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起于青萍之末,憑借超高收益、公開透明和低門檻的特性 DeFi 儼然已經成為了全球加密市場中的一股中堅力量。而目前以太坊 DeFi 卻由于高額成本、模式激勵產生非自然生長的數據等問題使得 DeFi 如履泥潭,因此 Acala 跨鏈 DeFi 致力于打造安全高效、低門檻得開放式金融服務。
此次,Acala 聯合 Laminar & Polkawallet、Ren 以及 Polkaworld 開啟了全新一季糖果節開幕后,熱度有目共睹,僅一周有效賬號高達 1.3 萬 ,共創下了 9.4 萬筆簽名交易?;顒悠陂g鎖倉額達到了 510萬美金 , 1055 枚 renBTC 被鑄造,243.3萬枚 aUSD 跨入 Laminar 平臺進行交易,全球社區人數上升 43.4%。與以往不同的是每周活動主題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 Acala 用戶從入門操作到完整體驗,真正能夠通過使用 DeFi 了解并體驗生態,預先把握由產品與技術創新帶來的結構性變革機會。
因此,為了能夠幫助 Acala 社區成員在接下來的一周內能夠在交易大賽中拔得頭籌,本篇文章介紹了目前 Acala 平臺中存在的幾種獲益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本周的交易大賽中用戶需要至少操作 1 筆有效操作(見文末),如果你按照本篇文章的獲益方式進行嘗試即可滿足要求,主網上線后就可在 Acala 平臺實現真實資產的套利與價值捕獲。
01
簡單版獲益方式
適用人群:DeFi 新手
觀察二級市場,購買預期增值資產
當在你水龍頭領取 aUSD 與 ACA 后,最快提高收益的方式就是觀察市場行情,通過內置交易所 Swap 進行購買你覺得會增值的資產(如 BTC)。如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收益,你可以選擇將購買來的 BTC 通過超額抵押方式借出更多 aUSD 再購買額外的資產以此實現小幅度的杠桿。
利用 LDOT 實現流動性與收益并存
假設你目前無法對二級市場的行情作出判斷,只是想實現幣本位的增值并且讓資產能夠有足夠的流動性,一旦市場出現好的套利機會可以立即參與,那么你可以先購買 DOT 利用 Homa 功能置換成 LDOT,用戶除了享受 DOT staking 收益外,還能抵押借出 aUSD, 所以換成 LDOT 也是能夠增加資產的利用率方式之一。當獲得了更多 aUSD 之后可以購買 DOT 置換成 LDOT 再次利用超額抵押借出 aUSD ,反復操作以實現杠桿最大化,這里需要你即時關注抵押率變化,以免資不抵債。
將資產存入 Deposit & Earn 獲得利息
當你為存幣生息模塊提供流動性,會根據存入代幣的股份比進行分配收益,而 Deposit & Earn 中收益包括 Swap 的交易費,以及 Acala 網絡產生的系統收益,所以提供流動性也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獲利方式之一。
02
進階版獲益方式
適用人群:對 Acala 平臺功能熟悉 ,對外匯保證金交易基礎了解
關注去中心化交易所 Swap 上的價差變化
Acala 網絡中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支持多種幣種快速即時交易,當其中某個幣種的兌換量猛增時,那么該幣種對 aUSD 的價格將會大幅上升,反之大幅下跌,由于各個交易所對每個幣種的價格會有差異,那么此時就會出現套利空間,所以想要通過 Swap 獲利的小伙伴需要花時間關注 Swap 上各個幣種與預言機喂價的變化,快速捕獲價格偏離的出現的套利機會。這次活動所有幣種的價格都是由預言機喂價提供市場實時價格,并由最后以預言機的實時喂價來計算交易大賽的收益率。
利用 LDOT / DOT 不同兌換方式進行價差套利
用戶可以通過 Homa 協議生成 LDOT ,如用戶可以快速的將自己手中的 LDOT 根據當時 DOT 與 LDOT 的比例(如 A:B)立即兌換出 DOT ,由于此次測試網中的 Swap 同樣添加了 DOT 與 LDOT 之間的交易對,所以在 Swap 中的 DOT 與 LDOT 也會有一個兌換比例(如 A:C),若是兩者比例中的 B 和 C 不相等 ,那么這時就出現了一定的套利空間。
aUSD 跨入 Laminar 做保證金交易或換合成資產獲利
外匯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比加密市場穩定的多,并且沒有交易門檻,但外匯交易更需要交易技巧、知識、與持續的探索。Laminar 作為未來 aUSD 的使用場景之一,為本次測試網的跨鏈交易大賽增添更多的樂趣性, Laminar 作為一個合成資產與保證金交易的平臺,用戶可以將在 Acala 網絡中的 aUSD 跨到 Laminar 平臺上,除了可以 1:1 換取合成外匯資產或是黃金,還可以嘗試最大20倍杠桿的外匯、黃金以及BTC與ETH的保證金交易進行獲利。目前,Acala 僅為測試網,當主網上線后,需要用戶利用真實資產進行交易,因此投資者應避免不確定入場,更不建議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前提下進行外匯交易,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外匯交易高桿杠獲益對于投資者獲益的要求更加嚴苛。
03
高階版獲益方式
適用人群:基于開發者已能夠熟練使用 Linux,Mac 或 Windows 命令行
參與系統拍賣
系統拍賣作為獲得利潤最直接的方式,一旦市場發生劇烈波動,倉位發生爆倉,那么將會有許多抵押品會被清算,等待拍賣。在此次測試網中,若是用戶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拍到了抵押品,便可直接將抵押品售出換成 aUSD 或是保留抵押品,最終系統都將以預言機喂價來計算用戶收益率。詳細教程見《Acala Mandala 測試網 TC4 版本操作教程》文章中 “ 2.5 如何參與系統拍賣” 部分。
以上三種獲益方式針對不同人群,當然在不同的市場行情下會涌現出更多不同的收益方式,文章僅針對本次跨鏈交易大賽,不對真實資產交易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和指導,僅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更了解跨鏈 DeFi 。
最后,希望投資者任何時刻都能應該保持冷靜和意志堅定,做到不受市場環境的影響,謙虛好學是成功的法寶,狂妄和傲慢帶來的往往是災難,聰明的投資者應該知道,成功就是不斷探索的過程。借用上個世紀最著名的逆向投資者鄧普頓的名言: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
04
有效操作種類與計算規則
1、Acala 糖果節交易大賽有效操作包含:
在內置去中心化交易所(Swap)兌換獲取其他資產或是注入流動性通過 Honzon 協議進行超額抵押借貸的相關操作(開倉,關倉)通過 Homa 協議進行 DOT 與 L-DOT的互換領取 renBTC 測試幣進行上述操作將 aUSD 跨鏈到 Laminar 進行合成資產交易參與系統拍賣2、收益排名計算規則:
大賽開始后時刻對 Acala 和 Laminar 網絡進行記錄,按當時喂價統計各項資產(含債務)的凈值總和,計作起始資產總價值大賽進行期間的資產轉入操作的資產總量會進行統計(Acala 和 Laminar 之間的跨鏈互轉不做統計),地址之間的轉賬會時刻對賬戶進行本金修正(怎么修正?什么叫本金修正,是我們這邊系統操作會對此修正嗎),確保不會影響后續參賽者的結果統計大賽結束再次對Acala 和 Laminar 網絡進行記錄,取結束時刻的喂價,統計各項資產(含債務)的凈值總和,計作結束資產總價值。統計轉入資金總價值,計作本金修正收益率 = 結束資產總價值 / (起始資產總價值 + 本金修正) - 100% , 所有賬戶按此排名資產計算覆蓋以下部分:所有賬戶資金: 1. Acala 平臺: aUSD, ACA, renBTC, XBTC, DOT, LDOT 2. Laminar 平臺: aUSD, LAMI, 鏡像資產(fToken)所有業務資產: 1. Acala 平臺: CDP(抵押物價值減去債務價值的凈值), Deposit & Eran 中股份價值 2. Laminar 平臺: margin倉位價值
官網:https://acala.network
Twitter:https://twitter.com/AcalaNetwork
Medium:https://medium.com/acalanetwork
GitHub:https://github.com/AcalaNetwork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AcalaNetwork
說到外匯主標和白標,很多人都會想到邁達克的MT4或MT5主標授權,MT4 和MT5是全世界運用最廣泛、最經典的外匯軟件,由俄羅斯邁達克公司研制推出,包括美國的花旗銀行、中國的民生銀行等大型銀行和機構都在租用MT平臺,以兜售其外匯零售產品。
我們就以MT4為例來講解外匯主標和白標吧;主標是指用戶直接向邁達克公司購買主標方案,也就是購買MT4軟件,主標是購買整套系統,擁有最高的使用權限,可以增刪交易品種、調整點差、代理分組、服務器修改等權限,也可以通過邁達克去授權白標平臺,對接交易品種報價,也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加入風控插件,并配套結算后臺,在推廣方面可以加入微交易等插件,完全不受限制,但主標成本比較高,適合有一定經驗和資金實力的經紀商。
購買邁達克MT4主標的費用及步驟如下:第一:與邁達克公司聯系購買正版MT4主標軟件;俄羅斯邁達克公司在香港、北京、沈陽等城市有辦事處,聯系到他們之后,他們會要求你提供正規外匯經營牌照,而且因為做的是主標,所以提供的牌照的經營范圍要包括外匯做市商,而不僅是經紀商,邁達克關于平臺的相關使用費都是明碼標價,只要聯系邁達克中國辦事處即可獲得;第二:找一家MT4系統服務公司,或組建一個MT4系統服務團隊,搭建部署MT4平臺,邁達克的MT4軟件僅是一個軟件,若要實現交易功能,還必須進行相關環境和配件的搭建。
白標是指用戶向一些MT4系統服務商購買或租用外匯、期貨、貴金屬交易平臺方案,用戶能夠快速擁有自己的交易平臺和MT4產品,并且能夠以自己公司的品牌進行業務拓展,白標用戶無需支付高昂的費用購買服務器以及整套MT4平臺,并且可以從MT4系統服務商處得到充足的技術支持,在初期投入較小的情況下,可以迅速開始自己的外匯商業務;白標是整套MT4系統分出的一個組,用戶只有使用權限沒有管理員權限,所以不能二次開發加入風控插件,平臺的推廣與后期發展也極為受限,但成本低、門檻低、易于維護,可以快速面向市場。
綜合來說,白標是租用主標的MT4,主標為白標提供IT服務,主標才能使用完整的服務端程序和管理端。
安格斯交易學院致力于新手的外匯入門學習,讓交易者有一個正確的市場認知和有自己的交易風控模式,想學習了解更多的外匯交易課程歡迎關注我們!
習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新形勢下,總書記的這一論述不是簡單的針對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而中斷所采取的權宜之計,而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的強國方略;不是因個別國家企圖與我脫鉤、對我圍堵而迫不得已的內斂收縮,而是籌劃以更深層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加快形成內外良性循環的戰略抉擇。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展望“十四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格局應當成為我們謀劃中國經濟下一程的重點內容。
全面準確理解“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的內涵
“完整的內需體系”不是簡單的討論內需是什么,而是要在深刻把握“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的時代背景,從形成內需需要什么樣的基礎、什么樣的條件、有什么樣的機制等維度,系統理解“內需體系”的豐富含義。
(一)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穩定市場預期、提高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為著力點
企業家愿不愿意擴大再生產、愿不愿意從事創新性的冒險活動,與其對經濟的預期、市場競爭是否公平、產權是否得到有效保護有關。判斷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有一個核心指標:就是全部民企的凈資產增長率。每年有多少企業利潤未分配、留存下來成為凈資產,有多少社會股權資本注入實體產業。如果一個地方每年的民企僅僅是總資產在增加,凈資產不增加,則說明負債在增加,經濟杠桿率在增加,有可能產生泡沫。如果全社會企業盡管有利潤但凈資產在減少,就說明有更多的企業在虧損或者是有企業在轉移資產。當前,廣大民營企業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最為關鍵的是要采取措施穩定民營企業家的信心、營造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預期。而關鍵之關鍵在于落實好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提出的六條要求:一要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二要采取措施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要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特別是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四要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將“加強產權保護”落到實處;五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六要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落實了這六條,海量的民間資本一定會再次活躍起來。
(二)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根據經濟學理論,作為內需的主體,消費和投資之間應當有個合理的比例關系。而這又取決于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能否有效銜接、動態匹配,取決于資源配置的效率。當前,針對消費升級的趨勢,我們供給側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在要素市場,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仍存在不少障礙;在產品市場,物流成本仍然過高、農村市場與電商對接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服務市場,受疫情影響,餐飲、商場、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務業遭受重創,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有待深化。對此,中央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設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就是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側與需求側匹配的靈活性,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三)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要以就業擴大和居民收入的持續提高為基礎
內需的基礎在收入,在就業。沒有就業,沒有收入,內需就無從談起。我國現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同時還有6億中低收入人群。當前,新冠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已對民生就業帶來巨大影響,失業率沖高,部分群眾收入下降,一些貧困人口脫貧后返貧壓力加大。在此情況下,要進一步健全鼓勵就業、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加快形成以就業帶動就業的新格局;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個人所得稅率,提高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一次分配比重,在未來若干年內將4億中等收入人群實現倍增,將6億低收入人群減半。以此為基礎,形成以中高收入人群消費為引領、中低收入人群消費為基礎并逐步提升的消費結構。
(四)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更好發揮政府在擴大內需、維護市場中的作用
政府在擴大內需中可以有兩個直接作用:一方面,通過政府采購形成當期消費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資來形成有效投資需求。目前,這兩方面都有改革的空間。要以建立健全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機制為切入點,進一步發揮政府采購對擴大內需的促進作用、引導作用;提高和優化公共投資效率及結構,更多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公共衛生、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等公共領域,發揮公共投資對總需求的乘數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到政府與市場不是簡單的替代或互補關系,強市場需要健全的法治體系,“有為政府”能更好地維護和催生“高效市場”?!案冒l揮政府的作用”的一個目標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坝袨檎焙汀案咝袌觥倍呤恰昂椭C社會”的基礎,共同為“和諧社會”提供法治支撐和充分就業。
(五)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須形成內需外需兼容互補、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不能僅僅就內需談內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內需的形成和有效供給也依賴于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和協同。在新冠疫情重挫全球貿易投資的大背景下,中國仍將會持續擴大進口以滿足國內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仍將會以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市場,現在正好跳過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了1萬至3萬美元的發展階段,潛在的經濟活力和發展的余地、空間還是非常大的。今后幾年,我們自身的內循環就可以把中國經濟正常的拉動百分之幾的增長,而且還可以通過增加進口拉動周邊國家、國際社會,進而帶動世界經濟的復蘇,拉動國際經濟大循環,進而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深化改革加快疏通國內大循環
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從近期看,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需要盡快疏通影響國內大循環的堵點,促進國內大循環。一是要牢牢抓住創新這個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盡快打通支撐科技強國的全流程創新鏈條,以創新創業引領內循環;二是要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新機遇,以新基建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以數字經濟賦能內循環;三是要創新發展思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布局優化,以培育新增長極和動力源拉動內循環;四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以居民充分就業和收入提升支撐內循環;五是要打破部分行業的政策性梗阻,以新政策新應用新技術疏通內循環;六是要深化關鍵性基礎性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以市場化改革新成果改善內循環。
(一)牢牢抓住創新這個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盡快打通支撐科技強國的全流程創新鏈條,以創新創業“引領”內循環
本質上講,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一旦資本、資源、人力資本開始向新供給集中,新的需求會被創造出來,老產業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產能過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平衡,而且能級還會有一個大躍升。這正是以創新創業引領內循環的涵義所在。然而,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方面仍存在三個短板,分別對應于創新活動從無中生有到產業化的三個階段。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這三個階段存在的短板分類施策。
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這方面我們有很大短板:盡管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已經占到GDP的2.2%,總量在全世界排第二,但投向較為分散;一些需要長期投入的基礎研究領域(如為核高基提供支撐的領域)缺乏足夠投入,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長期徘徊在5%,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多為15%~20%差距較大。建議集中優勢資源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在未來五年內將基礎研究投入占研發經費的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的水平,并在以后年份繼續逐步提高。
創新的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將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的主要業務。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鉆研又接地氣、了解市場的人,建立技術轉移機構或者擔任技術經理人。作為科技與產業的橋梁,其使命就是面向企業和產業需求、組織和整合科技力量進行深度研發,通過將科學轉化為技術、以中試驗證和改進技術來為企業界提供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著名的德國弗朗恩霍夫研究所就是干這個活的。類似這樣的機構在德國有很多,這也是德國科技創新如此先進的關鍵所在。而中國恰恰就缺乏這樣的機構。日前,科技部發布《關于推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方案(暫行)》,特別提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不直接從事市場化的產品生產和銷售,不與高校爭學術之名、不與企業爭產品之利。中心將研發作為產業、將技術作為產品,致力于源頭技術創新、實驗室成果中試熟化、應用技術開發升值,為中小企業群體提供技術支撐與科技服務,孵化衍生科技型企業,引領帶動重點產業和區域實現創新發展”。這實際上就是在培育中國的弗朗恩霍夫,補技術轉移轉化的短板。接下來,要進一步理順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激勵約束機制,落實好《方案》提出的“全面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股權分紅激勵、所得稅延期納稅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評價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要通過這些體制機制的改革,催生一大批從事應用技術開發與轉移的專業機構和技術經理。
創新的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的過程。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么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后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這個階段的金融服務重點是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跟蹤投資、企業IPO上市或者大型上市公司收購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等。這就需要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了。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基礎性關鍵性制度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特別是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上線為廣大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打開了一個快捷及時的渠道。要發揮科創板示范作用,為創新注入資本動能。凡是屬于“卡脖子”的技術產業化項目,科創板應優先考慮;凡是能夠以產頂進,降低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的,科創板應優先考慮;凡是有利于促進內循環、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科創板應優先考慮。要力爭將科創板打造成與美國納斯達克相媲美的資本市場,以科創板為龍頭激活全流程創新鏈條,進而掀起全社會開展大規??萍紕撔禄顒拥母叱?。
(二)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新機遇,以新基建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以數字經濟“賦能”內循環
新基建作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命經濟這些人類未來文明的技術支撐,不僅本身將帶來幾萬億甚至十幾萬億的投資需求,還將通過數字技術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研發創新規?;a生不可估量的疊加效應、乘數效應,可以對內循環產生巨大的賦能作用。
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推動數字技術產業化,形成萬億級自成體系的數字化平臺。新基建涉及的信息基礎設施如5G網絡投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本身將帶來天量投資。其中,5G基站將會有500-600萬座,每座50萬元,投資規模將達到幾萬億。再如,各地正在興建的數據處理中心,中國今后五年將會增加1000萬臺服務器。這1000萬臺服務器連帶機房、電力等設施建設至少將帶動投資1萬億。再如物聯網,預計未來5年將至少有30-50億終端聯網,形成萬物互聯,將帶來投資規模也會達2-3萬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也將是萬億級的。預計2020-2025年期間,我國這些新基建投資產出以及建成后為社會帶來服務產出將超10萬億元。
二是新基建有利于助推傳統產業數字化,形成具有顛覆意義的產業互聯網。所謂產業互聯網,即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絡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根據中國信息通信院數據,2018 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為24.9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1%,占數字經濟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8年的79.5%,占GDP 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27.6%,產業數字化部分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86.4%。這還只是開始,隨著產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對經濟的拉動、裂變效應將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工業總產值已達90萬億,如果因產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而提升10%的效率,就會產出9萬億的增加值,經過資本市場催化后形成百萬億級的市值。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目前只能夠容納幾家萬億元級的企業,那么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今后互聯網數字經濟中的獨角獸主要產生于產業互聯網系統。
三是新基建有助于完善中國創新體系,推動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近代以來,人類已經歷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是機械化,第二次是電氣化,第三次是信息化。目前,世界正在進入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中國正值閉關鎖國的沉睡狀態、清末民初的動亂時期,都錯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趕上了,新中國的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讓中國得以參與到這場以工業革命,成為受益者,但不是引領者。2010年前后,科技革命呈現出了新的特征,一些領域出現新的突破,有人將之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個時期,中國的創新能力也發生了新的飛躍,特別是在5G領域具備了參與甚至是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在新冠疫情深度沖擊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唯有科技、唯有創新才是走出危機、贏得主動的治本之道。加快新基建建設,特別是加快布局一批大科學裝置和大試驗平臺為代表的創新基礎設施,同時輔以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深化,將有助于打造基礎研究、區域創新、開放創新和前沿創新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的動能,有助于中國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三)創新發展思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布局優化,以培育新增長極和動力源“拉動”內循環
形成國內大循環離不開區域協調發展。在新形勢下,一方面要通過城市群都市圈建設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另一方面,要跳出現有資源稟賦約束,用新技術新應用的系統工程尋找西部大開發的突破口,進而促進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要在這些新增長極、新動力源中尋找擴大內需的機會和空間。
重點規劃建設好城市群都市圈。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各類城市正由各管各的發展階段邁向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階段,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區經濟圈等地區已經開啟了大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過程,其中的紅利將高達數十萬億級。而高瞻遠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是發揮城市群都市圈基礎設施的綜合效益、促進相互協同進而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是看不見的“經濟學”。一是要合理安排城市群內部結構,形成以超級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多重嵌套、分工協作的新格局;二是要按照“大聯通、小分布”原則,采取“多中心、組團式”策略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功能集聚區;三是注重以聯通高效、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網絡降低城市“人流”“物流”的綜合成本。
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用新技術新應用的系統工程推進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二十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鞏固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依然較大。事實證明,簡單的把東部城市化、工業化、農業精細化的邏輯搬到西部是行不通的。西部之所以落后,不能歸結為西部觀念落后、知識不足、不懂得東部的運作方式,而是東部的這些方式并不適合于西部的資源稟賦。新形勢下謀劃國內大循環需采取超常規思路,應因地制宜地采用現代高科技、工程化、大資本、企業化和系統推進的方略。比如,西部土地多、人口少,發展農業不宜采用沿海那種勞務密集型的模式,而應發展高技術、工程化、企業型的新模式。建議學習以色列和新加坡經驗,在有條件的地方利用大棚滴灌、立體種植和無土或少土栽培等技術發展新型戈壁農業,將廣闊的戈壁灘改造成超大規模的蔬菜糧食生產基地,并通過中歐班列輸送到歐洲或內地中東部。假設在西北地區這樣的農業搞了10萬平方公里(1.5億畝,每畝1萬元產值),將會產生1.5萬億的產值,形成上萬億的農業增加值。同時,這相當于增加了1.5億畝耕地,可以將因此而形成的耕地指標賣給東部地區,既籌集了資金,又為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增加了用地指標,一舉兩得。再比如,西部水光風電資源豐富,由于用電需求增長放緩、調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暢等原因,近年來頻頻出現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對此,一要通過發展抽水儲能、化學儲能等技術,平衡此類能源的峰谷差,將此類能源改造成穩定可持續的電力資源。二是加大特高壓電網的投資力度,努力將這些地區富裕的電力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出去,提高對此類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三是要在西部就近布局云計算數據中心,通過“東數西算”為東部提供低成本的云計算服務??傊?,要通過這些新的技術手段和系統工程發展思路將西部地區富裕的清潔能源開發出來,進而轉變為西部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物質支撐。
(四)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以居民充分就業和收入提升“支撐”內循環
2019年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大關,意味著中國即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4億中等收入群體和6億中低收入群體并存。新冠疫情沖擊之下,如政策不當,掉回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應采取特別措施刺激消費、促進就業、強化保障,進一步做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中低收入群體,加快形成紡錘形收入分配格局。
一是降低個人所得稅。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實行七級累進、最高45%的所得稅率,在全世界算是較高的。我國每年的個人所得稅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大大低于發達國家20%、發展中國家15%的比重,甚至比俄羅斯都要低。之所以這么低,一個重要原因是高邊際稅率下,很多私營企業主在企業不領工資,而是將收入留在企業轉成按25%的稅率交企業所得稅;一些高收入人群要么移民要么將企業遷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以避稅。按照國際慣例,個人所得稅率應該小于或等于企業所得稅率,現在企業所得稅降到了25%,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也應由45%降到25%,相應的級次稅率也應下降。此舉不僅不會減少稅收總量,反而會擴大稅基,刺激消費,形成稅收總量的增加,個人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也會逐步提升。
二是穩定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占數量80%的小微企業吸納了70%的就業。2018年,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小微企業出臺了持續三年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注:2018年7月,為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18〕77號)。隨后,針對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擴圍后如何征管的問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貫徹落實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0號)?!浚簩δ陸{稅所得額低于100萬元(含10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優惠時間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此項政策將小微企業的實際稅負降到了10%,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為優惠的政策了。但為何大家都不知情,還在眾說紛紜地提出各項優惠政策要求呢?除了有關部門宣傳不夠外,還與該政策不是立法、只是短期政策、缺少長遠預期有關??紤]到立足國內大循環的戰略需要,建議將這一短期性臨時性政策轉變為長遠的基礎性制度,上升為法律,以穩定社會預期。一旦小微企業緩過來勁來,必將以新的就業帶動更多就業,進而推動經濟向好的循環方向發展。
三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6億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大城市居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很大一塊表現為財產性收入比重的提升。但與城市居民相比,廣大農民除了務農收入和打工收入外,財產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始終停留在3%。這也是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改革思路,特別提出要“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奔涌焱七M這些重大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對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意義重大。
四是增加社會事業支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其中,居住、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三項支出合計占人均消費支出的43.9%,比2015年提高了3.7個百分點,制約了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為此,政府應增加住房、教育與醫療等方面的財政支出,以換取居民在這些領域減少支出,將節省的部分用于其他消費。比如,可通過增加大城市的保障房供給,提升公租房在城市住房中的比重,穩定商品房的房價(房租);盡快將學前教育納入到公共服務范圍,將義務教育拓展到高中階段;加大力度鼓勵學生報考醫療衛生專業,減免學費,大幅增加醫護人員供給,以應對因中國老齡化慢病化加重而產生的醫護服務供給短缺。
(五)打破部分行業政策性梗阻,促進供需實現高水平均衡,以新政策新應用新技術“疏通”內循環
過去幾年,持續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化解部分行業的過剩產能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國民經濟大循環的水平和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疫情沖擊之下,一些傳統行業可能會出現新的產能“過?!?,對此,我們不能再施以強行去產能的手段,而是要通過適度調整政策、創造新的需求來釋放這些“過?!碑a能。畢竟產能“過?!笨偸窍鄬Φ?,是受制于特定的技術和制度環境。環境變了,供需條件也自然會發生變化。
比如,汽車行業。2019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 盡管產銷量繼續蟬聯世界第一,但同比分別下降了7.5%和8.2%,有消費萎縮的跡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9年每千人擁有汽車量美國為837輛、德國589輛、日本591輛,甚至一些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為433輛,而中國僅173輛,應該說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之所以出現汽車消費不振,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有很多限制汽車消費的政策。在一些地方,老百姓明明有很強的購車需求,卻因為限號、限牌政策而買不了車。如果放開汽車消費,使得中國能達到發達國家50%的水平,一方面可以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倒逼城市改造交通設施,擴建立體停車庫。事實上,現在一些城市寫字樓已經出現產能過剩,而樓房型的立體停車庫幾乎是空白,將部分過剩的寫字樓改造成立體停車庫,既拉動了消費,又平衡了市場。
再如,鋼鐵行業。據工信部的數據,2019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能分別為8.09億噸、9.96億噸和12.0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5.3%、8.3%和9.8%,產能增長較快,已有再度“過?!钡嫩E象。注意到在生產端,經過上一輪“去產能”,污染的、技術落后的、規模較小的產能都已經去掉了,現存的產能在世界上都算是比較先進的。在消費端,盡管來自建筑業的鋼材需求占比已超過40%,但潛在的需求空間仍然較大:一是目前我國鋼結構產量僅占我國鋼產量的7-8%左右,而歐美等國家(地區)這一比重約為40%左右,提高各類建筑中的鋼結構比重將顯著擴大鋼材需求。二是目前我國房地產用鋼量為每平米40-50公斤,而發達國家已達150公斤/平米;我國每年新建十多億平方米的房屋,如果能在建設標準中適度提高房屋用鋼比重,甚至推廣使用鋼結構建筑,使每平方米建筑用鋼達到150公斤,一年可以多使用1億多噸鋼材,有助于消納這些先進的“過?!碑a能。三是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房屋一般壽命為30年,鋼結構房屋壽命可以長達70-100年,提高建筑用鋼標準、推廣使用鋼結構,可以大幅提升房屋質量、延長房屋壽命,形成廢鋼煉鋼的循環經濟,也有利于抗震減災,一舉多得。
再比如,能源化工行業。2019年,中國進口原油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進口9660萬噸,對外依存度達43%。未來幾年對外依存度還會繼續升高。這么高的對外依存度始終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隱患。這些進口的原油天然氣有大部分用于生產各種化工產品【注:全世界之所以用原油、天然氣作為化工原料有技術上的路徑依賴的原因。歐美資本在這條技術路線上深根多年,長期的資本投入和技術進步降低了石油化工的綜合成本。這條技術路線也被歐美資本帶到了全世界,全世界采用了這條技術路線后又對原油天然氣產生了深度依賴。我們看到的石油美元正是這種“資源-技術-資本-產業-貿易”所主導的國際大循環的集中體現。中國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不得不采用這個技術路線?!?。而我國有世界上儲量最為豐富的煤炭,每年的煤炭產能50億噸,實際產量40億噸左右,似乎是“過?!钡?。鑒于煤炭是天然的化工原料,建議對未來新增的煉化原油以煤炭來替代,發展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氣,而不是簡單用來發電(將來的電也將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方面我國的神華集團等大企業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如果增加8-10億噸煤化工原料,就可以每年減少2-2.5億噸的石油進口,既可以消納“過?!泵禾慨a能,又可以降低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目前煤化工這條技術路線無非是遇到成本和清潔利用技術的制約,這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來逐步解決。建議引導相關領域有實力的央企民企進入該領域,用持續不斷的資本投入來發展煤炭清潔利用技術,以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將這條技術路線的綜合成本降下來、降得更有競爭力。
(六)要深化關鍵性基礎性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以市場化改革新成果“改善”內循環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這份重磅文件提出了許多生財型、聚財型和資源優化配置型改革,既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極強的戰略意義。比如,“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等措施有利于提升要素流動性,有利于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另一方面,在當下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因疫情而大幅受挫的背景下,這種不花錢或少花錢卻又能帶來巨量紅利的改革不僅符合經濟社會實際,也有利于復工復產、激發企業活力、重啟經濟循環。
加快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2018年,我國企業國有資本權益總額58.7萬億元,99%的股權資本是工商產業型資本投資公司的資本。建議加快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有關要求,從現有產業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總盤子中劃轉出價值10萬億左右的股權資產來組建若干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讓這些運營公司像新加坡淡馬錫公司或美國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或者像私募基金那樣專注另類投資、股權投資,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效益來決定進退,再與資本市場結合起來,國有資本就盤活了。如果這10萬億的投資能實現年化回報10%,每年就會有1萬億左右的收益,可以為國家安全、公共服務等需要國有資本應該進入的領域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不用增加財政負擔。從工商產業類退出的10萬億資本可以為民營經濟騰出20多萬億工業、商業、產業類市場空間,進一步鼓勵并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從而打通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資金循環,有利于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經濟全局。
推進物流運輸體制改革。中國全社會各種物流成本占到了GDP水平的15%,而美國只有GDP的7%,歐洲、日本在6%~7%,甚至連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也只有10%左右,物流成本偏高已是社會共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鐵路運量比重低,目前僅占總運量的9.5%,公路、水路分別占74.3%和16.2%(美國鐵路運量的比重是20%)。一般來說,鐵路運輸的成本是高速公路成本的1/3,如果把鐵路運量比重提高到15%-20%,將有效節約物流成本。為此,建議圍繞提高鐵路運輸貨運量在各類運輸方式中的比重,一是將鐵路線盡快延伸到各類開發區、廠礦企業去,打通鐵路運輸“最后一公里”;二是隨著高鐵線路的逐步延伸,可以將原來的普快調整為貨運專線,提升利用率;三是在一些交通樞紐深化改革、提升多式聯運效率;四是要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中的應用,建設人流物流信息流多流集成、高效暢通的智慧交通。
推進內外貿監管一體化??缇畴娚套鳛榛ヂ摼W時代發展最為迅猛的貿易方式,未來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流。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雖然年均增速超過50%,但在進出口貿易總額中比重不到2%。其中的部分原因就源于內外貿監管體制的分割。比如跨境電商做零售不能做貿易批發。又比如,零售商又被切分為保稅進、保稅出、一般進、一般出四種類型,只能擇其一種來經營,不能四位一體干零售。而內貿就沒有這樣的限制。這種跨境電商的監管體制嚴重束縛了企業的經營能力。從國際視野看,國際巨頭亞馬遜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其不分國內國際、進口出口、批發零售,全方位一體化,值得我們借鑒。最近海關總署已經允許在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B2B,建議進一步打破零售與貿易批發的界限,允許所有跨境電商企業都可以做2B、2C,把零售和進出口貿易一體化,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的需要自由的選擇零售或批發等不同業態,為其開展國際供應鏈整合創造條件。
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際經濟大循環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呈現出五個新的特征:一是從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二是從擴大出口為主,轉變為鼓勵出口和增加進口并重。三是從沿海地區開放為主,轉變為沿海沿邊內陸協同開放、整體開放。四是從關貿總協定和WTO框架下的貨物貿易為主,轉變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五是從融入和適應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為主,轉變為積極參與甚至引領國際投資和貿易規則的制定修訂。對外開放格局的這五個轉變是中國助推國際經濟外循環的基礎。當前,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和疫情沖擊全球經濟大背景下,形勢越困難,就越是要保持開放、擴大開放,在變局中開新局。新形勢下,要按照習總書記在第一屆進博會上的講話精神要求,重點抓好“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雙邊合作深入發展”這五件大事,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
(一)穩步降低關稅水平,適度擴大進口,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話語權
習總書記指出,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事實上,當今世界,出口大國未必是經濟強國,因為出口可能大量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來料初加工產品。而進口大國一定是經濟強國,進口所需的外匯可能來自于技術和服務等貿易順差,貨幣納入SDR成為世界貨幣也可與各國直接結算。建議在未來3-5年內,將關稅總水平由現在的7.5%逐步降到5%左右,實現與發達經濟體大致持平。主動降低關稅水平,一是可以直接降低消費者進口成本,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增加群眾消費福利;二是有利于增加進口,促進實現進出口平衡,為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創造條件;三是有利于在新一輪經貿談判中占據主動,進口規模大了,我國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話語權自然也大了。
(二)進一步開放投資領域,持續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加快引資補鏈擴鏈強鏈
當前,全球流動性泛濫已成定局。從全球來看,中國市場目前疫情控制得最好,也是投資風險最小的地方。只要我們進一步擴大開放,這些資金背后的產業資本必紛至沓來,不僅部分外資轉移產業的計劃將被打消,還將幫中國迅速完成“補鏈”“擴鏈”“強鏈”。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2020年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其中全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特別是金融領域取消了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制造業領域放開商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農業領域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放寬為中方股比不低于34%。這些都為我們抓住機遇引資補鏈創造了條件。建議進一步擴大物流、研發設計、數字經濟等服務業的開放,吸引更多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中國、加入區域產業鏈集群,進而打造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規模達萬億級的戰略新興產業鏈集群。一旦形成了這樣的產業鏈集群,在國外需求依舊疲軟的時候可以通過努力營造以當地需求、國內需求為拉動的產業小循環,保證產業鏈集群的健康發展;當國外市場復蘇的時候,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發展質量,通過加強區域產業鏈合作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
(三)按照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要求,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近幾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在營商環境改善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這與我們持續不斷深化放管服和其他有關方面改革有關。在新形勢下,要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仍然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法制化便利化,甚至這方面要求更加迫切了。這就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將營商環境建設繼續推向深入。眾所周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中對營商環境有八個方面的要求,涉及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競爭中性、服務業開放、數字貿易等八個方面內容。營商環境國際化,主要是在這八個方面與國際接軌,實現營商環境趨同化。所謂營商環境法制化,就是要將這些營商環境的具體要求上升為法律、轉化為可問責的制度規則。所謂營商環境便利化,就是要最大限度為各類要素跨境自由流動提供便利,實現成本最小化。
(四)以建設自貿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為依托,建設開放新高地
現在我國已形成了以18個自貿區和1個自由貿易港為高地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無論是自貿區也好,自貿港也好,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圍繞貿易自由、投資自由、資金流動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停居留和就業自由、數據流動自由等方面進行先行先試,建設開放新高地,拓展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高度、深度和廣度。所謂高度,就是要以自貿區(港)為依托,培育與國際市場相通的制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產業實力和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新興產業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臺和國際貿易航運樞紐等。所謂深度,就是要圍繞率先建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大幅降低外資在金融、保險、物流、研發設計、教育衛生、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準入門檻,建立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健全競爭性市場體制。所謂廣度,就是將改革開放和產業升級的措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
(五)抓住機遇加快FTA談判,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和制定
近日,修訂后的美加墨協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條款就是針對中國而來的,是其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貿易和產業供應鏈地位的重要一步。接下來美國大概率會延續在推動協定時的主要操作手法,與歐盟、英國、日本等達成類似的FTA協議。這實際上對我形成了新的圍追堵截。對此,我們應抓住當前中國正恢復欣欣向榮,而歐美陷于危機的機遇,加快中日韓、RECP、中歐BIT談判、中英BIT談判,適時啟動加入CPTPP談判。要通過參與這類經貿規則談判,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對我“去中國化”的圖謀,另一方面,要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產業、資本和人才通過FTA規則吸引到中國來,促進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更加完整、更具韌性、更有競爭力,加深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我經濟的聯系,牢牢扭抱在一起。
因為疫情,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對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繼續高舉全球化大旗,更合理的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更好地形成全球各地、各國各企業之間的分工配置,維護國際經濟良性大循環。那種以鄰為壑搞脫鉤、推卸責任拼命甩鍋、搞單邊主義和逆全球化的做法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注定不會成功。我們要以高水平開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營商環境反制“撤資論”、以超大市場的吸引力反制“脫鉤論”,加快形成于我有利的國際經濟大循環。我們堅信,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正在塑造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必將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推動全球化朝著更深領域演進。
來源:峰瑞資本
作者:劉鵬琦
7 月 23日,A 股成交量再破萬億,這已是 A 股成交量連續第十六個交易日突破萬億。一方面,全線暴漲背后,市場情緒亢奮;另一方面,關于 A 股表現是結構性牛市還是全面牛市的爭論還在持續。
不過,有些形勢已經比較明朗。比如,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國內投資機構的產品發行在加速,2020 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發行量同比上漲 224%;券商開戶數明顯提升;保險、養老金等以長錢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正在加速進入股票市場。
與此同時,過去一個季度,一系列政策也密集出臺:
3 月 1 日,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全面推行注冊制
4 月 1 日,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4 月 9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6 月 12 日,證監會等相關機構發布了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的相關制度規則
6 月 27 日,有消息稱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7 月 15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
7 月 19 日,人民銀行和證監會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無論這波牛市會持續多久,毫無疑問,在政策引導的加持下,全民的資產配置正處于一個長期轉變的通道中。事實上,轉變并非始于這輪暴漲,資產轉型早已箭在弦上。
過去幾年,峰瑞資本一直關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基于過去幾年我們對這一領域的觀察和投資實踐,我們將在本篇中和你一起探討三大問題:
為什么說我國正處于資產轉型的浪潮的起點?哪些因素驅動了資產轉型?
從美國資本市場過去 50 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存在哪些結構性機會?
參考美國經驗和中國實際,接下來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會有哪些趨勢?金融科技領域蘊藏著哪些創業(投資)機會?
進入正文前,先分享 4 個結論:
在個人資產配置需求、宏觀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金融機構業務轉型的三重影響下,全社會財富的資產轉型是注定的趨勢。
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非常類似上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參考美國資本市場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技術和金融創新的加持下,未來中國居民的多數資金都將配置到以股票、基金、保險為主的權益類金融資產上。
用制造業的創新來類比資本市場的變化,我們發現產業升級的邏輯都具有相似性:產業分工、數據化、自動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是大概率會發生的趨勢。
在資產轉型帶來的巨大市場和持牌金融機構的轉型壓力雙重作用下,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機會遠大于美國,峰瑞將重點關注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領域的創新。
接下來,本文將就如下問題逐一展開:
1中國正站在資產轉型浪潮的新起點
2美國資本市場的轉折點:1970 年
2.1 1920s-1960s:混亂的萌芽期
2.21970s:轉折之年
3中國今天的資本市場很像 1970 年代的美國資本市場
3.1 資金端:中產客戶的規模與財富管理需求增加
3.2 資產端:從基建、制造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型
3.3 金融機構及監管:斷老路、修新路
3.4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
4美國 1970 年代至今的金融創新案例及可借鑒意義
4.1 1970s 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Vanguard的異軍突起
4.2 1990s 財富管理端的崛起,嘉信理財的成功轉型
4.3 2000s 的新機會:智能投顧和量化投資、風險管理
4.4 1970 至今美國資本市場發展小結
5中國資本市場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機會
供你參考,希望能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
資產轉型浪潮下的金融科技
/ 01 /
一個結論:中國正站在「資產轉型浪潮」的新起點
先用一張圖來簡單理解一下資產配置的概念。其實我們手里的錢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金融中介(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托等)流入到最終端的融資主體中。資產配置就是指這些錢通過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以不同形式(貸款,債券,股票等)和比例,投向各類底層資產(房地產,公司,地方債等)的過程。
那么,我們的錢都配置到了哪里?
排在首位的是實物資產(房地產)。依據海通證券研究所的測算,2018 年末,中國居民財富中的房地產規模約占居民總資產的 70%,而金融資產規模約占 30%,其中一半又屬于保本金融資產——存款。
2019 年 10 月,中國人民銀行曾在全國 30 個?。ㄗ灾螀^、直轄市)對 3 萬余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的資產負債情況調查結果也類似: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占比較低,僅為 20.4%。
盡管統計口徑和信息來源不同,但是都指向一個相似的結論:中國居民資產過于集中在房地產,金融資產占比不高。
這種狀況與美國幾乎是完全反過來的。同樣來自海通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止 2018 年,美國居民資產約 7 成都為金融資產,其中股票和投資基金占 32%, 保險與養老金占 23%,而房地產僅占 24%。
回望歷史,美國的居民資產配置結構也經歷過從房產到金融資產的轉變。我們認為,美國資本市場的今天,大概率是中國的明天。這意味著,未來我們的資金布局將更多地從房地產及保本類資產(間接融資)轉向權益類的風險資產(直接融資,股票、債券等)。
這是我們對中國「資產轉型」的預判。更進一步,我們相信,在百億級資產配置轉變的過程中,蘊藏著巨大的機會。而眼下,我們正站在「中國資產轉型」浪潮的新起點。
為了驗證上述觀點,我們來一起回望下歷史,看看美國的資本市場在過去幾十年是如何完成資產轉型的。
/ 02/
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轉折點:1970年代
▍1920s-1960s:混亂的萌芽期
在 1929 年股災前,美國資本市場整體處于萌芽期,局面混亂:一方面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資金涌入股市,股權投資成為美國公眾重要的投資工具;另一方面,股市繁榮的背后,高杠桿和信用交易風靡,混業經營的背景下,銀行主導推出了共同基金,通過加杠桿催生了泡沫,投機占據了主流,整個市場異常炙熱。
1929 年股災之后,美國進入大蕭條時期,經濟回調的過程中,一系列重大法案出臺,以加強監管:
1933 年出臺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逐步形成了金融業分業經營;
1933 年《證券法》和 1934 年《證券交易法》規定了股票發行及交易規則;
1940 年推出的《投資顧問法》《投資公司法》分別對投資顧問、投資基金進行規范。
這些法案對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兩大領域做了初步的規范。此后,美國進入分業經營時代。
在這一強監管周期中,銀行基本沒有理財業務,證券公司只能做傳統傭金業務,很少參與資產管理業務。同一時期,經過經濟危機,人們對不確定性的擔憂增強,財產保障性需求增長,基金和保險等變得更有吸引力。
▍1970s:轉折之年
為什么說 1970 年代具有轉折意義?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資金端、底層資產端、金融機構及監管。
資金端:戰后的經濟高速發展,美國家庭存量財富大幅增長
1970 年代后,美國的「嬰兒潮」(1946 年至 1964 年出生的人群)一代開始步入青年時代。1978 年,美國人均 GDP 達到了 10587 美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理財人口基數和理財需求大幅上升。
而 1980 年代初推出的「401K 計劃」(「401K 賬戶」由企業為員工設立,賬戶交由專業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可投資于包括共同基金、債券、股票在內的市場上大多數金融產品),相當于把大量的錢引入到金融市場的長線投資中。這對美國資產管理業,特別是基金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催生了財富管理行業的蓬勃發展。
底層資產端:從傳統工業轉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
1960 年代中期到 1970 年代初期,受內外部的政治、經濟動蕩影響,美國連續出現多次美元危機,經濟發展受阻,深處大滯脹的泥沼。
為應對不利形勢,1971 年美國政府開始推行「新經濟政策」,出臺了減稅、調整經濟結構等一系列措施,美國經濟開始從傳統工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比如電子計算機)轉型,催生了證券市場的高速發展。
金融機構及監管:逐漸放松金融管制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逐漸放松金融管制,匯率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放寬機構在業務上的經營范圍,允許不同金融業態在業務可以交叉。
以利率市場化為例。1930 年代分業以后,美國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比是逐年上漲的。1970 年代后,美國逐步放開匯率、利率管制,金融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利差收窄壓力和監管環境放寬的雙重作用下,以財富管理為代表的中間業務開始快速發展,非息收入上漲迅猛。
證券傭金自由化也帶來了類似的結果。1975 年修訂的《證券交易法》讓證券行業掀起了傭金價格戰,各方紛紛大幅降傭以搶奪高凈值用戶;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收入在營業總收入中的占比中不斷下滑,被迫開始發展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等多元化業務。
/ 03/
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非常接近于美國的 1970 年代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還是依照上部分的邏輯一一對照來看。
▍資金端:中產客戶的規模和財富管理需求顯著增加
2020 年 1 月,國家統計局宣布,2019 年中國 GDP 總量按照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 14.4 萬億美元,人均 GDP 達到 10276 美元,突破 1 萬美元大關。和 1970 年代的美國一樣,這一重要節點意味著我國高凈值客戶的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財富管理需求也在顯著增加。
那么,這部分資金投向哪里合適呢?
我們可以看到,固收類產品的收益率是持續走低的。以余額寶為例,其七日年化收益率曾一度突破 6%,資產管理規模在 2018 年達到 1.69 萬億元的峰值,然而目前其收益率基本降到了 1.5% 以下,比銀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還要低。2017 年到 2019 年,余額寶資產管理規模凈值也一直呈下降趨勢,依次為 1.58 萬億、1.13 萬億和 1.09 萬億元。
受新冠疫情等影響,2020 年一季度,截止 3 月 31 日,余額寶資產管理規模凈值為 1.26 萬億元,比 2019 年末高出 1700 億元。這說明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風險資產波動的背景下,大家實在不知道該把現金投到什么產品上,居民資產配置面臨資產荒。
在流動性泛濫、類固收產品收益率走低、P2P 叫停、房地產周期見頂的多重背景下,中產到底該如何配置資產成為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資產端:從基建、制造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轉型
過去四十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基建、房地產以及全要素、全鏈條制造業。這些產業大多投資風險較低,有較好的收益保障。其對應的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也就是說通過吸儲和放貸的模式將錢投向上述產業。
這是過去幾十年金融體系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邏輯,也確實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然而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正從基建、制造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產業轉型。
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包括新基建范疇里的 5G、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能源等產業中的民營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是否能夠像過去基建和制造行業一樣依靠傳統的間接融資的貸款模式來發展呢?其實沒有那么容易。而且,如果僅僅是以政策指標形式下達,效果大概率也會打折扣。
因此,發展直接融資體系是一個必然選擇??苿摪搴妥灾频耐瞥?,也是國家希望把一些符合新產業方向的優質資產放到市場中來,鼓勵更多的資金通過多樣化的通道進入資本市場,提高投融資效率。
更多的優質企業上市,也可以為居民提供優良的投資標的,分享企業增長的紅利。
▍金融機構及監管:斷老路和修新路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支持融資方式的轉換,政策層面的一系列舉措可以概括為兩點——斷老路和修新路。
最典型的舉措就是利率市場化。利率是所有資產的錨定物,利率市場化是各類金融資產市場化的基礎。通過 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把原本支撐銀行收益最重要的利差變得市場化、高活動性。利差收窄后,銀行不太能再通過傳統業務躺著賺錢,也就不得不發展其他新業務。
還有就是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我們看幾個例子:
2020 年 3 月,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明確:同一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管理的全部組合類產品,用于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不得超過其管理的全部組合類產品凈資產的 35%。
最近,銀保監會也將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最高比例從之前的 30% 提高到 45%。
這一系列規定正是意在「鼓勵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通過發行保險資管產品募集資金支持經濟結構轉型,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杠桿率?!?/p>
2020 年 5 月,《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也限制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比例,明確全部集合資金信托投資于非標債權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托合計實收信托的 50%。
考慮到資金信托向來是「非標大戶」,這些條例將給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切斷那些想借助信托來融資的「限制性行業」,比如房地產,另一方面也會促進信托公司加速轉型。
說到底,無論是斷老路還是修新路,都是為了一件事情——服務資產轉型。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或即將發生的變化
無論是我們個人的資金配置需求,還是宏觀經濟發展動能的需要,還是金融機構的業務轉型所需,基本走向了同一個交叉口,這使得資產轉型成為注定的趨勢。
錢,注定會投向新的金融資產。
變化往往孕育著機會。作為金融產業鏈上的重要兩環,財富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要如何把握住機遇呢?
資產管理公司主要負責把有投資價值的底層標的資產,我們可以理解為原材料,根據市場需要加工成各種形態的金融產品。
擁有資金的客戶可以通過財富管理公司,也就是所謂渠道,來投資和購買這些金融產品,從而在實現資金有效配置的同時為底層資產注入需要的資金。
因此,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能力直接決定了錢進入這些新的資產類別的效率和規模。而金融科技在其中勢必能夠發揮較大價值。
總結來看,如果說財富管理之前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超高凈值人群,那么在新環境下,投顧服務需要面向體量日益龐大的中高凈值客戶;而在資產管理端,需要有更多滿足不同層次的收益、風險、流動性的產品出來,同時這些資產管理機構的內部運營和風險管理能力需要得到加強。
接下來,我們還是回望下美國開啟資產轉型后的那段歷史,參考下美國邏輯,看看經歷了上世紀 70 年代的轉折點之后,美國資本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公司把握住了機會?
/ 04/
美國 1970 年代至今的金融創新:案例及可借鑒意義
▍1970s: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
得益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金融數學理論的完善,始于 1970 年代的金融創新帶來了資產管理能力的提升,體現在更好的管理風險,提升收益能力,降低管理成本,豐富金融產品類型。
我們可以簡單列一下代表性的例子:
1971 年,依托于證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系統,納斯達克成立
1971 年,第一只量化指數基金由巴克萊投資管理公司推出;
1972 年,第一只貨幣基金成立。
1972 年,外匯期貨推出,是全球首個場內衍生品。隨后,利率期貨、股指期貨和期權品種相繼推出。
1977 年,巴克萊發行了第一只主動型量化基金。
1970s 以來,結構性債券(抵押貸款證券、資產支持證券)迅猛發展,公司債券(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也急劇擴張。
代表性崛起案例:Vanguard
Vanguard 是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集團、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供應商和第二大的 ETF 供應商,也是以指數化投資而聞名的資產管理人。
截止 2019 年,Vanguard總共有 319 只共同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約 5.7 萬億美元,這一數值超過了中國所有基金數值的總和。
Vanguard 的前身是始于 1929 年的惠靈頓基金,到 1975 年完成升級,成立集團。除了管理傳統的基金以外,它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模式創新。
當時,美國主流的基金銷售方法跟我們現在的情況類似,基本上是走渠道銷售,即支付傭金給經銷商,由經銷商幫助你賣給客戶。但當時的 Vanguard 并不愿意將部分利益分享給中間渠道,它開創了全新的免傭金銷售模式,繞開經銷商,讓利給最終服務的客戶,做起了「直銷」。
然而,直銷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公司需要建立品牌,提升吸引客戶的能力。取消傭金是一方面,降低管理費也是一種辦法。為了維持低運營費用,Vanguard 推動了以指數基金為主的發展策略,并于 1976 年發起了第一支指數型基金(Vanguard500指數基金——標普500)。它在賭,指數基金一定會成為未來重要的資產類型。
1982 年牛市和 401(K)計劃推動資產快速增值。通過架構與維護低費率護城河,Vanguard 賭贏了。進入 1990 年代,隨著發行基金規模的擴大,以及其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布局加強,包括標準普爾 500 指數基金在內的多個股票市場基金幫助先鋒集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之一。
Vanguard 的借鑒意義
首先,資本市場的發展邏輯是相像的。最初都是散戶主動投資,然而隨著主動管理型基金跑贏散戶,投資機構化的程度會變高,資本市場的成熟度和有效性也會相應提高,伴隨著指數上漲,指數基金一定會成為資金入市的主要手段。
其次,長期資金的投入對于資產管理行業貢獻很大,壽險、年金等會成為重要的資產配置品類之一。
再次,成本(銷售)費用結構的變化對于產品創新至關重要,指數基金相當于外采投研/風控服務。這也使得幫助這些資管機構去賣水(為資產管理公司提供工具)的公司,是可以發揮價值的,也就是平常所謂 2B 類型的服務機構的金融科技公司。其中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 MSCI(明晟),其主要的商業模式就是為客戶提供指數訂閱服務和研究分析服務。
MSCI 的市盈率大概是 50 倍,毛利率和凈利率都非常高,訂閱收入占比 74%。如果中國能涌現出同樣類型的公司,會是非常理想的投資標的。
▍1990s:財富管理端的崛起
如果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產品設計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升級,導致美國的金融創新主要體現在資產管理端;到了 90 年代之后,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C 端和機構的距離被不斷拉近,財富管理的崛起也收獲了必要的前提。
除此之外,資產管理公司的持續發展為市場帶來了足夠豐富的金融產品。這既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拓展了市場容量,財富管理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得以吸引和留住優質客戶,促進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
另一個助推是 1999 年美國通過的《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重新允許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混業經營,使得多資產類別服務更加容易。各類財富管理參與方興起,無論是資產管理機構、券商、銀行、獨立的投顧、私行、家族辦公室,雖然各自服務人群的屬性和畫像不太一樣,但基本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這樣一來,也催生了一個重要的模式變化——從賣方投顧到買方投顧。
之前我們提到,Vanguard 的免傭基金模式把傳統的中間經紀人渠道給打掉了,這客觀上帶來了兩個結果:
一,客戶可以直接選擇的產品越來越豐富;
二,隨著金融產品迅速增加、金融風險加大,人們不再滿足于平臺的「賣方投顧」單方面地推銷產品,轉而迫切需要從客戶利益出發的第三方投資顧問的幫助,來協助其構建投資組合。隨之而來的,是「買方投顧」的興起和發展。
最早的買方投顧開始誕生于 1970 年代左右,那時一些保險及證券業代理人和經紀人逐漸離開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自己成立或加入獨立經紀公司,轉變成獨立代理人。獨立于機構之外,他們有更多的自由推薦更多樣的產品,也需要自行開拓并維護客戶資源,并開始通過向客戶收取咨詢費用而非銷售傭金的模式,保持自己與客戶利益一致。
這一趨勢因為 2008 年金融危機而提速。曾經的金字招牌多米諾般崩塌,大量的保險業及證券業的代理人和經紀人選擇離開曾經的雇主,成為獨立代理人。目前全美共有注冊投顧機構超過 1.3 萬家,服務客戶總數超過 4300萬,其中個人客戶占比 9 成以上。
這些「買方投顧」敢于出來單干,一個前提是他們必須有很好的客戶關系,但單靠客戶關系沒法發展,還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服務能力以及底層資產供應鏈的支持。
然而,并非所有買方投顧都有這樣強的專業能力。這樣一來,TAMP(全托管資產管理服務平臺)模式就應運而生。也就是說,通過為這些在前臺的獨立代理人提供一套覆蓋組合配置、交易、產品供應鏈等的「中臺」系統,獨立代理人們可以集中精力在他們最擅長的地方(開拓客戶、維護客戶關系),進而顯著地提高工作的產出比與附加值。
代表性崛起案例:嘉信理財
嘉信理財成立于 1971 年,最早是一家券商,隨著 1975 年美國固定經紀傭金制被取消,嘉信理財也加入了傭金折扣的大軍,降傭 70% 只為搶奪客戶。要在如此低傭的情況下支撐公司發展,嘉信理財投入了很多精力去做研發,比如做證券交易自動化、在線委托準入等等,通過發力信息系統建設,降低交易成本,保證利潤。
這條路,嘉信走得很成功,到 1985 年底,它設立了將近 100 個實體網點,客戶總數達到 120 萬,客戶資產規模 76 億美元,成為全美最大的折扣經紀商,并于 1987 年 9 月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上市之后不久,嘉信就開始轉型財富和資產管理。1990 年前后,他們做了兩件關鍵的事:
一是創建了 OneSource 平臺(類似支付寶基金或者天天基金網),提供集中交易共同基金的功能,投資者免交易手續費,而向基金公司收取基金管理費。
二是依托 OneSource 平臺,戰略性地加強與獨立投資顧問的合作,為他們提供展業平臺和資產配置等工具。投資者向投顧直接支付咨詢年費,嘉信理財作為平臺方相應抽成。
自此,嘉信理財的收入逐漸以資產管理費分成和利息收入為主,交易傭金的占比降低。
到 2008 年底,嘉信理財總平臺資金管理規模達到了 3.25 萬億美元,其中全托資管平臺 TAMP 賬戶管理規模為 1.55 萬億美元,占美國TAMP賬戶管理市場規模的 41.3%??梢哉f是由券商轉型做財富和資產管理的一個很好的案例。
嘉信理財的借鑒意義
參考美國的經驗,我們可以推斷,買方投顧是未來資本市場能夠有效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夠使得客戶、財富管理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三者的利益達到一致。華泰證券成功收購 AssetMark 并上市,也進一步印證了資本市場對這一方向的認可。
但是,買方投顧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市場,需要的時長會不同,它的發展離不開三個必要條件:
一是你需要有足夠多豐富的產品;
二是你有大量已經被教育的客戶資源;
三是你還需要有專業的服務能力。
如果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生產滿足各類需求的產品,那么 TAMP 平臺則可以給予 RIAs 專業能力支持和產品供給,幫助 RIAs 高效高質量服務客戶。
▍2000s: 智能投顧和量化投資、風險管理
財富管理端:智能投顧
2000 年之后,財富管理端的創新體現在金融本質方面的并不多,創新的驅動力主要以技術進步為主,比如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最典型的代表要屬智能投顧。
智能投顧的開創者是 Betterment 和 Wealthfront 。二者都是通過完全自動化操作幫助客戶完成信息評估、資產配置建議、交易執行、日常賬戶維護等。
以 Betterment 為例,理論上,用戶登錄 Betterment 后,只需要填寫個人信息,年齡、收入、是否退休、投資的目的、期望,平臺將自動告訴投資者一個科學、安全、有效、長期的股票、債權配置方案。用戶可以看到預期收益、風險系數、期限、投資比例等信息??蛻粢部梢栽谝欢ǖ姆秶鷥纫罁约猴L險的承受能力,調整股票和債券投資的比例。
智能投顧的好處主要表現在兩點:
一是降低了投顧服務的門檻,覆蓋普通投資者,費率更低;
二是結合互聯網行為更好識別客戶風險偏好,服務響應更快。
隨著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在新技術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很多 Fintech 公司被反超。畢竟在很多人眼中,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將投資完全交給機器管理依然充滿著不確定性。于是,人機結合的投資產品開始成為行業的主流選擇。
2016 年 10 月,Betterment 也在原有 C 端業務的基礎上推出了瞄準 B 端用戶的 Betterment for Advisor。
該業務主要瞄準獨立金融顧問,允許投資顧問們通過 Betterment 為客戶建立可定制化服務,同時也包括提供高盛與 Vanguard 集團的投資組合選擇。通過 Betterment for Advisor的服務,投資顧問可以遠離人工復雜重復的文件與報告整理,將有更多的時間與客戶進行溝通。
資產管理端:量化投資和風險管理
2000 年以后,資產管理端最重要的兩個變化就是量化投資和對風險管理關注的加強。
量化投資主要是以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同時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發掘超額收益以制定自動化交易策略。它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和非理性決策。
比較典型的有 1988 年由一群數學和自然科學博士創立的文藝復興基金,還有大家很熟悉的橋水,AQR,Citadel 和 Two Sigma 等等。如今,量化基金已經成為美國對沖基金的主流。
這個階段,資產管理端呈現出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對風險管理關注的加強。
21 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們先是經歷了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 年又爆發了金融危機,金融機構對風險管理的關注空前加強。前面提到的 MSCI 公司在 2004 年收購 Barra,后者已經成為目前全球金融機構最廣泛使用的風險評估工具。
一些世界頂級資產管理機構也都有自己的風險管理系統,比如 BlackRock(貝萊德)的阿拉丁系統以及高盛的 SecDB。以阿拉丁系統為例,投資者可以通過阿拉丁來針對各自投資組合中的特性來進行調整,包括模擬某種市場情況或歷史情景,以此得出在這些情況發生時投資組合的風險和收益變化。目前,基本上全球超出 20 萬億美元資產的管理機構,都是用的這個系統。而 SecDB 也被認為幫助高盛比競爭對手更好地度過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機。
此外還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數據和 AI 技術的演進,另類數據和智能投研等技術也開始在美國競爭激烈的資管行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美國資本市場近 50 年發展歷程的總結
資本市場的發展邏輯與制造業產業鏈升級相似
我們回顧下,美國資本市場自 1970 年以來的金融創新和發展,其實可以和制造業的結構升級來類比。
簡單地說,指數基金有點像制造業里的 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提供投研和風控的外包服務;量化投資可以理解為制造業自動化過程;風險管理則可以對標為供應鏈管理,類似制造業生產環節的采購、排產、庫存風險管理;而同樣的,后端供應鏈(底層資產)數據化足夠好,產品設計(資產端)足夠豐富,前端銷售(財富管理)就能更好地實現C2M,更精準更柔性,也就是以 TAMP 和智能投顧為代表地服務能更好地落地。
當然,上面的類比嚴格來說并不那么準確,但制造業產業鏈結構的發展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美國在過去五十年里資本市場發展的過程。
美國五十年資產轉型的結果
截止 2018 年,美國居民資產配置分布上來看,基本上 70% 都配置到了金融資產上,另外 30% 在房地產和其他資產;其中金融資產基本都分布在股票、基金、保險等類別。值得注意的是,依據海通證券研報,2018 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占比高達 93.2%,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不到 6%。共同基金/GDP 達到 114%(中國 14%)。
可以說,從 1970 和 1980 年代錢主要用于房產投資,走到當下居民配置的金融資產遠超其他類資產,美國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完成了資產轉型。
/ 05/
中國資本市場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機會
峰瑞資本自成立以來就持續關注金融科技賽道,目前已經投資了包括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金融大數據,保險科技等領域的十余家公司。
我們認為,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機會將遠多于美國。
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巨大的市場、仍然高速發展的經濟體量以及快速增長的中產人群。
另一方面,也因為中美兩國的金融科技發展邏輯不同。在美國資本市場,機構化先于新一代信息技術完成,競爭壓力使得多數創新都是在金融機構內部出現。而中國的金融機構長期成長在牌照和準入保護下,目前同時面臨市場競爭加劇,外資進入,和技術更新迭代的壓力,依賴外部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來快速實現轉型升級成為主流,這也是我們結構性看好這一方向的主要原因。
回到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面對這一輪歷史性資產轉型機會,我們認為當下正在或未來必然發生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資產管理:提供滿足客戶不同層次收益/風險/流動性等需求的產品,同時提升機構內部運營和風險管理能力。
財富管理:全面提升面向客戶需求的服務能力,尤其針對新中產人群的投顧服務。
具體而言,在資產管理端,短中期內主動管理型的機構和產品還是會占主流。因為散戶大量存在,多數基金依然有能力跑贏市場。因此,量化投資工具和更好的投研/定價估值/風控/跨資產風險管理能力會成為多數金融機構關注的重點。這里面會涉及到包括交易執行和管理、金融工程量化計算,以及 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
而從中長期看,被動型的指數投資一定會逐步成為主流。目前主要問題在于可供選擇的指數產品不夠豐富,因此未來面向中國市場的專業化指數編制公司有機會成長起來。同時,金融衍生品作為有效的風險對沖工具,已經開始逐漸被市場和監管部門接受,但國內相關人才積累較少,對系統工具的需求也會越來越迫切。
還有一點值得特別關注,金融市場的開放在增加市場活躍度和有效性的同時也放大了風險,因此對監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合規要求,金融機構自身的運營成本也會變得更高,這一點從歐盟的 MiFID II 和 GDPR 的監管準則上能夠明顯看出來,而在國內,監管力度可能只會更強。因此,無論是面向監管部門還是金融機構自查,利用新的技術手段來做智能監管、合規監控、監管報送,有望成為大趨勢。
在財富管理端,中國市場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看到一些明顯的變化。
比如,國家 2019 年開始先后發放了兩批基金投顧牌照,允許投顧按照管理費和超額收益來收費,而不是產品銷售傭金,這給市場釋放了一個重要的信號。
以及,以銀行、券商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始積極布局財富管理,成立理財子公司,財富管理公司,但同時又面臨資產荒、銷售導向、客戶專業服務能力弱等問題。
因此,在 to B 方向上做適合中國國情和市場結構的 TAMP 模式,借助投顧資源幫助客戶做包括保險在內的資產配置服務會逐步成為主流。
此外,結合場景與人群特點的智能投顧,以及利用銀行牌照資源做開放銀行等模式也都值得嘗試。
然而,我們也意識到,中國仍然缺乏有資產配置意識的成熟投資者。所以財富管理走向買方這一過程不會那么快,也許結合投資者教育去完成財富管理轉型也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大流量平臺也在入局。比如,螞蟻金服在 2020 年 4 月聯合 Vanguard 推出了買方智能投顧服務,給行業樹立了標桿。這也給相關領域的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企業要嘗試做出自己服務的特色和差異化。
最后,無法回避的是,金融科技企業在落地過程中挑戰重重,因為離錢近、客戶付費能力強、行業數據化程度高,大量行業內和跨行業的團隊都試圖進入這一領域。但不少人或多或少在行業認知、銷售資源、市場時機、客戶需求、商業模式、用戶認知、上下游關系、道德風險、監管合規等等方面遇到了問題。
總體而言,我們依然相信機遇總是大于挑戰,真正優秀的公司都有機會參與到這一輪百萬億級的資產轉型浪潮中并貢獻自己的價值,以助力中國資本市場更加穩定、健康地發展,為實體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Reference
1,安永,《2019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報告》
2,BCG,《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報告—資產管理行業下一個十年:能否續寫輝煌?》
3,BCG,《全球數字財富報告2019-2020》
4,海通證券,《炒房時代漸遠,增配金融資產》
5,安信證券,《買方投顧模式是財富管理轉型的破局之鑰》
6,東方證券,《美國商行財富管理:窺見非息收入演變》
7,廣發證券,《財富管理專題:嘉信理財的經驗和啟示》
8,億歐,《中國財富管理與TAMP商業模式研究報告》
9,券業星球,《決勝2025:金融機構零售財富管理展望》
10,券業星球,《嘉信理財45年史:變革時代的互聯網券商》
11,望京博格的雪球原創專欄,《博格和他的先鋒集團創業史(完整版)》
12,新全球資產配置,徐楊,《由破到立:美國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與變革》
13,新全球資產配置,徐楊,《以小見大:從嘉信公司看財富管理和投顧崛起》
14,楊德龍說財經,楊德龍,《海外基金發展史系列之 · 美國基金業發展歷程》
15,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戴志鋒,《資產管理行業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
16,海通量化團隊,《基金投顧系列(一):全球投顧發展史》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我國近年發生的金融風險看,傳統的三支柱體系并不能完全捕捉和防范化解全部風險,有必要擴充完善?!痹诮谂e行的2020·金融四十人年會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特邀成員孫天琦認為,從維護金融市場信心和秩序,維護金融穩定的視角出發,在微觀審慎監管、存款保險、央行最后貸款人三大支柱的基礎上,金融安全網還應增加行為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兩大支柱。
以下為孫天琦發言實錄。
文 | 孫天琦
金融安全網是金融系統中一系列危機防范和管理制度安排的統稱,其目的在于保持金融體系穩健有序運行,防止個體風險向其他金融機構和整個金融體系擴散、蔓延。
傳統的金融安全網一般包括微觀審慎監管、存款保險、央行最后貸款人三大支柱。從國際國內發生的金融風險看,需要持續完善、強化傳統三支柱框架,并納入行為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構建一個擴展的五支柱金融安全網。
支柱一:微觀審慎監管
微觀審慎監管是監管部門為防范個體金融風險,通過制定市場準入、資本/凈資本、償付能力、流動性、資產質量、償付能力、關聯交易等審慎監管要求,定期組織現場檢查,監測、評估風險,及時進行風險預警、處置,防范風險的鏈式反應,維護金融體系穩定。
近年來問題金融機構暴露出一系列問題,監管部門一直大力強化微觀審慎監管。
第一,在準入環節,強化股東管理,強調持牌經營。許多高風險機構的背后都存在股東嚴重違法違規的問題,大股東通過隱匿股權架構突破持股比例限制(有的穿透后持股比例高達90%)、參控股機構數量限制,牢牢控制并惡意掏空金融機構,最終形成大的金融風險。需要加強股東資質的穿透審查、識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監管水平,防止單一股東顯性和隱形持股比例過高。
在我國金融業不斷開放的過程中,應強化跨境金融服務的準入監管。金融業必須持牌經營,金融牌照必須有國界。任何機構不能拿著境外牌照在我國“無證駕駛”。當前,不少境外金融服務提供商及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渠道、數字平臺無限拓展邊界,突破監管要求,損害我國消費者、投資者權益。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必須守土有責,嚴查重罰機構跨境在我境內“無證駕駛”行為及其涉及的跨境非法金融廣告,外匯管理部門必須繼續嚴懲跨境資金流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在持續監管環節,不斷提高監管有效性。
一是運用監管科技,提高對關聯交易的識別率和集中度監管有效性。部分出險機構為規避監管要求,通過一系列復雜操作開展關聯交易,對單一客戶及其關聯子公司的授信額度遠超監管要求(有的高達80%-90%),監管部門往往很難及時發現。這也是全球范圍內長時間普遍存在的難題?;ㄆ煦y行自其1812年建立后的多年間,一直是股東商業帝國的融資機器,直到成立150多年后,才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框架。應充分吸收200年來國外的教訓以及我們近些年的教訓,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過大數據等工具提取關聯信息乃至資金流向,完整識別關聯交易,提升監管有效性。
二是健全公司治理,避免內部人控制。一些出險金融機構股權分散,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似”,導致高管大權獨攬,形成內部人控制。以國內某銀行為例,在風險暴露前,該行股權高度分散,董事長長期把持內部控制權,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占款問題嚴重,資產質量存在明顯問題,甚至以自身信貸虛假注資或通過貸款給企業、讓企業在二級市場購買銀行自身股票,在托市制造虛假繁榮的同時強化了內部人控制。又如,2015年被關閉的美國Capitol城市銀行,也是由于行長權力過于集中,關鍵業務集中在少數與行長關系密切的內部圈子(inner circle),導致該行經營風險偏好高,信貸標準寬松,貸款高度集中于房地產行業且撥備不足。隨著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市場的逆轉,資產質量快速惡化,最終銀行由于資本嚴重不足于2015年被美政府關閉,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
國際、國內風險案例表明,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任重而道遠。
三是提升數據質量,強化數據真實性監管。真實可靠的數據是審慎監管的基礎,也是對金融機構開展監管評級的基本前提。但目前,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數據真實性仍需要提高。數據造假,特別是不良貸款數據造假問題多次見諸于監管部門查處的案件當中。前述美國Capitol城市銀行也同樣存在貸款分類標準嚴重不準確問題,銀行采用還款遞延、借新還舊、循環貸款等多種形式掩蓋不良貸款真實質量,導致撥備計提不足,風險累積,最終被接管、關閉。
四是強化流動性監管。相當一段時間以來,我國不少中小銀行通過同業業務迅速擴張做大資產負債規模,導致同業負債、同業資產的占比過高,流動性風險突出,脆弱性顯著增強。需要強化流動性審慎監管指標的持續性監測,強化流動性壓力測試,針對潛在風險較高的機構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五是強化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監管。貨幣錯配是新興經濟體(EMEs)的阿喀琉斯之踵。從新興市場歷次金融和債務危機看,貨幣錯配不僅是危機的重要原因,還限制了新興經濟體應對危機所能采取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影響匯率機制發揮作用,加劇了宏觀經濟金融不穩定和跨境資本流動波動風險,大大增加了危機的應對成本。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我國經濟更深融入全球經濟、金融市場更深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過程中波動幅度加大,跨境資本流動更加自由、便利,匯率風險管理對市場主體越來越重要,監管部門也要不斷強化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監管,防范風險跨境傳染。(1)加強外幣領域監管信息共享與監管合作。定期交換關于跨境收支、金融市場、貨幣錯配、匯率風險等的監管指標和監測指標信息、檢查處罰信息,及時溝通市場問題,形成監管合力。(2)完善外幣流動性風險監管、外幣最低資本要求等審慎監管框架。(3)加強非金融企業貨幣錯配和匯率風險的監測和監管。
第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震懾力。
支柱二: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是全球很多國家采用的保護存款人利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我國存款保險制度于2015年建立,《存款保險條例》明確了對每名儲戶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除存款保險制度外,我國也已建立起了行業保障基金體系,包括2004年建立的保險保障基金,2005年建立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以及2014年建立的信托業保障基金。
我國存款保險制度采用“風險最小化”模式,具有信息收集、現場核查、風險警示、早期糾正、風險處置等職責,不是單純的出納或“付款箱”。存款保險制度在運行過程中,通過兩方面手段實現了對風險的早干預、早處置。(1)實行風險差別費率。通過獎優罰劣,風險高的銀行費率高,風險低的銀行費率低,用市場化手段促使銀行審慎經營。(2)開展早期糾正,推動風險早發現和少發生。主要的手段包括補充資本、控制資產增長、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桿率等。
下一步,需更好發揮存保公司在風險市場化處置中的作用,以及各類行業保障基金的協同作用。對于高風險機構處置,要進一步豐富收購承接、過橋銀行等處置工具箱。對于嚴重資不抵債不適合收購承接的機構,要及時破產清算實現市場退出,嚴肅市場紀律,凈化市場環境。
支柱三:最后貸款人
央行最后貸款人職能,是中央銀行出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考慮,對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廣義來看,最后貸款人包括國內最后貸款人(即央行最后貸款人)和國際最后貸款人。
第一,國內最后貸款人。
央行充當最后貸款人有著嚴格的介入條件:(1)只針對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金融機構;(2)只針對流動性風險,而不是資不抵債的信用風險;(3)必須提供全額合格抵押品,央行不承擔損失。
對于資不抵債問題,應當由股東、各類債權人等依法按清償順序承擔損失,充分發揮行業保障基金和地方政府作用,嚴肅市場紀律,防范道德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在實踐中,很難在短期內判定某個機構面臨的風險是流動性問題還是資不抵債問題。此時,央行如果發揮最后貸款人職能,必須強調應有足額合格的抵押品(或者財政擔保),央行不能承擔損失。
第二,國際最后貸款人(ILOLR)機制。
國際最后貸款人是給外幣流動性緊張或陷入貨幣危機、債務危機的經濟體提供國際救助,是最后貸款人職能在國際范圍的延伸。國際最后貸款人職能的履行,有助于改善危機國清償力,節約儲備,穩定匯率,平抑金融市場恐慌。
按提供救助的主體劃分,國際最后貸款人可分為三種典型類型。
(1)全球型國際最后貸款人,典型機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MF可通過向成員國發放短期緊急貸款提供救助,但通常會輔以結構性改革條件。在亞洲金融危機中,IMF承擔了主要國際最后貸款人的職能。但實踐看,使用IMF一些工具有污名化效應。
(2)區域型國際最后貸款人,典型的如歐洲穩定機制(ESM)、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CRA)、清邁多邊機制(CMIM)。以ESM為例, 應對歐債危機過程中(2010-2018年),ESM及其前身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共向成員國撥付2950億歐元貸款,救助規模是IMF的2.5倍;最長貸款期限超過40年,遠超IMF常規貸款最長5年的期限,對恢復歐債危機國經濟長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國家型國際最后貸款人,典型代表是美聯儲(Fed)。例如,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期間,美聯儲推出多項措施向全球提供美元流動性,避免了市場波動加劇,實際上充當了國際最后貸款人角色。相關措施主要包括:降低美元互換利率,拓展貨幣互換范圍,將與歐洲、英國、日本、加拿大、瑞士等5家央行的美元互換利率下調25個基點,并新增對澳大利亞、新西蘭、丹麥、挪威、瑞典、韓國、新加坡、巴西和墨西哥等9家央行共計4500億美元的互換額度?;Q資金最高周均使用量4487億美元,遠超歐債危機使用量,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最大周均使用量的約80%。提高互換頻率,將與歐洲、英國、日本、加拿大、瑞士等5家央行的貨幣互換協議中為期7天的美元信貸操作頻率從每周提高到每天。設立“類互換工具”國際美元回購便利,鼓勵境外央行等以美國國債回購融入美元。
國際最后貸款人也應該成為我國金融安全網的支持部分。(1)在全球層面,必要時選擇合適的IMF的支持工具,如FCL(flexible credit line); PLL(precautionary and liquidity line);SLL(short-term liquidity line)等。(2)在區域層面,拓展區域性救助機制,在應急儲備安排的基礎上增加長期救助資金來源。(3)在國家層面,增加與主要經濟體雙邊貨幣互換合作。
從另一個方向看,我國也應研究量力而行履行國際最后貸款人職責。人民幣國際化初期,我國與其他國家開展雙邊貨幣互換主要是為了便利雙邊的貿易和投資。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也應逐步重視履行國際最后貸款人職能,必要時滿足相關國家人民幣流動性需求,維護其金融穩定,進而在維護國際金融穩定中發揮作用。當然,需要結合跨境資本流動的形勢、外匯市場的形勢,也要穩妥有序推動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作為支持。
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我國近年發生的金融風險看,傳統的三支柱體系并不能完全捕捉和防范化解全部風險,有必要擴充完善。筆者認為,從維護金融市場信心和秩序,維護金融穩定的視角出發,應增加行為監管和宏觀審慎管理兩大支柱,鍛造一個更加強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網。
增加支柱:行為監管
行為監管,是指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具體經營行為的監督管理,包括打擊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反欺詐和誤導、信息披露要求、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反不正當競爭/反恐斷、消費爭議解決等,以維護公平、公正、有效競爭的市場秩序。行為監管既規范金融機構和自然人消費者之間交易時的行為,也規范金融機構間、金融機構與非金融企業間交易行為。嚴格行為監管,有助于維護消費者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維護金融穩定。
行為監管包括對批發市場端和零售端的行為監管。從批發端看,主要不端行為包括操縱利率、匯率等領域市場價格、內幕交易等行為,涉及同業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等多個領域。由于金融市場不誠信行為具有傳染性,因此批發端的風險可能被進一步放大。2014年以來,發達國家明顯加大了對批發市場的監管力度,數家國際大型銀行因為搶先交易、自營交易、超額買賣、止損狩獵等方式操縱LIBOR及匯率,開展欺詐交易等被重罰近200億美元。一些批發市場還存在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等問題。
從零售端看,行為監管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主要包括金融機構隱瞞產品信息、銷售誤導及欺詐、信息泄露、嚴重侵害消費者和投資者權益等。
加強行為監管和金融消費者保護十分必要。
一是從經濟學角度看,金融消費者需要監管者提供有效平衡的保護。(1)金融消費者在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權益客觀上需要得到保護。(2)市場機制下的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可以給金融消費者提供一種保護,但因市場失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3)需要政府(監管者)提供監管保護,但也要不斷提高監管者保護的有效性,防止政府失靈/監管失靈。(4)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需要掌握好平衡,既要防止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又要防止阻礙創新。
二是從法理視角看,立法思想不斷向保護個體消費者方向擴展和深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在手工作坊小商品生產、簡單物物交換時期,消費者和經營者博弈力量基本均等,政策取向就是叢林法則、自由競爭。而在全球化分工、社會化大生產、數字經濟時代,個體消費者與公司法人經營者的博弈力量嚴重不對等,各國立法思想從形式公平向實質公平演化、從契約自由向契約公平和契約正義演化,向保護個體消費者的方向擴展、深化,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
完善金融業行為監管體系,應該從法律、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四方面出發,不斷增強行為監管的效能,更好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一是從法律角度看,針對金融消費領域專門性法律法規缺失,以及爭端解決過程中,消費者舉證責任過重等問題,應堅持以人為中心,傾斜保護消費者,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臺《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二是從監管角度看,針對金融監管部門重“出交規”、輕“上街執勤”,處罰力度不足等問題,建議:(1)重視行為監管,強化金融業行為監管能力建設,增配更多有法律背景的監管骨干力量,增加行為監管在機構準入、業務準入、高管準入等事項上的發言權;(2)建立分級監管模式,重點加強對高市場占有率機構、高風險業務的監管;(3)建立全國性呼叫中心,便利消費者咨詢和糾紛解決,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早”、“小”階段;(4)建立對舉報揭發的獎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5)強化監管協同,探索行政、民事與刑事的有效對接、合作;(6)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7)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促進市場良性競爭。
三是從金融機構角度看,部分金融機構在考核導向上有偏差,存在重業績、輕合規,風控文化缺乏等方面的問題。需要在公司治理層面強化行為風險管理體制機制,科學設定業績考核目標,制定執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回制度。
四是從金融消費者角度看,(1)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財產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加強個人信息保護。(2)重視金融知識普及,在消費者中樹立“收益自享、風險自擔”的責任意識。要有效防止逆向選擇、道德風險。(3)金融機構存在欺詐、誤導消費行為的,必須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五是新興轉軌國家特有的微觀行為監管。我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可兌換,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的重點是實需管理、交易真實性審核,確?,F有外匯管理政策有效落地執行。對于這類資本項目管理,外匯管理部門的職責更多集中于貨幣匯兌環節,還有很多職責分散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銀保監會、證監會等負責“交易環節”的上中游部門,需要合力確保這些外匯管理政策落地。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步實現清潔浮動,資本項目開放不斷推進,外匯管制類政策會越來越少,一般意義上的微觀監管、“三反”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國內外的教訓看,如果持續忽視金融業行為監管和消費者、投資者保護,丑聞推動、群體事件推動的運動式整改、因噎廢食式整改還會不斷重演。
金融安全網的上游防線很重要。需要持續提升我國金融領域微觀審慎監管和行為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堵上監管漏洞,推動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形成金融安全網的第一道防線。若上游防線失守,通常下游防線很難補回。
增加支柱:宏觀審慎管理
宏觀審慎管理是運用審慎性工具防范系統性風險,可以分為兩個維度。(1)要求金融機構在系統性風險積累時建立風險緩沖,以減緩周期性波動帶來的沖擊。主要工具包括逆周期資本緩沖、針對特定行業的附加資本要求、動態撥備要求、杠桿率、貸款價值比和貸款收入比等。(2)結構性維度,重點關注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s)及金融體系關聯度。主要工具包括識別及監管SIFIs、制定恢復和處置計劃(RRPs)、要求場外衍生品交易通過中央對手方交易等。
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宏觀審慎管理。(1)出臺宏觀審慎政策指引,解決順周期問題。(2)強化系統性風險監測與評估。(3)完善金融業壓力測試,提升測試和結果運用水平。(4)加強數據和信息共享,減少數據缺口。(5)強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具體而言,可以按照FSB規則,研究我國G-SIBs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組織實施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D-SIFIs)評估,擬定基本規則、開展監測分析和并表監管;完善恢復和處置計劃(RRPs),強化跨境處置合作。(6)建立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機制,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立足中國實際,也要注意對接國際規則。
提高金融安全網三支柱的有效性,構建擴展版的五支柱金融安全網體系,有助于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繼前段時間私募經理轉戰餓了么引起關注后,最近,一份七萬碩士送外賣的新聞又刷爆朋友圈。
在社會的普遍觀念里,高學歷的人一定要從事知識密度比較高的職業,例如金融,IT,政府機構,學術研究等。
而當中介,保姆等這些門檻較低的職業充斥著大量的高學歷人才時,人們紛紛表示不解。
甚至深圳中學三十萬聘請清北碩士當教師的新聞,都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到底是學歷越來越不值錢,還是社會流動越來越公平?
我認為,這恰恰是這些畢業生成熟思考的體現。
與其固執地認為自己能只從事某個高大上的行業,不如說,這些人選擇做外賣和保姆的,已經認清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不管什么職業,工作都只是獲取財富的一個途徑,勞動本質上沒有任何不同。
01高學歷≠高起點
高學歷讓很多畢業生有了高起點,但種高起點往往會是職業發展的障礙。
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所有的事情都要從最底層做起,打印,復印,打電話,送快遞,拿外賣...
如果你是一個個體老板,你會雇傭學歷高的還是學歷低的?
一般的答案都是,看他能創造多少價值。
中小私企是完全市場化的,屁股決定腦袋,一切都是錢說了算。
蘋果的電腦很好用,很有面,但是很多公司都不會選擇蘋果電腦。因為蘋果電腦很貴,兼容性也不好。
他們也許只需要放一個蘋果電腦在前臺,然后裝上Windows系統。
如果你在私企市場,老板根本不會考慮你的學歷問題。即使你學歷再強,畢竟都是一個沒驗證過的產品。老板憑什么給你付錢?
就好比要買手機用來給業務員接打電話,那沒必要買一個頂級的蘋果手機。
因為性價比太低了。
很多名校畢業生就好像蘋果手機一樣,也許確實好用,但是太貴了,還不能破解。
你以為的高起點,其實對企業毫無意義。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從頭培養新人。好的學校的畢業生,不過是給他們一種篩選的便捷通道罷了。
畢竟,在殘酷的職場里,你的學歷只能代表過去,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才是硬通貨。
02高學歷≠高成就
小B畢業于中國某理工top院校的碩士,畢業后來到私企工作。
他從小都是班里的尖子,一路高歌猛進,學業上的輝煌和家里的崇拜讓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自認為是社會頂尖人物的幻覺中。
他總以馬云、黃錚來作為自己的對標對象,認為自己的人生一定要這樣的成績才能算完成目標。
盡管他家庭條件一般,除了學習外,自身也沒有多少別的硬核技能。
他畢業后輾轉跳槽創業公司和不同行業,不斷嘗試新的業務,但每份工作都不超過兩年。
他始終覺得,基本生存問題并不難解決,他個人要功成名就,財務自由。
這也讓他錯失了穩定發展的機會。
最近,他又開始進行外匯投資交易,這又是一個新的行業。
有次我和他聊天,他說爆倉了,欠了很多錢。
我問他,為什么不到行業里鍛煉幾年,積累點經驗,再出來單干呢?
他說,打工沒意思,賺這點錢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但他既沒有前期的豐厚積累,也沒有足夠多的本金進行投資,更沒有行業實盤的經驗。
他之所以認為自己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學校的光環一直沒有褪去。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人。你認為自己能力超強,但在旁人眼里,這顯然過于自負了。
你沒看到的是自己和和社會的差距。
高學歷給了你高眼光,但卻沒給你腳踏實地的資本。
03高學歷≠好人緣
我的另一個朋友小T從互聯網大廠離職后,只身去到了深圳,受聘于一家傳統私企,幫助老板開拓互聯網業務。
小T的薪水并不高,但因為他畢業于某top5學校,學歷較高,一開始深得老板賞識。
老板高中沒畢業就來深圳摸爬滾打,帶著一眾老鄉,憑借著時代的紅利賺到了實業豐厚的利潤,在深圳站穩了腳跟。
昨天還在家里打群架的這些老鄉,也雞犬升天,在公司里混成了經理,總監,掌管著自己的一方業務。
小T去到公司后,就受到了不少的阻力。
小T的薪水不高相對于那些小學畢業的經理來說,已經高了不少。小T一去到公司,就受到了同事的排擠。
由于自己負責的是新業務,小T的業務得不到老同事的支持。本來想借助公司現有的資源發展新業務,但他卻陷入了和公司老同事無休止的糾纏和爭斗中。
畢竟,新業務消耗資源,但短期并不產生利潤。小T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和公司老業務議價的資本。
反而是那些老人,經常嘲笑小T眼高手低,高學歷低能力。
在內部的多次員工大會上,老板也力挺小學畢業但是干活賣力的員工,奚落一些高學歷但是價值低的人。畢竟這些員工工資不高,但能干活,是公司的基本面,公司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
后來可想而知,小T很快和老板鬧掰,離職了。
對老板來說,小T就是蘋果電腦。如果你只有放在前臺的價值,那你就是可有可無的。不需要你的位置,反而產生負的效應。
錯配到不同的位置,高學歷反而會成為你發展的一大阻礙。個人能力強的人,與人溝通時的摩擦成本也很強。
作為同事而言,你很厲害,但和我有什么關系?
04高學歷≠好命運
老話說得好,一命二運三風水。
讀書很重要,但更看命。
前段時間有個段子刷遍朋友圈,大意是,我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么輸給你寒窗十年?
的確,祖輩留下來的資產,奠定了一個人出生的起點。
你從清北復交畢業,努力了30年,才終于還清了郊區的房貸。
這不僅僅是硬的資產,例如房產,金錢,還包括父輩祖輩的人際關系,階層資源等。
人生有四次改變命運的機會,第一次就是在出生的那一刻,還有一次在結婚的時候。
這兩次會決定了。你能夠用上什么樣的社會資源。
個人能力再強,相對于社會資源的組合效應來說,都太薄弱了。
祖上上百年積累下來的硬資產,硬文化,不可能通過幾年的讀書就獲得。
這就是為什么大城市拆遷戶比清華北大的人還硬氣的原因。他們把這個歸于祖輩的眼光和奮斗。
的確,單從財富而言,時代給予他們的財富也許讀書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況且,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也能考上很好的大學。
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別人一開始就領先了你10公里。你也許跑得更快,但你也更累啊。
而且你能保證中途不摔倒嗎?
05被蒙蔽的殘酷現實
高學歷的人為什么在社會頻頻受阻?是因為他們固守自己的優越定位,覺得自己一定會比別人優秀。
但在社會交往準則中,放低姿態才能更受歡迎。
只有認清社會的殘酷現實,你才能夠從社會大學畢業。
如果你接受不了這個邏輯,你也許永遠無法突破人生的天花板。
讀書給了你知識,也給了你能力。但知識和能力帶來只是視野的突破,你看到了更遠的地方,有更好的拐杖,他也只是給了你到達遠方的車票而已。
不過,很多人一出生就站在了更遠的地方。他們在那里拍照,吃零食,接著去下一個目的地旅行。
你在摸爬滾打朝遠方奔跑的時候,他們用這個時間學會了高爾夫,歌劇,瑜伽,去了世界不同的地方,經歷了更多刺激的人生。
人生而不平等,唯一平等的東西只有一個:時間。
再加上一條:不斷努力。
炒外匯需要做哪些準備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外匯投資成為我國新的投資熱點。近年來,個人外匯投資產品層出不窮。市場上各種外匯投資產品的收益和風險高低不同,產品期限、結構和門檻也各不相同。投資者應該清醒地看到外匯投資往往伴隨著一定的匯 率及利率風險,所以必須講究投資策略,在投資前最好制訂一個簡單的投資計劃,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因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了解個人的投資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
不同的外匯投資者有不同的投資需求及風險承受能力,比如,一些人資本雄厚,他們的外匯主要用于投資升值,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另一些人資本較少,因此他們雖然也進行外匯投資,但厭惡風險,將保本作為投資底線;也有部分人持有外匯,可能在未來有留學、境外旅游、境外考試等其他用途,不但風險承受能力有限,連投資期限也有一定限制。 因此,投資者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投資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才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外匯投資產品。
2.投資者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投資者在明確了個人的投資需求后,就可依據自己的投資預期目標來制定投資策略。投資升值需求強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可將部分資金用于外匯買賣或投資風險較大、投資回報率較高的外匯投資產品,并配合一些保本型投資以控制風險; 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差或是以保值為主要目的的投資者,則可將大部分資金用于投資一些保 本型的投資產品。
通常,投資者可適當進行分散投資,分別投資不同類型的投資產品,或不同的幣種,從而有效地分散投資風險。投資產品或外匯幣種的比重可根據自己的偏好來決定。但是,資金薄弱的投資者是很難進行分散投資的,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一種最佳的投資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3.投資者要充分了解投資產品的結構
投資者要想贏利,就需要在最合適的時機,選擇最合適的投資產品。因此,投資者不僅應該對國際金融市場有個基本的認識, 還應對各種投資產品的結構特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比如,當預料到某貨幣將持續走強時,投資者就可以通過“外匯寶”買入該貨幣,也可以投資與讀貨幣匯率掛鉤的投資產品以提高存款收益;在利率緩步上揚的市場中,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收益遞增型成是利事區間里投資產品:而在未來穩定或逐步下降的市場環境下,與投資利率反向掛鉤型產品則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較高的投資收益。
有經驗的投資者對于外匯投資有這樣一種深刻的體會: 只有投資前認真做好準備,才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渠道,真正從外匯投資中獲得收益。
外匯交易的幾種方式
世界經濟風云變幻,國際外匯市場潮起潮落,正確判斷市場,能夠讓投資者在外幣兌換之間獲得可觀的匯差收益。投資者可以按觸一下個人外匯買賣,以增加對外匯匯率波動的敏感度。
個人外匯買賣又稱“外匯寶”是指銀行參照國際外匯市場匯率,為境內居民將種外匯直接兌換成另外 種外匯的業務。 也就是個人客戶在銀行進行的可自由兌換外匯(或外幣)間的交易。個人外匯買賣一般有實盤和虛盤(保證金)之分。
在進行個人外匯買賣交易的過程中,客戶可以以下四種具體方法來進行交易。
1.柜臺交易
客戶可以到銀行柜臺辦理交易。
如果客戶進行柜臺交易或自助交易,交易時間僅限中國銀行正常工作日的工作時間,一般為9: 00至17: 00,有的分行可延長至21: 00,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及國際市場休市均不辦理此項業務。
2.電話交易
客戶通過電話完成買賣交易而不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電話交易的時間較柜臺交易相對延長,各省市的情況略有不同,一般為早上8: 30至晚上21: 00,有的分行可延長至次日凌晨,同樣,公休日、法定節假日及國際市場休市均不辦理此項業務。電話交易的方法是:
(1)客戶須先持身份證到銀行開立個人外匯買賣電話交易專用存折,預留密碼;
(2)進行電話交易之前,客戶先領取電話委托交易規程和操作說明,將填好的電話交易申請和身份證、存折交柜臺,設定電話委托交易的專用密碼;
(3)按照各銀行的交易規程進行交易;
(4)電話交易完成后客戶可以通過電話查詢證實。
3.自助交易
投資者按照銀行交易網點的電子交易設備進行交易,步驟是:按照交易終端的提示,點觸屏幕菜單或鍵人數字,可以完成查詢匯率牌價和行情走勢、完成即時交易、打印成交對賬單、補登存折等業務。
4.網上交易
投資者借助電腦和因特網向銀行傳達交易指令,并可劃撥資金、查詢行情、證實交易。網上交易有可能成為未來外匯買賣最有發展前途的交易方式。
未完待續……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吳限)7月12日,據央行上海分行官網消息顯示,為進一步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近日印發《關于印發<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4.0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從簡政放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總部經濟發展、離岸金融服務四個方面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試點增加新動能。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實施細則》既體現了上海市場自主創新的內容,也涵蓋了其它自貿試驗區或特殊經濟區域探索推廣的經驗。首先是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降低市場的“腳底成本”。區內主體可在線上申請行政許可業務,如進出口單位名錄登記、境內個人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登記等;將外債注銷登記功能下放至銀行直接辦理,取消辦理時間限定。其次是不斷提升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資本流動管理。在區內試點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支持非投資性外資企業真實、合規的境內股權投資;支持選擇“投注差”借用外債的企業調整為以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模式借用外債,并允許合理的融資提款幣種、償還幣種與簽約幣種不一致。
同時,持續優化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服務總部經濟和結算中心發展,降低區內企業適用《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匯發〔2019〕7號)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的國際收支規模門檻。對區內企業,將“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1億美元”門檻降低為“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5000萬美元”,繼續鼓勵總部企業做大做實。此外,實現跨境金融聯動,提升離岸服務輻射能級。區內銀行可向境外機構發放辦理貿易融資貸款,并提供外匯NRA賬戶服務,支持銀行向境外機構提供外匯NRA賬戶資金質押外匯貸款服務。
此外,《實施細則》是對前期政策的全面更新和梳理,內容涵蓋了上海已實施試點和新增試點政策。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采取更新版本的方式,是對市場關于“一個文件就能弄懂全部創新政策”訴求的積極響應,從制度使用角度細化了優質營商服務。
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表示,將繼續推進落實外匯管理改革各項政策舉措,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新片區建設,為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36氪
“群里100個人可能99個騙子,只有你一個韭菜?!?/p>
作者 |孟亞娜
編輯 | 金玙璠
封面來源 | pexels
來源 | 燃財經(ID:rancaijing)
當普通散戶高喊“牛市”,薦股“大師”也開直播,一輪變相割韭菜的方式跟著“火”了起來。
近一個月,A股迎來了一波又一波“大漲”行情,三大指數屢破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市場情緒再度被點燃,理財直播熱潮興起,有機構、有真假KOL(關鍵意見領袖)。
支付寶陸續推出“理財直播”與“金選專區”?;?、保險公司、國有大行受疫情影響或主動或被動也加入了直播大軍。相關數據顯示,有近40家金融機構在支付寶開了107場直播,累計覆蓋3419萬人次;支付寶打造的“理財直播節”當晚,有直播間內的交易金額突破15.5億元。
除金融機構外,還有一類群體同樣盯上了這個“機會”,即所謂的“薦股大師”。
7月8日,證監會曝光了258家非法從事場外配資的平臺及運營機構名單,并發布新聞稱,一些不法機構或個人創建場外配資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宣稱提供最高十余倍的炒股資金,以“您炒股,我出錢”“杠桿股、盈利高”“實盤交易、門檻低”“資金安全、提現快”等為噱頭,誘導投資者于場外進行配資活動。
“這樣理財,躺著也能賺錢,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理財方法,適合大部分的中國家庭?!痹谑鼙姼鼜V泛的短視頻平臺,以“薦股大師”面貌出現的視頻甚至廣告投放比比皆是。
據公開報道和燃財經調查發現,這些薦股“名師”并非從微信群走進直播間這么簡單,其背后的團隊運營已經非常成熟,矩陣小號一般以大師助理的身份出現,賬號簡介信息中留有聯系方式,“薦股騙局”從這里開始。
理財直播成風,機構、KOL入場
燃財經通過這類賬號留下的聯系方式添加某“大師助理”的微信后,被拉入一個微信群中,群內的“高級助理”發來一份研報和一些在視頻平臺的直播預告,研報內容是幾只股票及行情趨勢的相關解讀。這是當下理財直播的主流內容。
與“高級助理”對話
及股票學習交流群部分對話截圖
但在山西證券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總經理許道賓看來,這類“高級助理”的身份真實性存疑,在職投資顧問私下的個人直播行為理論上是不被允許的,需要向公司報備?!熬唧w股票的走勢是不能說的,指導買賣點更不行。只有當客戶成為付費的服務對象時,才可以?!彼嬖V燃財經。
據他介紹,分析股票和行情需要有投顧資格,投顧資格至少需要從業兩年,且通過投顧考試,但市面上很多“大師”并沒有投顧資格。
市面上現在的理財直播,以券商、基金公司、保險機構等的官方發聲為主,另有一些個人投資者、KOL存在,各有各的“轉化”意圖。
許道賓向燃財經介紹了正規理財直播的形式,他表示,公司的直播渠道之一是騰訊會議,直播間內大多是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客戶可以在直播間內直接完成開戶,或者訂購相關金融產品。他坦言,目前證券公司的傭金(股票交易費率)差別不大,只能靠差異化競爭。
山西證券自己的官方直播相對小眾,直播間內多是購買金融產品的用戶,而且直播時一般有合規人員在場監控,即便是有網友問到相關股票和點位細節,領導的回答也都非常謹慎。
另外,山西證券在一些公開平臺上運營的短視頻,內容以輕松、搞笑的話題為主,多是為了提高知名度,轉化效果一般。
整體而言,山西證券在多個渠道的直播主要是為了宣傳投顧服務,不以轉化率為考核目標。
利物資本創始合伙人常春林在微信社群內的直播內容主要是精選層投資策略分享,以及分析時下熱點話題,如精選層轉板投資、網上網下打新以及戰略配售等。進這類直播間是有門檻的,一般需要付200-300元的“聽課費”?!坝脩粜枰獫M足合格投資者標準”他還表示,直播的用戶轉化不錯。他近期在微信群內以直播形式分享,因基于平時的深度研究和深度實踐,分享內容基本都是干貨。一場直播下來,有將近100人添加了他的微信,其中不乏企業主和高管。
“群內的用戶大多都已經開過戶了,這意味著他們都達到了開戶的門檻,至少有100萬資產,多數人手里都有余錢,對精選層也很感興趣?!彼偨Y道,干貨很受大家歡迎,再加上較好的口碑和退出業績,一場活動會積累很多潛在客戶。
“殺豬盤”:群友高位接盤,大師從中獲利
雖然并非明確的投資引導,但對于一些股民來說,已經構成了投資建議。在正規機構和KOL之外,更多股民接觸到的是自稱“大師”的薦股直播,這種形式是否靠譜,從近期的新聞就能看出端倪。
進入6月以來,以盛洋科技、濟民制藥為代表的多只股票,陷入了“殺豬盤”的丑聞中。7月14日,央視CCTV2曝光,今年6月至少有幾百名投資者,在看了網絡直播的薦股后,買入了股價高昂的濟民制藥,結果第二天連吃了四個跌停,損失慘重。
6月3日,盛洋科技早盤成交量突然放大,兩度沖擊漲停。隨后多名投資者表示,在直播炒股群內,有多個微信號在同時強力推薦這只股票,聲稱這只股票即將爆發漲停潮,建議股民全倉速搶,其實就是忽悠散戶接盤。
但事實是,盛洋科技當日兩次沖擊漲停但都失敗了,直到午后接近收盤時迅速閃崩跌停,跌幅最高達18%。多位股民發現,號稱能盈利30%的薦股群已經被解散,群主也消失了,不再回復個人信息。
6月4日晚間,涉事公司盛洋科技針對股價異常波動緊急回應,表示“和該事件無任何關聯,未策劃參與此事”。這一說明并未奏效。6月5日開盤,盛洋科技再度跌停,連續三日,股價從最高25元左右猛跌到16.98元。有投資者表示,持有這只股票以來,連續經歷了四次跌停,已經虧掉了50萬。
無獨有偶,同樣的套路,一周后又出現在了另一只“潛力股”身上。從6月12日起,濟民制藥股價連續三日一字跌停,6月17日繼續下跌4.98%。而在跌停前一個交易日6月11日,濟民制藥成交量劇烈放大,高達28.43萬手,當日買進去的15.54億資金全部被“蒙殺”。
“今天有和我一樣被張泓斌(薦股大師)忽悠50萬高位接盤的嗎?如果有,請給點截圖,我要去公安局報案了?!币晃煌顿Y者在東方財富網股吧里發出了這樣一條帖子。
另一位股吧網友表示,自己也經微信群內薦股購買了這只股票,之后就退群了,后來發現群內很多人都是托,現在群已解散,“估計直播間的大師姓名都是假的,慘痛的代價?!?/p>
股吧內多位網友反映有類似經歷。據燃財經了解,這些套路大多一致,都是通過“直播薦股”的方式,引導股民關注,在群內先以股票知識課程講解、股票討論、解套分析等獲得信任感,給予一定的甜頭,在時機成熟時,放出重磅的“利好”,鼓動股民“全倉殺入”、“搶到即是賺到”。這類型“大師”在群內大多是匿名出現,有些直播時用了變音器。
來源 / 東方財富網濟民制藥股吧截圖
“給廣大的新股友一個提醒,任何一個股票群只要開直播間的,并且每天讓大家簽到,當聽到要萬人建倉,有30%至50%上漲空間的,你們就立刻退群吧,是往下砸30%讓你們接盤,更不能聽群主在場外再開個賬戶,群里還有很多托,讓把你們正規交易所資金轉到群主指定賬戶,那就本金也沒了,千萬不要再被騙了?!?一位股民在濟民制藥的股吧里發出如是感嘆。
據燃財經觀察,群內所謂的薦股專家,多標榜自己是某券商研究所研究員,并著有某本股市暢銷書,自稱擁有在上市公司調研的內幕信息。這些都是能快速獲得股民信任的“光環”,所謂的“大師”通過直播薦股獲得收入的一般操作是,買入某只股票,在直播里推薦這只股票,股民都來“抬轎”,股價漲起來后再賣出獲利。
虛擬盤:大盤、大師、賬戶都是假的
每當出現新生事物,騙子們的反應速度往往是最快的,早些年搞“電信詐騙”的薦股大師們,迅速瞄準處于監管“盲區”的理財直播,以夸張的收益為誘餌,引導投資者入局,比如忽悠股民做期貨、外匯的高杠桿交易,還有一些投資者稱,聽取了直播間內的“大師”推薦,下載相關理財類App,卻是被引到了“虛擬盤”,最后發現自己看到的收益不過是莊家捏造出來的“海市蜃樓”。
自7月初掀起的A股“牛市”激情,“您炒股、我出錢”、“資金放大12倍、漲??褓?30%”等配資機構的廣告又多了起來,以這些標語為噱頭的場外配資機構又抬頭了。
來源 / 證監會官網截圖
據了解,配資的流程其實很簡單,一般是用戶存入一筆風險保證金,配資平臺會分配股票賬戶,里面會有一定杠桿比例的資金,最高杠桿13倍,用戶可用此賬戶進行操作投資。
所謂的場外配資平臺均不具備經營證券業務資質,一部分可能出現違反協議、卷款潛逃的行為,還有一些配資公司甚至采用“虛擬盤”等方式進行詐騙,簡單來說,就是引導投資者進入虛擬盤,即假盤,充值進入的錢并未進入股市,而是直接進入該平臺的賬戶,用戶端的賬戶上顯示數字,但錢財已被平臺取走。
據媒體報道,6月初,家住福建泉州石獅的A女士經網友介紹進入了某自稱為薦股大師的直播間內,其聲稱自己是專門介紹股票、進行期貨投資操作的。在添加“大師”微信后,A女士被拉到了一個期貨投資群,群友們都很活躍,“大師”負責提供期貨分析,并教群友如何操作,不時還會曬出高盈利的截圖,稱通過指點,群友們都賺了不少錢。
幾日過后,“大師”獲取了該女士的信任,她開始主動向“大師”尋求指導?!按髱煛备嬖V她,要緊跟大師指點,將會有大行情出現。在大師的介紹下,她下載了一款名叫“期貨投資平臺”的App,注冊后將投資款轉入到指定賬戶,再充值到App賬戶進行操作。所謂的指定賬戶,是一些私營企業的賬號。A女士從6月12日開始,陸續向該賬戶充值了數百萬元。
結果,7月1日,“大師”突然在群內宣布,證監會電話告知,因涉嫌操作期貨市場,將大家的賬戶凍結了,解凍的條件是需要在指定日期前,繳納投資款的30%作為保證金。
照此計算,A女士需要付出的保證金是10萬元,按照工作人員的要求,當日下午,她向某私營廣告公司賬戶如數轉賬。但轉賬成功后,她再也無法登錄該App,再次聯系工作人員才發現已被刪除好友,“大師”也憑空消失了。
燃財經調查發現,微信社群成了重災區,這些“大師”的直播薦股往往是通過微信群、QQ群完成的。
近日,微信官方安全中心也發文提醒用戶,稱需要警惕薦股詐騙套路。公告中指出:一些薦股群里的投資者,大多是被“大師”的網絡直播所吸引,“大師”和“助理”以及“粉絲學員”全部都是詐騙團伙操控的賬號,薦股群里的“大師”雖自稱“首席分析師”,很多只是涉獵股市的“門外漢”,并沒有相關從業資格。他們收取高額的會員費、服務費,給出的建議并不具備參考價值,更有甚者,通過誘騙大批散戶接盤的方式向莊家換取傭金。此外,一些詐騙團伙還會冒充正規投資公司,提供虛假投資平臺誘騙投資者注資,后續通過在后臺實時操縱行情、偽造交易記錄等手法欺詐用戶大量資金。
來源 / 微信安全官方公眾號
上海自貿區再迎外匯改革新政。
中國人民銀行上??偛?月12日發布消息稱,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2019年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印發《關于印發<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4.0版)>的通知》(下稱《實施細則(4.0版)》),涉及簡政放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總部經濟發展、離岸金融服務四個方面。
具體措施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降低市場的“腳底成本”。區內主體可在線上申請行政許可業務,如進出口單位名錄登記、境內個人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登記等;將外債注銷登記功能下放至銀行直接辦理,取消辦理時間限定。
二是不斷提升貿易投融資便利化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資本流動管理。在區內試點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支持非投資性外資企業真實、合規的境內股權投資;支持選擇“投注差”借用外債的企業調整為以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模式借用外債,并允許合理的融資提款幣種、償還幣種與簽約幣種不一致。
三是持續優化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服務總部經濟和結算中心發展,降低區內企業適用《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規定》(匯發〔2019〕7號)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的國際收支規模門檻。對區內企業,將“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1億美元”門檻降低為“上年度本外幣國際收支規模5000萬美元”,繼續鼓勵總部企業做大做實。
四是實現跨境金融聯動,提升離岸服務輻射能級。區內銀行可向境外機構發放辦理貿易融資貸款,并提供外匯NRA賬戶服務,支持銀行向境外機構提供外匯NRA賬戶資金質押外匯貸款服務。
據了解,《實施細則》是對前期政策的更新和梳理,內容涵蓋了上海已實施試點和新增試點政策。
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表示,將推進落實外匯管理改革各項政策,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自貿新片區建設,為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