不適用。而且中國和印度過去都對匯率進行了嚴格管制?,F在這樣的時期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中國和印度現在的匯率制度比以前靈活多了,出口占GDP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兩國貨幣上升的可能性也增強了,但是對于最終要靠內需來拉動的大規模經濟體來說,并不能保證匯率將朝哪個方向波動。第三,長期是指一個足夠長的時間。最后一個關鍵問題是生產率的長期趨勢要很多年才能實現,我們認為亞洲貨幣的匯率從長期來說會升值,但并沒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亞洲匯率在未來10年或15年就一定會持續上升。4拋棄美元?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余,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在上文討論的是亞洲貨幣未來的走勢,以及匯率政策的主要驅動因素。我猜一些投資者可能已經開始抱怨,為什么遺漏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亞洲央行會在官方外匯儲備持有方面繼續支持美元嗎?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包括日本在內,目前亞洲國家官方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短期內該地區的央行共同組成了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最大的參與者。理所當然,亞洲央行的投資組合是所有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亞洲有多少美元?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額度中,美元資產所占比重是多少呢?大概是三分之二。實際上公布自己官方外匯儲備構成比例的國家非常少,但是我們有兩個信息來源,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MF將全球大多數國家外匯儲備的季度信息匯總后在官方網站上公開。IMF的數據不包括中國,而中國目前又是官方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也是外匯資產最大的購買者。盡管如此,IMF的數據仍然能為我們提供各國外匯儲備持有和策略的大致印象。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央行都傾向持有美元。IMF的數據顯示,美元占世界外匯儲備的66%,其中的61%被發展中國家持有。相比之下,歐元占世界外匯儲備的比例只有25%~30%,日元和英鎊各自只占3%~4%。另外我們還可以知道,這個比例相當穩定。2001年至2003年,各國央行將手中的美元轉換為歐元。但從那之后,盡管外匯儲備大量增長,美元和歐元構成比例上卻沒有明顯的變化。另外一個數據來源也支撐了上述發現,那就是美國財政部的國際資本系統(TIC)。幸運的是,TIC數據提供的情況與IMF非常吻合。TIC的數據顯示2003年間美元資產明顯拋售,從那之后就比較穩定。亞洲國家持有了70%的美元資產,除日本以外的話是60%。亞洲國家何時賣出美元?上文將我們帶到下一個問題,亞洲國家對美元的穩定偏好,與亞洲貨幣兌美元匯率穩定的偏好之間有聯系嗎?隨著亞洲央行逐漸放棄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他們會賣出手中的美元嗎?美國金融市場有風險嗎?對于上述問題我們大致的回答是“不”。在我們看來,潛在的外匯儲備拋售或者明顯的央行引起的市場波動性被夸大其詞,原因如下:首先,央行不是對沖基金。這個簡單的道理最容易被投資者遺忘。央行不會為了收益最大化而去持有外匯儲備,他們持有的目的是流動性最大化,這才是他們的宗旨。因此他們常常會忽略投資收益,或者作為第二目標。第二,亞洲國家沒必要過度儲備美元。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過去亞洲國家為了調節本幣兌美元匯率,不得不持有高比例的美元。但目前亞洲國家正放棄盯住美元匯率,因此央行也必須賣出美元來使投資組合重新平衡。這是一個很好的理論,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有難度。過去七年內,除日元外的亞洲貨幣與美元匯率的相關性明顯高于其他主要貨幣。由此推算出亞洲貨幣(除日本)盯住的一攬子貨幣中,美元的比重應該在80%以上。因此目前亞洲國家(除日本)美元60%的持有比例已經顯得不足了。換句話說,他們沒必要為增加匯率彈性而進一步賣出美元。需要補充的是,亞洲國家會出手干預匯率來維持本國幣值穩定,但亞洲央行并沒有必要按照一攬子貨幣中的比例來調整外匯儲備。第三,投資組合多元化是指資產類別,而不是幣種。目前各國央行已經增加了企業債券,抵押證券甚至股票的投資,向收益率和風險更高的資產轉移。但他們總資產的貨幣構成比例基本維持不變,至少G3國家的貨幣比例是穩定的。第四,外匯儲備的積累沒有清晰的臨界點。目前雖然在討論官方外匯儲備的投資配置,但對于亞洲國家外匯儲備是否很快達到“飽和狀態”,我們并不能很快得出結論。第五,資本流動的歷史不可能迅速改寫。目前很多人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莫過于來自亞洲的新資金枯竭。隨著美國經常項目赤字的擴大,任何亞洲新錢流入的大量減少,都能輕易地打擊全球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這里需要重申的是,對于當前的情況,我們沒有預見到任何迅速的改變。我們整體的分析是,至少在未來的兩年內,亞洲國家持續強勁的經常項目盈余,持續的外匯儲備積累和亞洲貨幣的逐步升值都不會改變。亞洲某天或許會跟美元分道揚鑣,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不過我們的預測框架也存在三個主要的風險,首先是亞洲地區的經常項目盈余下降的速度可能超過預期。第二是亞洲經濟可能受大量資本急劇流出的沖擊,使外匯儲備增長下降。第三是各國央行可能使本國貨幣更快升值。但這些只是理論上存在的風險,實際在我們看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太可能發生。5日元相對于其他亞洲國家,日本貨幣市場發展得更加成熟開放,私人資本流動對匯率的影響更加強烈。雖然日本官方也曾為避免過大的波動性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但這些干預是零星的。除了2003年末到2004年對美元的大量購買,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在過去的6年基本上沒有涉足市場。但這些并不代表接下來的幾年,日元會脫離亞洲貨幣兌美元升值的隊伍。恰恰相反,我們的全球經濟團隊預期,日元將在2007年和2008年快速升值。與其他亞洲貨幣的主要區別是,日元升值是基于市場力量推動,如相關收益率的變化等,而不是政策干預的結果。

推薦
不推薦
展開
收起
查看更多答案
收起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