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宣:2019年下半年全國四六級考試成績2月21日10點開啟查詢!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奮戰已久”的考試成績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網
請廣大考試登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官網,并按相應步驟查詢即可
方法二:中國考試教育網
網址:http://cet.neea.edu.cn/cet
請考生搜索中國考試教育網,點擊成績查詢,點擊全國英語等級考試,輸入個人信息,查詢即可。
方法三: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
網址:http://www.chsi.com.cn/cet
請考生搜索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點擊四六級查分,輸入個人信息,查詢即可。
方法四:支付寶
在支付寶搜索四六級查詢,并點擊英語四六級查詢,并輸入個人信息即可。
那么,以上的方法都需要準考證號,對于第一次準備四六級的同學或者有一些粗心大意的同學有可能會把準考證弄丟了,或者沒有及時做備份,又想盡快知道自己的成績,這時該怎么辦呢?
別怕,小編教你一招:在瀏覽器上搜索英語四六級官網,點擊進入,找到考生服務中的成績查詢,點擊進入,在界面的右側有一個常見問題,其中第一個就是忘記準考證號怎么辦,點擊進入,并按步驟輸入基本的個人信息即可找回。
那么小編就在這里先恭喜過了的同學們,如果這次沒有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數的同學呢,也不要氣餒,相信自己,下一次一定高過!
你們的四六級成績查到了嗎?歡迎再評論區討論留言??!
以上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謝謝
1月27日消息,今天上午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世界拳擊協會(WBA)羽量級拳王爭霸賽中,24歲的中國拳手徐燦擊敗衛冕拳王、波多黎各的羅哈斯,奪得金腰帶!繼熊朝忠和鄒市明之后,徐燦成為中國第三位世界拳王,也是有史以來中國最年輕的世界職業拳王。
徐燦成為第三位中國的世界拳王經過12回合激戰,最終三位裁判分別裁定徐燦以118:110、117:111和116:112戰勝對手,他成為繼熊朝忠、鄒市明之后,中國第三位世界職業拳王(男子),也是有史以來中國最年輕的世界職業拳王。
徐燦本場勝利打破了歐美拳手在羽量級的壟斷,成為5年來唯一問鼎本級別世界拳王的亞洲面孔。此前熊朝忠和鄒市明爭奪的都是空缺拳王頭銜,徐燦從衛冕拳王手中奪得的金腰帶更顯得意義重大。
賽后徐燦說:“為這場比賽我訓練的十分刻苦,備戰了很長的時間。羅哈斯是一個強硬的對手,但是賽前我堅信自己可以拿下比賽。我的力量來自祖國,我是中國人!”
賽后,美國主持人問徐燦,“你在今天比賽中展現出了你的強大力量,你的力量之源來自哪里?”
徐燦用流利的英文高聲說道,“我的力量來自于中國!我是中國人,為了我的國家而戰!”
主持人又問,賽前你談到了你的防守,徐燦表示,“我知道我可以抵擋住他的進攻。雖然他的拳頭很重,但是我可以擋住?!?/p>
主持人又問你拿到了這個世界拳王金腰帶之后,下一步是否準備好迎接對手挑戰,徐燦充滿自信地說到,“我不懼怕任何人!我是徐燦,我可以的!”
在主持人祝賀他取得這場勝利之后,徐燦隨后用英文感謝了自己的家人、團隊,和所有支持自己的拳擊迷。
非人哉:來自神仙之間的英語成績較量!
期末考試終于結束了,紅孩兒看著自己的卷子全是對勾,沒有一個錯號,開心的露出了笑意,“今年又是全部一百分,又有獎勵了?!饼埮粗t孩兒的卷子,想想自己的成績,嘴角也是藏不住的笑意。
龍女掏出自己的卷子,卷子上是六十一分,對于學渣龍女來說,這是自從上學以來為數不多的一次成績及格。龍女非常開心,炫耀地說:“這次我的英語進步很大,這可是今年第一次及格?!闭f著說著龍女害羞得臉都紅了,因為旁邊是大學霸紅孩兒,對于紅孩兒來說閉著眼睛都能及格。紅孩兒也為龍女這次的進步感到開心,并恭喜龍女。
在他倆正聊得盡興時,哪吒走過來了,掏出自己的成績單,展示給他倆。紅孩兒和龍女看到平常很少及格的哪吒,這次竟然考了六十二分,很驚訝。龍女更是死死地盯著哪吒的試卷,仿佛試卷是偽造的,成績是篡改過的,眼里充滿著不服之氣。
突然,哪吒和龍女兩人四目相對,“死哪吒,你憑啥這次考得比我高,說,是不是考前背著我通宵學習了?!饼埮醚凵窀嬖V哪吒?!拔揖捅饶愀?,比你高?!蹦倪富貞?。兩個人舉著試卷用眼神殺著彼此的銳氣,龍女對于哪吒比自己高一分這件事非常不服氣。在一旁的紅孩兒急壞了,趕緊勸說:“你們兩個都不是一個年級,有什么好比的?!?/p>
感謝各位讀者閱讀此篇文章,漫畫原創一汪空氣,文章原創小名說動漫,如果你喜歡本作者的文章,歡迎點贊和關注!本作者下期繼續為你帶來精彩的內容解說!
在考研中,英語的重要性想必每個小伙伴們都非常清楚,為了進一步說明英語的重要性,鼬老師在此貼出了近幾年考研英語的平均分。從圖中我們能夠看出考研英語對于大部分考生都是一門難度較大的科目,畢竟縱觀全國,大學英語六級的通過率也不過30%,大部分同學的英語基礎要想應付考研英語還是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每年鼬老師身邊都有許多小伙伴們因為英語沒過線而敗北考研,有的甚至只差幾分就能上國家線,實屬可惜。
同學們之所以覺得英語學習難,一方面是因為語感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很難通過考前的突擊取得成效;另一方面,是因為受國內環境的限制,同學們在英語學習中更多是在“輸入”,卻鮮有“輸出”的機會,如果你不動手去寫、親口去說,只是一味地背單詞做閱讀,你的英語水平永遠只能停留在“Chin-English”的階段。
考研的復習時間畢竟有限,對于語感的培養已經很難有質的改變了,但是轉變“Chin-English”則是能夠做到的。要讓自己的英語更加地道,就需要閱讀地道的英語文章,而非中國人撰寫的英語文章。換句話說,只有培養自己閱讀英語原版文章的習慣,才能積累更多地道的表達方式,同時在做英語閱讀時也能更加從容。
那么回到正題,考研英語文章到底出自哪?
很多人都知道考研英語一的閱讀理解很多來自《經濟學人》,但其實這已經是過時的消息了!鼬老師為了讓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考研英語的文章到底出自哪些報刊,給大家整理了近五年考研英語真題的文章出處(見下圖),可以看到文章大部分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報紙期刊,還有很小部分是選自小說或網絡。
并且你們仔細看可以發現,命題人挑選的文章不一定都是當年的文章,有一些是往年的,甚至還有些是出版多年的小說節選出來的,所以其實并沒有什么規律可言,畢竟每份報刊一年會有上千篇的文章,就別抱著僥幸心理押題之類的,真的比找對象還難。就算猜中了也沒什么用,因為考題都設置得很巧妙,而且技巧性很強,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說文章看懂了題目照樣做錯的原因。
那為什么還要提倡多看外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閱讀外刊并不是為了押題,考閱讀外刊來押題約等于大海撈針,那為什么我們還要閱讀外刊呢?最重要的一點是外刊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很多閱讀中的關鍵信息,比如歐美國家的文化背景,主流價值觀,社會風貌,人文習俗,生活常識等等,而這些內容是平常我們很難通過主流媒體關注到的,知道得越多,在做閱讀時也能夠更加從容。
今天分享的這首童謠《Baa Baa Black Sheep》起源于中世紀愛德華一世統治時期,當時英格蘭的羊毛馳名全歐洲,出口非常大。
國王愛德華一世看到了這里面的財源,開始征收“羊毛出口稅”。
因此人們辛苦養殖綿羊,羊毛剪下來后,一份要交稅給國家,一份要交給教會,最后自己辛苦勞動就只得到了三分之一。
這首童謠已經流傳了280多年,在歐美國家家喻戶曉,幾乎所有的小孩子都會唱。
這首童謠非常的朗朗上口,很適合低齡幼兒學唱,在了解了童謠的背景后,和豆豆君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01:19Baa baa black sheep
黑綿羊咩咩叫
Baa baa black sheep
黑綿羊咩咩叫
Have you any wool?
你有沒有羊毛?
Yes sir, yes sir
有有有,先生
Three bags full.
我有整整三袋毛
One for my master,
一袋送給男主人
One for my dame,
一袋送給女主人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一袋送給巷子里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住著的小男孩兒
詞匯——
black [blk] adj. 黑色的
sheep [ip]/[ip] n.羊,綿羊
wool [wl] n. 羊毛
full [fl] adj. 滿的,完整的
master ['mɑst]/['mst]n. 主人
dame [dem]/[dem] n. 夫人,女主人
lane [len]/ [len] n.(鄉間)小路,小道
拓展——
1.句型;
Have you any wool?
你有羊毛嗎?
這是英式英語的表達。
我們接觸得更多的美式英語一般說
Do you have any wool?
2.小知識
goat 、 sheep 和 lamb 都是羊,到底有什么區別?
簡單講:goat 是山羊,主要生活在山區;
sheep 是綿羊,身上有厚厚的羊毛( wool );
lamb 用英語解釋是 a young sheep ,小綿羊。
豆豆君今天的趣味分享就到這里啦!
一起坐等明日更新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便,請聯系刪除。
編輯:藍希
考研英語的真題多做幾套,發現閱讀題的內容涵蓋題材十分豐富,主要都是來自英美國家一些享有較高聲譽的權威報刊雜志,文章題材具備時效性,文章內容包羅萬象,主要針對當年的熱門話題,包括了社會、自然、人文、科學等各大領域。那到底都來源于哪些期刊呢?新與成商學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吧!
1、《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在全球發行?!督洕鷮W人》的文章一般沒有署名,而且往往帶有鮮明的立場。雜志的寫作風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一般人把《經濟學人》看作是一份雜志,因為它每周出刊一次,而且采用雜志專用的光面紙印刷。但是《經濟學人》認為自己是一份報紙,因為它每一期除了提供分析與意見外,還試圖報導整周發生的所有重要政經新聞。
2、《時代周刊》(Times)
《時代周刊》又稱《時代》,是在1923年正式創立,美國三大時事性周刊之一,創辦的的宗旨是要在忙碌也有余力接觸世界大事,該刊的特色是將一周的新聞加以綜合組織、有條理的分類,并提供背景材料,進行分析。
作為美國第一份用敘述體報道時事,打破傳統壟斷的大眾性期刊,經常會大量使用各類相關性的圖片和精確數據制成的圖表穿插在文章之中,這種編排風格深受廣為國內外新聞雜志的喜歡,并紛紛為之效仿。
3、《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傳統的版面風格高貴、嚴肅,但拘謹保守,版面上一片灰色,被稱為“灰貴婦”。在新聞報道方面《紐約時報》將自己看作是一份“報紙記錄”,但假如它真的首先報道一個事件的話,那么這個報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報紙和新聞社直接作為新聞來源。
《紐約時報》的社論在業界都是被認為相對開通的,但是實際上它的社論是由許多觀點迥然的作者撰寫的,所以整體的觀點并不統一?!都~約時報》在美國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它是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從地鐵站花2美元買一份《紐約時報》已經成為許多美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4、《新聞周刊》(News week)
《新聞周刊》(Newsweek),創立于1933年2月17日?!缎侣勚芸肥敲绹鴷r政雜志中因評論優秀而獲得榮譽最多的周刊,與《時代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并稱為美國三大新聞周刊。它在美國大眾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僅次于《時代》周刊的。
《新聞周刊》曾在克林頓性丑聞、“911事件”等負面報道中一馬當先,讓政府下不來臺??紤]到近年來美國保守主義思潮強勁復興的大背景,《新聞周刊》在派系斗爭中光榮掛彩也顯得順理成章。
對于我們考研人來說,了解這些國外大環境的整體背景,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對于正確理解文章內容,把握全局思想非常有用。從體裁上看,大綱要求考生能夠順利讀懂四類文章,分別為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和應用文。
不過,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的文章大多為說明文或者議論文。針對這兩類文章,大家應該研究出有不同的閱讀重點和策略。另近年來文章的趨勢,時效性越來越明顯,所以我們閱讀的范圍也就小了很多。多了解這些雜志期刊,你會發現英語閱讀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們都知道有很多英文單詞來源于法語和阿拉伯語,但你知道嗎,其實還有很多英文單詞來自中文!
什么?Ping pong?
錯啦!不能只根據讀音來判斷這個英文單詞是否來自中文,而要考察起源。
比如乒乓球是駐印度的英國軍官發明,原名是 table tennis,20世紀初一個美國制造商用擬聲詞申請了 ping-pang 作為商標名。后來傳到中國,乒乓兩個中國字,原有其字,也是象聲詞,正好借用,這才有了"乒乓球"。
什么?"Ketchup 番茄醬"來自中文?
沒錯!番茄醬是西方國家很常見的調味品,也叫 tomato sauce。
但是 "ketchup" 這個單詞其實起源于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一種叫鮭汁的調味品,根據廈門話發音,拼作 ke-chiap。后來被廣泛傳播于東南亞,拼法略變形為 kecap。后來被英國人帶回英國,將主料改為番茄,成為了西方最常見的調味品。
在這個文化交融的時代,中西方文化相碰撞,總有一些驚喜之處,而當英文當中沒有能夠合適描述的詞匯,音譯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比如:
· Ramen 拉面
· Dim Sum 點心
· Tai Chi 太極拳
· Feng shui 風水
· Mahjong 麻將
除了音譯,按照中文意思翻譯成英文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新詞匯創造方式。
比如:
· 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見
· Brainwash 洗腦
· Lose face 丟臉
你還知道哪些來自中文的英語單詞?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篇中英雙語閱讀,巧克力來自哪里?這段時間實際上還在把之前的草稿內容不斷整理出來,過段時間就會有新的原創課程內容出來了。
英文原文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ere the chocolate in your favorite candy bar comes from? Chocolate comes from the cacao tree, which grows in warm, tropical areas of West Africa, Indonesia, Malaysia, Mexico and South America.
Who eats the delicious chocolate made from the cacao grown in these places? The majority of chocolate is consum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is probably sounds like a familiar story—developing countries produce cheap raw materials that are produced and sold as finished goo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enerally, that is what happens with chocolate. Large chocolate companies buy cacao beans at a low price and produce cocoa and chocolate products to sell at a high price.
But the familiar story has a new chapter. Beginning in the 1980s, some consumers learned that cacao farmers were living difficult and uncertain lives. The farmers received money for their crops based on world markets, and the market price for cacao was sometimes so low that farmers received less for their crops than the crops had cost to produce. In response, groups of consumer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e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to make sure that farmers of cacao, as well as coffee and tea, would receive fair and consistent prices for their crops.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help farmers by buying cacao beans or other products from them directly at higher-than-market prices without“middle men” such as exporters. Fair trade organizations also encourage farming techniques that are not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or to farm workers, for example, growing cacao without chemical pesticides or fertilizers in the shade of rain forest trees.
One organization, Equal Exchange, helps farmers set up farming cooperatives in which they can share resources and work on projects such as community schools. Another, Fair Trade Labe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FLO), guarantees that products bearing its label meet standards that improve the lives of growers and producers.
The results of fair trade are a better standard of living for some farmers and nicer chocolate bars made with organically produced cocoa that consumers don’t feel guilty about buying. And although fair trade chocolate is somewhat more expensive than other chocolate and now makes up only 1% of chocolate sold, the fair trade idea is spreading quickly. You may soon see fair trade chocolate right next to the more famous bars in your favorite store.
中文翻譯
你可曾想過你最喜歡的巧克力糖果從哪里來?巧克力來自可可豆,可可樹生長在溫暖的熱帶地區——西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墨西哥和南美。誰吃過生長于這些地區的可可做成的美味巧克力?大量的巧克力銷往歐洲和北美。這或許聽起來像一個熟悉的故事—發展中國家生產廉價的原材料用于制造并且最終以成品銷往發達國家。通常巧克力的生產過程就是這樣。大型巧克力公司以低價收購可可豆,然后生產出可可和巧克力商品,以相對較高的價格出售。
但是熟悉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一些消費者得知可可農民生活困難且不安定。農民根據世界市場情況靠農作物賺錢??煽墒袌鰞r格有時候太低以至于農民收到的價錢比農作物成本低。為此歐洲和美國的大量消費者成立了公平貿易組織,以確保農民的可可、咖啡和茶將獲得公平一致的價格。
公平貿易組織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購買農民們的可可豆和其它商品以幫助他們,而不用經過中間商如出口商。公平貿易組織還鼓勵發展那些對環境和農民無害的農耕科技,例如,種植可可時雨林的范圍內不使用化學殺蟲劑和化肥。一個名為“公平交易”的組織幫助農民建立農業合作社,他們可以共享資源、共同完成項目,如社區學校。另一個國際公平貿易標價組織(FLO)則確保帶標價的產品達到標準從改善農民和生產商生活。
公平貿易帶來了好結果。有些農民生活標準提高了,有組織地生產出更好的巧克力棒,這讓消費者買起來不用再內疚了。雖然公平貿易的巧克力比其他巧克力貴,只占據了巧克力銷售的百分之一,但是公平交易的理念迅速傳播開來。你也許很快就會在喜歡的商店里看到你喜歡的巧克力了。
我是大劉,希望和你有更多的交流。微信ID:大劉的英語世界
世界上有許多講英語的國家。雖然不同國家的語言本質上是相同的,但語言的某些方面在是不同的。了解不同的英語會很有用。最常見的英語比較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
首先,兩種英語的發音不同。這有很多原因??赡苁强谝粲绊懓l音,或者在某些情況下,發音也會受到該地區其他語言的影響。所以我們得仔細聽。
其次,拼寫和語法不同。例如:在英式英語中,你會說:“colour or programme”。然而,在美式英語中,你會說:“color or program”。
第三,詞匯也存在差異。在有些情況下,通用對象象被稱為不同的事物。在英國英語中,你會說:“I live in a flat”。然而,在美式英語中,你會說:“I live in an apartment”。
最后,因為不同國家的英語有這么大的差異性。當地甚至有不同的問候方式。下面是幾個例子:
Austrailia – “ G'day”
Ireland – “Hows the form?”
New Zealand – Kia ora
South Africa – Howzit
United Kingdom – Alright?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Whassup?
你能看出來它們是什么意思嗎?
關于是否要統一英語形式,有很大的爭論。你怎么看?
關于“我來自中國用英語怎么說”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們學英語的時候,往往第一課老師就會教我們我來自中國用英語怎么說。其實,關于我來自中國用英語怎么說的答案可并不只有一種。
當有人問“Where do you come from?”你來自哪里?
我們可以自豪地回答:I come from China.我來自中國。
除了這個回答,我們還可以說I am from China.我來自中國。
當然,如果你想說我是中國人,也可以說I am Chinese.
其實在英語里,有很多相似的意思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平時不妨做個有心人,學習一句話的多種說法,這樣不僅可以訓練我們的英語能力,還能夠增長英語詞匯量。
例如,如果我們要去洗手間,中文我們會說去方便一下,或者說上個洗手間,也可以說人有三急,而英文里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
英語中廁所的說法有toilet(廁所),public lavatory(公廁),bathroom(浴室),rest room(洗手間,休息室),water closet(水沖廁所,這個就是W.C.的來歷,不過國外基本上已經不用這個詞),powder room(化妝室),ladies’room(女廁所),women’s room(女廁所),ladies’lounge(女廁所),men’s room(男廁所),gentlemen’s room(男廁所),loo(私宅中的廁所),John(廁所,屬于俚語)。
是不是沒想到光是解決個生理需求,還能學到這么多關于廁所的英語單詞。再說到如何問路找廁所,英語里也有很多“文雅含蓄“的表達方式。
Excuse me, 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where the loo is?
請問,廁所在哪里?
如果你在朋友家做客,想上廁所,不如直接這樣問男(女)主人,相信他們一定會為你指路的。
Where‘s the John?
男廁所在哪?
John是個在美國極為常見,甚至通俗到爛大街的名字,如果有人問你 Where‘s the John?可不是在找人啊,其實是詢問男廁所在哪里。相對應的,the Jane被用來指代女廁所,Where’s the Jane?就是在問,女廁所在哪里?
I have to make myself comfortable.
我想要去放松一下。
這句話非常形象,忙碌的我們有時會不會覺得,去廁所的時間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放松一刻呢?
May I wash my hands?
我可以洗下手么?
去洗手間洗手,的確是很應景也委婉的說法。類似的說法還有,Anyone wants to wash hands? 哪一位要洗手?其實就是在問,有沒有人要去廁所?一般似乎女生們都喜歡成群結隊去廁所,這一點國內外都沒有差別。
還有些會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說法,經常讓初學英語的我們要思索好久。
I must see a man about a dog.
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是在說要為了狗的事見個人,而實際上卻是委婉地表示說話人因為一些不方便直說的原因將要緊急地離開,例如去上洗手間等。有時候,人們也會用“see a man about a horse”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其實,因為doghouse這里指代廁所,因此,說話人其實表達的是我要去上廁所。這句話一般男士說的比較多。
男士們有時也可以說,I have to 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我不得不去響應自然的召喚,或者直接說Nature calls me.大自然在呼喚我。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可不就是響應自然的號召么?
如果女生想要優雅地進行表達,就可以說I want to pick some flowers.這里的摘幾朵花,其實說的就是想要去洗手間一下,有時女生們也會說上洗手間去補個妝,英文里類似的說法就是,I would like to powder my nose.
學了以上的各種說法,以后交流就不是干癟的一句話啦!通過不斷地積累,同一種含義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英語來表達,是不是很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