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06.05.19 11:55:53 UTC 的實時平均市場匯率。 1.00 EUR歐元 = 10.2362 CNY中國人民幣 1 EUR = 10.2362 CNY 1 CNY = 0.0976923 EUR
準則中企業用于記賬的即期匯率一般指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而買入價和賣出價都是站在銀行的角度去買入或賣出的。比如第1個業務的會計分錄:為借:銀行存款(人民幣)937 100*9.37(站在銀行的角度付給甲公司了錢,所以用銀行的買入價)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8 貸:銀行存款(歐元)955 100*9.55(這里是企業賣出,收了銀行的錢,所以用的是即期匯率,而不是銀行的賣出價)
自相矛盾了,應該是印刷錯誤,換一個版本的看看有沒有修正。第一句話顯然少一個主語
按今天的匯率是能這樣換,1000美元直換成人民幣只能換7336.9元,換成歐元再拿歐元在換成人民幣可以換的8200元。不過國際外匯市場變化比較大,建議經常關注中國銀行的外匯牌價。http://www.boc.cn/cn/common/whpj.html哦,是這樣啊。那讓他別換了,到時間不知又會怎樣呢。再者,美元也不會接著巨幅貶值,巨幅貶值誰都受不了的。
試題分析:8月1日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10.6559,9月1日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10.0092,通過對比可知,歐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下跌的,歐元貶值,人民幣升值,故排除A、C、D,選擇B。點評:本考題學生應掌握匯率變動的情況。匯率,也叫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人民幣匯率上漲,說明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人民幣匯率跌落,說明人民幣貶值,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漲,說明外幣升值,人民幣貶值,外匯匯率跌落,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 |
這么復雜的問題,還是別在網上問了,再說你才有十分,根本就不夠吸引人來回答你的問題。
歐元賣出時會計分錄應該這樣編制:1、借: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 1950000 貸:貸:銀行存款——歐元(200000×9.75)19500002、月末結轉歐元戶匯兌收益12000元,分錄借: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12000(紅字) 借:銀行存款——歐元 12000 需要注意的是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和匯兌收益均計入財務費用的借方負數,財務費用貸方只顯示月末結轉金額,這樣你總賬中的財務費用金額就與損益表中財務費用的金額一致了。 希望能幫助到你
1元人民幣=0.1513歐元 =0.1603美元 =19.4553日元
什么是外匯 概括地說,外匯指的是外幣或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 動態含義:把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的貨幣,并利用國際信用工具匯往另一國,借以清償兩國因經濟貿易等往來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交易過程。 靜態含義: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種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如:銀行存款、商業匯票、銀行匯票、銀行支票、外國政府庫券及其長短期證券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定義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什么是外匯匯率及其標價方法 1. 外匯匯率的概念 我們對國內貿易都很熟悉。當你去商店買米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支付人民幣。當然米店也很樂意接受人民幣。貿易可以用人民幣進行。在一國之內的商品交換相對講來是簡單的。但是,若你想去買一臺美國造的電子計算機,事情就復雜了?;蛟S你在商店支付的是人民幣,但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最終支付的還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幣。同樣,美國人如想買中國商品,他們最終支付的則是人民幣。這樣,我們就由國際貿易引進了外匯匯率的概念: 外匯匯率就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 例如,目前人民幣外匯比率是:100美元=828元人民幣。 2. 外匯匯率的標價方法 目前,國內各銀行均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來確定匯率,通常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夠折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大多數國家都采取直接標價法。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也是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如:美元兌日元、美元兌港幣、美元兌人民幣等。 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數量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幣能夠折合多少外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本幣所能換到的外國貨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本幣能換到的外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 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匯率下降。前英聯邦國家多用間接標價法,如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市場上采取間接標價法的匯率主要有英鎊兌美元、澳元兌美元等。 標價實例: 直接標價法 美元/日元=134.56/61、美元/港幣=7.7940/50、美元/瑞朗=1.6840/45 間接標價法 歐元/美元=0.8750/55、英鎊/美元=1.4143/50、澳元/美元=0.5102/09 上述的標價方法有兩層含義: 1) A貨幣/B貨幣:表示1單位的A貨幣兌換多少B貨幣; 2) A數值/B數值:分別表示報價方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于買入價和賣出 價相差不大,因此,賣出價僅標出了后兩位,前兩位數與買入價相同。 3.外匯匯率中的"點"(基本點)指的含義 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五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向左數過去, 第一位稱為"X個點",它是構成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第二位稱為"X十個 點",如此類推。 例如:1歐元=1.1011美元;1美元=120.55日元 歐元對美元從1.1010變為1.1015,稱歐元對美元上升了5點 美元對日元從120.50變為120.00,稱美元對日元下跌了50點 匯率的種類 在外匯買賣中,跟據買賣立場的不同,交割期不同,匯兌方式不同,計算方不同,外匯管制的寬嚴不同,外匯資金的性質不同和交易時間的不同可分為各種 不同的匯率。 1.根據買賣立場不同,匯率可分為買價和賣價。 2.根據匯兌方式不同,分為電匯匯率,信匯匯率,票匯匯率和現鈔匯率;電匯匯率是電報匯款使用的匯率。由于電報付款迅速,所占外匯買賣比重很大,電匯匯率就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基本匯率。 3.根據交割期的不同,可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即期匯率是即期外匯買賣 使用的匯率,電匯匯率即是即期匯率。遠期匯率是遠期外匯買賣所使用的匯率,是一種預約性質的匯率。 4.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可分為基準匯率,套匯匯率和套算匯率。 5.根據外匯管制的寬嚴不同,可分為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6.根據外匯資金的性質不同可分為貿易匯率和金融匯率。 7.根據交易時間的不同可分為開市價和收盤價。開市價即當天開市后第一次報價,而收市價是指當天最后一筆交易的交易價格。 外匯匯率的決定 是什么經濟原則決定外匯匯率,又是什么使之改變的呢?這必須從分析外匯市場入手。外匯交易市場,顧名思義,是不同國家貨幣交換的市場。匯率就是在這里決定的。外匯市場與其他市場一樣,主要由兩大因素決定,一是貨幣的供給和需求,二是各國貨幣的價格,這種價格是以各國自己的單位標定的。 盡管外匯市場上有如此種種不同的交易,但匯率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許多經濟學家傾向于用供給和需求關系來解釋外匯市場的活動。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用供給和需求曲線來分析外匯匯率的市場決定。他用的例子是英鎊和美元之間的雙邊貿易。美國對于英鎊的需求,是由于英國向美國提供商品、服務和投資等等。美國需用英鎊來支付這些商品和服務。英鎊的供給則取決于美國向英國提供的商品、服務和美國在英國的投資等。外匯交換的價格,即匯率,就定于供給和需求取得平衡的那一點。 外匯交換的供給和需求的平衡,決定了貨幣的匯率。這種外匯的供給和需求存在于每一種貨幣,于是供給和需求就來自世界的四面八方,這個多邊的交換決定了整個世界的匯率。 貨幣及外幣 眾所周知,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是無法離開錢的,而錢或鈔票便是貨幣的代名詞。在經濟學上,貨幣的定義是指任何一種能同時充當交換媒介、記帳單位、價值儲藏和支付手段職能的資產。 在貨幣出現以前,實行的是物物交換,由于交易范圍的擴大及可交換商品的增多,物物交換便不適用了。這時,貨幣便應運而生,成為一切商品交換的中介,也就是說,貨幣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同時,貨幣也具有了價值。 貨幣具有價值,那么貨幣是否可以交換呢?用人民幣交換人民幣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天下并非只有一種貨幣,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貨幣,本國的貨幣叫本幣;其他國家的貨幣叫外幣。本幣與外幣之間、不同外幣與外幣之間便可以交換了,這便引出了外匯的概念。 外匯 外匯,即國外匯兌,本意是由于國際間的債權債務結算所引起的貨幣兌換行為。 外匯主要是指外國貨幣,還同時包括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用以進行國際結算的支付手段。 我國對于外匯的定義是:外匯是指外國貨幣,包括鈔票、鑄幣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本票、支票等)、銀行存款憑證等;及其他外匯資金。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匯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外匯必須以外國貨幣來表示;2、在國外必須能得到償付;3、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注意:以不可兌換的貨幣表示的支付手段,不能作為外匯) 外匯主要品種 在了解了外匯的基本概念后,我們來看看目前在外匯市場上交易量比較大的外匯主要品種: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港幣等等,這些外匯品種都是目前外匯市場上交易頻繁、交易量較大的外匯;同時,它們也可看成是外匯市場上的晴雨表,它們的劇烈、頻繁變動往往會導致整個外匯市場上的劇烈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