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是非常艱辛的一場戰爭,它是由戰爭魔頭希特勒發起的,而日本的天皇還有意大利最后也加入了軸心國,他們試圖霸占整個世界,這場戰爭是非常慘烈的,全世界死亡人數極多,盡管戰爭過后同盟國取得了勝利,但每一個國家都并沒有露出開心的笑容。
因為有太多的故人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離開了自己,二戰的傷亡人數是人類史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其中蘇聯與德國是犧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他們的戰場非常激烈,蘇聯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900萬,而德國的死亡人數也超過了800萬,蘇聯是一個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國家,所以在戰爭結束之后,整個國家的運行還沒有徹底癱瘓。
德國就不同了,德國原本人口就比蘇聯要少得多,死去了這800萬男人之后,整個德國的街頭再也難以看到一個男人的身影,好在經過多年的繁衍生息后,德國又再度穩定了下來,既然蘇德戰場這么激烈,那么同樣激烈的中日戰場是怎樣的?傷亡人數又是多少呢?
據數據統計,中國二戰時期的死亡人數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這是因為中國當時比較落后,沒有新式武器,同時整個戰場又發生在中國的本土,很多不是軍人的平民也慘遭了屠殺,中國的傷亡人數超過了1800萬,比最激烈的蘇聯戰場只少犧牲了1000萬,直到今天,這個數字都讓很多中國人非常心痛,因為這些去世的中國人大都是我們的革命先烈。
既然中國的傷亡人數達到了3500萬,那么日本又死了多少人呢?其實中國戰場是一面倒的,中國軍人根本就沒有辦法跟日本進行抗衡,戰損比完全沒有辦法達到蘇聯的1比1,二戰時期因為戰爭而去世的日本軍人僅210萬。
另外,日本死亡的這些軍人大部分都是在美英戰場被殺的,在中國本土去世的日本部隊僅45萬人,畢竟當年中國的武器裝備與軍事理論實在比日本差得太遠,也正是因為這段慘痛的歷史,才讓所有的中國人都銘記了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
在過去的上個世紀,是什么能讓世人刻骨銘心的,那一定就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浩劫,以“戰爭狂人”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所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1921年1月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德國政府,按照凡爾賽條約中的規定,建立了旨在防衛德國本土安全的防衛軍,其兵力被限制為十萬人。1933至1934年間,剛剛走馬上任的德國總理阿道夫·希特勒,便著手秘密的擴建了德國防衛軍,并于在1935年10月15日,納粹德國正式將德國防衛軍更名為德國國防軍。擴充后的德國國防軍包括國防軍陸軍、國防軍海軍和國防軍空軍三大軍種。希特勒之所以敢于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最大的本錢和王牌,就是這支曾經所向無敵的德國國防軍。
1934年初,時任德國國防部長的布隆伯格,在希特勒的面授機宜之下,開始在德國軍隊中進行了政治化改革。在所有這些改革之中,效果最大的莫過于對希特勒的宣誓詞了“我在上帝面前莊嚴宣誓,將毫無保留地服從阿道夫·希特勒--帝國元首、國防軍最高統帥的命令,并以一個英勇軍人的名義信守誓言,乃至犧牲在所不惜”。在1935年9月德國軍隊開始采用新的入伍宣誓詞之后,這項改革也達到了希特勒的最終目的,因為從此德國國防軍不在是向德國憲法負責,而是直接向德意志帝國的三軍領袖負責,當然這個三軍領袖就是希特勒。
德國國防軍的首次亮相,就是于1936年3月7日,武裝開進了萊茵非武裝區。此舉無疑是希特勒對英、法等國態度的一次測試,而勾心斗角的西方國家,卻并未反應出有什么不適。在隨后的1936年7月,希特勒又進行了一次更加大膽的嘗試,德國國防軍開始公開派人參加西班牙內戰(這與目前的一個國家何等的相似)。
在看透了英、法等國的虛張聲勢之后,希特勒于1938年3月,指揮德國國防軍公然侵入了奧地利。1938年10月,德國國防軍又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英、法等國在企圖將德軍這個禍水東引的默許下,德國國防軍閃擊了波蘭,隨后德國國防軍開始橫掃歐洲,兵鋒直指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英國、南斯拉夫、希臘、蘇聯等國,德國國防軍的旗幟,除了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倫三島之外,幾乎插變了歐洲各國。1945年5月9日德國戰敗投降后,德國國防軍最終被予以解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國防軍的陸軍無疑希特勒的王牌,而德國陸軍的戰斗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德國陸軍的經典戰術"閃電戰",是在德國空軍的配合下,利用飛機、裝甲部隊的快速優勢,以突襲閃擊的戰術,顛覆了之前的陣地戰和攻堅戰的戰爭模式,并取得了連德軍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戰績。德國國防軍的"閃電戰"在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都取得了成功?!伴W電戰”最輝煌的戰績莫過于在蘇德戰場上,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及之后的眾多大戰中,德國國防都是以以寡擊眾的吊打蘇軍,而蘇軍在二戰在恐怖的傷亡數字,也大多是在德軍的“閃電戰”中造成的。
德國國防軍總司令及國防軍總參謀長一職,在1935年至1938年是由為維爾納·馮·勃洛姆堡兼任的。但在1938年-1945年4月30日為阿道夫·希特勒本人,這是由于希特勒特別喜歡干涉陸軍事務,他總是跳過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而直接指揮德國陸軍。在1941年入侵蘇聯之后,希特勒甚至全盤接手了東線的指揮權,只讓國防軍陸軍總司令指揮西線作戰,直至他在1945年自殺身亡。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長一職,自1938年至1945年始終由威廉·凱特爾擔任。
在德國,軍人是最受尊敬的一個群體,甚至有人開玩笑的說“在德國,只有軍官是萬能的”。
事實上,德國的軍官的確有很大的主動權,這與英國和法國盟軍中的體制全然不同,比如德軍的上一級指揮官,在戰死沙場或無法指揮時,下一級的軍官或士兵,就能夠名正言順的接掌指揮權,從而圓滿的完成作戰任務,而英、法等軍隊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了,他們必須要有上級的任命才行,這應該就是德軍戰斗力強悍的主要原因吧!
關于德國國防軍的戰斗力,盡管在同盟國的宣傳中稱,德國的士兵是一些毫無想象力的半機器人,他們只知道服從命令。
但事實上,德國軍隊既紀律嚴明,又富于想象力,他們能夠應付各種復雜或突發局面。以東線的蘇德戰場為例,蘇軍要用10個蘇軍士兵的性命,才能換取1個德軍的性命,而在西線以生命至上為信條的美英軍隊,也要用4條生命才能換得1條德軍士兵的性命,由此可見德軍士兵的兇悍。一位軍史家曾就德、日、意三國的戰斗力做過評比,如果把德軍的戰斗力定為100的話,那么日軍的戰斗力就是1,而意大利軍隊則為為—100。
拋開二戰的政治意義不講,只論軍事素養,如果在條件對等的情況下,德國國防軍絕對吊打當時世界上的任何軍隊。
眾所周知,德國雖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但德國最終也是戰敗國。
德國國防軍大約四分之三的損失都發生在東線(270萬人),外加最后階段1945年1月到5月損失的120多萬人,因此,德軍在東線累計損失了390多萬人。在整個二戰中,德國有超過600萬國防軍士兵受傷,超過1100萬人成為戰俘,553萬名德軍士兵戰死(包括黨衛軍),這其中有215000人是德國征召的蘇聯公民。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MCN自媒體)
拋開二戰德國的罪行來說,二戰德國涌現出了十分多的將星,今天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世界公認的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的埃爾溫·隆美爾,他被譽為“沙漠之狐,”在二戰中,他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優秀將領。以少勝多的是他的拿手好戲,而且他對希特勒的命令也經常不屑一顧,他愛的是德國,丘吉爾曾評價隆美爾是個偉大的將軍,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傳奇將領的傳奇事。
隆美爾1891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教師,而且母親也是大家之后,可以說隆美爾是書香門第世家,那時候一戰沒爆發,隆美爾渴望當一名工程師,但是他的父親卻強行讓他去參軍,這實在是令人不解,隆美爾遵照父親的意愿,在1910年,年僅19的隆美爾參加了皇家陸軍。
轉眼到了1914年,一戰爆發,隆美爾先后輾轉法國、羅馬尼亞、意大利的戰場,在他生平第一戰中就率領著3名德國士兵擊敗了20名法國士兵的進攻。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隆美爾有著過人的勇氣和意志,此外他還是個頭腦靈活的將領,打仗靠腦子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在烏克蘭境內作戰的時候,他率領部隊走了一條極為罕見的山路,50小時不間隔休息,最終奇襲成功,俘虜了5000多人,在一戰期間他獲得了4此勛章。
隨著戰爭的推進,隆美爾從一個小小的步兵晉升到了一個騎兵營長,此外還擔任軍事學校的教官,后來希特勒上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閱讀了一本名叫《步兵攻擊》的戰術書,他對里面的戰略知識十分感興趣,后來派人打聽得知這本書是隆美爾所著,為了滿足自己稱霸世界的野心,希特勒決定重用隆美爾,1939年,希特勒任命隆美爾為裝甲師師長。
1940年,隆美爾參與了閃擊法國的戰爭,當時德國已經突破法軍的防線,法軍急忙撤退,為了阻斷德國的追擊他們將繆斯河所有的渡河工具全部摧毀,隆美爾心生一計,他點燃了房屋充作煙幕,又下來部隊猛烈的向河對岸開火,最終強渡成功,隆美爾的部隊是唯一一支距離法軍最近的部隊。
就這樣法國始料未及德軍來的這么快,最終隆美爾的裝甲師(一個師大約15000人)追上了法軍,以死傷2000多人的代價俘獲敵軍9萬7000多人,而在這次勝利中,隆美爾獲得了第一枚代表榮譽的十字勛章。納粹德國的盟友意大利在非洲戰場上卻屢戰屢敗,短短兩個月就10個師的意軍就被全殲,希特勒恨鐵不成鋼,無奈之下只能派人前去救援,而當時只有隆美爾能夠力挽狂瀾,1941年2月,隆美爾被派往非洲戰場擔任軍長。
在非洲戰場上有著英軍的王牌裝甲師,隆美爾不敢大意,為了迷惑英軍,他將汽車改裝成假戰車,又靈活使用機械化部隊,他又能市場根據沙漠的地形氣候特點靈活用兵,經常以少勝多,短短兩個月英軍被隆美爾打得連續撤退400英里,因為隆美爾的用兵像狐貍一樣狡詐難以捉摸,因此英軍稱他為“沙漠之狐”。
隆美爾在之后的戰爭中屢建奇功,在1942年,51歲的隆美爾被希特勒任命為陸軍元帥。不過隆美爾雖然尊敬希特勒但是經常對希特勒的命令不屑一顧,他是德軍將領中少有的敢正面硬剛希特勒的硬漢,之后在1943年,二戰后期,許多德軍將領密謀暗殺希特勒,后來暗殺事變,希特勒發現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隆美爾的手下,而隆美爾也是剛的很,他毫不避諱的找希特勒要人,這下讓希特勒十分懷疑隆美爾了,1944年,這個一生都在為納粹德國到處侵略的名將被希特勒逼得服毒身亡,年僅53歲,沙漠之狐就此謝幕。
在二戰結束后,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評價他說:盡管我們互相廝殺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偉大的將軍。是啊,假如隆美爾不生在德國,那他將會更加偉大,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我們能做的唯有牢記歷史給我們的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德國、日本、意大利三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戰后,德國遭受的懲罰最為嚴重,丟失的領土最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主動或被迫地卷入這場戰爭。德意日三國最終導致全世界7500萬人死傷,也給自己帶來災難。二戰,是世界人類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全面戰爭,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重要國家都被卷入其中。全世界因戰爭死亡人口超過7000萬,另有1.3億人因為戰爭不同程度的受傷。如果具體到德國的話,這個戰爭期間,共有553.3萬軍事人員死亡、另有181萬平民因戰爭而死亡1,810,000、此外還有16萬的猶太人因為德國的種族滅絕種族被屠殺、總共死亡總計死亡人口約750.3萬人,占當時德國總人口的10.77%。戰爭的原因各式各樣,帶來的結果從古到今卻從未改變過,承受傷痛的永遠都是人民,不論歷史如何,只希望現在的世界不再有世界,愛與和平也再不是只存在于紙上的戲言。二戰后的德國究竟有多慘?全國找不到一個男人是真的嗎?
1.被俘軍人。
出去陣亡士兵,德國還有大量的士兵在戰敗之后被俘,其中僅東線被俘虜的德軍士兵就接近250萬,除此之外在西線還有幾十萬的士兵被俘虜。另外還有因戰爭造成的士兵和平民的傷員,這些人幾乎無法估算。所以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光因戰爭損失的人口就接近1000萬左右,占德國總人口數的1/7。而且這些人口基本上都是16~65歲之間的青壯年勞動力,所以說德國國內青壯年的勞動力基本上一掃而光,也是不為過的。
戰爭是可怕的,德國失去850萬人口,其中約770萬是男性,這770萬男性中又有700萬是已婚男子。戰后的德國勞動力極其匱乏,男人死光了,只能依靠女人。女人們既要養家,又要擔負重建工作。1946年,你隨處可見拿著鐵鏟的女人。德國因這場戰爭長期男女比例失衡,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基本平衡。當時的德國有大量居民房屋被摧毀,許多居民住在四處布滿破洞的廢墟中,而他們的鄰居則有著不少的東歐戰爭移民。戰爭結束后,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紛紛驅逐境內的所有德裔人口,一千多萬人就這么背井離鄉,無處可去的他們只好來到德國,在廢墟中住下來,和死神拼命地搏斗著,一位美國記者則寫道:“德國人一天喝三次湯就夠了——戰爭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如是說。但是,你能眼看著人們餓死嗎?看著狗群追逐將死但是尚未完全咽氣的人的尸骨?”
2.逃離家園的德國人
由于二戰時期,德國迫害猶太人,因此大量的猶太籍德國人都相繼逃離,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波爾。二戰前德國大約有56萬的猶太人,這些猶太人中約有16萬人被屠殺,剩下的40萬基本上都逃離了德占區,流亡海外。這些猶太人基本上不是學者就是社會的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士。他們的逃離,不僅僅重創了德國的社會經濟、教育、科技的發展,更是將德國大量的財富帶離了德國。
1938年,德國搞過猶太人財富調查,德國+奧地利境內一共70萬猶太人,調查限度是5000馬克以下財產不統計,約有16%猶太人上報其財產,就這16%就是80億馬克。也就是說全第三帝國境內70萬猶太人一共享有500億馬克以上財富,人均7萬。同一時間,德國人均收入50馬克一個月,高收入奢侈稅起征點是200馬克一個月,所以當時全德國猶太人的財富,總價值估算在五百億馬克以上。
除了男女比例失衡,德國還損失大部分領土,戰后德國的領土比原來少了40%。蘇聯和美國更是將德國分裂成了東德和西德分別控制。長期的文化分裂給國家帶來不可磨滅的疤痕。德國在二戰中人口減少約850萬,整個國家一片廢墟,經濟全面崩潰,最后國家直接分裂。德國在戰前的經濟總量約相當于美國的65%,到了1945年僅剩下美國的四分之一不到。導致德國男女平衡失調,女多男少,并且德國賠了幾十億美金,德國瀕臨亡國,德國還分為了東德和西德,西德歸美國管,東歸蘇聯管。東西兩德敵對,9十年代初才合并,因為蘇聯沒了,德國2014年才基本沒了外債,反正賠的很慘德國在戰后過上了與戰前相差甚遠的生活,甚至在1946年的那個冬天過后,他們就差點滅族。
3.德國國內產業被大量掠奪
根據美國和蘇聯后來的公開資料記載,德國在戰敗后,美國在德國國內展開“回紋針行動”,從德國掠奪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和技術人才,大約有上百名科學家;各種先進技術的圖紙;各個行業先進的工業機器等等物資。同樣,蘇聯也開展了類似的軍事行動,做法和美國毫無區別。此后,德國工業元氣大傷,而美蘇掠奪的這些專家、技術資料和生產設備,大大的推動了兩國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彈道導彈和火箭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間接導致了美蘇在太空方面的競爭。所以,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在二戰結束之后,德國作為一個戰敗國,其損失要多慘就有多慘,不僅僅是男女人口比例降到了10:16,使得德國一時間到處都找不到青壯年的男性。在財富以及科學技術方面的損失也是慘不忍睹。這就是為什么戰后,德國對二戰反思如此深刻的主要原因,實在是虧的太厲害了啊。
1945年4月30日,德意志帝國的最高領導人希特勒在自己的總理府地下室自殺,為歷史帶來了難解之謎的同時,也標志著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的德國在二戰中失敗,結束了這場席卷亞非歐三洲的世界大戰,自此之后,德國便開始了漫長的重建之路。戰后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還不到戰前的一半,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式各樣的廢墟,戰前的工業之都柏林,甚至成為了一座死城,各大城鄉居民首先面對的是堆積如山,多達數億立方米的廢墟,此時德國的女人們站了出來,因為德國的男人大多命喪疆場,而幸存下來的德軍大多被關在了戰俘營。1947年1月,伴隨著從北極和西伯利亞吹來的寒潮,零下二十度的氣溫開始席卷整個德國,作為重要的能源,煤礦也開采不下去了,缺少了能在冬天帶來熱量的重要資源,德國開始滑向萬丈深淵。
1953年5月3日,進入柏林城的紐約《先驅論壇報》記者,在形容昔日德意志帝國首都之時,有著這樣的描述“柏林什么也沒有剩下,沒有住宅、沒有商店、沒有運輸、沒有政府建筑,納粹留給人民的遺產……僅是若干斷壁殘垣……柏林如今只是一個破碎磚瓦堆積如山的地理坐標”。
1945年4月16日,蘇聯軍隊在陸軍元帥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的帶領下,集結了約250萬部隊兵臨柏林城下,且在火力上帶足了家伙,地下打的火炮足足有14200門,天上打的2450架飛機。
而德國這邊因為所控制的版圖越來越少,能拿出的東西相對顯得寒酸了不少。作戰士兵僅80萬人,火炮也才10400門,且還是火炮和迫擊炮合著算。
然而縱使對手都打到了家門口,此時的德國高層卻依舊沒有放棄抵抗,甚至幻想著可以打一場屬于德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伴隨著蘇聯軍隊如同雨點般的炮彈落下,昔日繁華的柏林城不再存在,到處都是破碎磚瓦。大量德國青壯年為了所謂的“死守反攻”,在必敗的戰局之中,白白犧牲自己的生命。
不完全統計僅僅光這場柏林戰役,蘇聯軍隊就殲滅德軍80萬人。而將時間線拉長為整個二戰,雖然德國在納粹的引導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二戰的施暴國,但是整個二戰對于德國來說是損失不利已,自身也損失慘重。
為了納粹所謂“征服世界”的狂歡,德國直接損失了約1500萬男性人口(包括被俘),且這些男性還都是青壯年。
與此同時由于德國戰敗,曾在1944年,占到德國工業人口29%的勞動力,在戰爭期間受“招聘”服務德國工廠的外國人,以及在戰俘營里被強制勞動的外國戰俘,也基本消失,直接致使德國勞動力缺口,被拉得更多。
如此龐大的人口損失,給德國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即為戰后德國重建之時缺少勞動力,以及街上數百萬的寡婦,他們的丈夫都在納粹掀起的死亡漩渦中犧牲。
為了盡快讓德國恢復秩序,在德國男性勞動力不足之時,維持當地治安的盟軍指揮中心,發布了一項半強制性的勞動令,即15歲到50歲的女性,只要不能證明自己需要在家照顧老人、小孩,或者是有必須要照顧的缺乏勞動力人士。
那她就必須到當地的勞動局報道,并服從勞動局的安排,進行戰后重建工作,譬如清理廢墟,去工廠生產建筑材料等。
通過這些工作,女性可以獲得食物配給證,用于購買戰后缺乏的食物。當然出于民主,勞動局也不會強制工作,但是沒有配給證無法購買的食物。
不完全統計,德國重建初期,僅僅英美占領區,就有約600萬婦女走上了工作崗位??梢哉f二戰之后的德國,婦女參與建設的身影無處不在。
最后說一個因禍得福的故事,因為在無奈之下,德國男女經常同工勞動,男女之間的勞動工種差距被模糊,社會認識到絕大部分工作,不是必須男人才可以完成,間接促進了德國的男女平等。
作者推薦:日本稱“竹島”、韓國稱“獨島”,且都說有主權,那它應該歸誰?
文/紀布
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文明史上規??涨暗囊粓龊平?,使全球諸多國家遭受了極其慘痛的損失,其中,最為最典型的則是軸心國陣營的德國、日本,以及同盟國陣營中的蘇聯,中國,英法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后,日本成為了一個“傀儡國”,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尤其是在軍事方面,被美國佬抓得死死地,不讓有自己的正規軍,以及研究特殊武器的權力。
時至今日,日本的武裝力量僅有一些自衛隊罷了,而且很多“大型殺器”,諸如,核彈、航空母艦等大型的武器都明令禁止發展。
小鬼子投降撐死,美國佬也就只讓日本人建造一些如航母艦載直升機罷了,這對于曾經在二戰時期不可一世建造出領先全世界戰神級航空母艦的日本人來說,實在是憋屈。不過,天道有輪回,報應遲早到,能有這樣的結局,小日本也怪不得別人。
說到這里,與日本人相比,德國人明顯更慘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面對同盟國陣營的步步緊逼與前后夾擊,納粹德國因不斷的戰爭消耗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有相關資料記載,二戰到了1945年的2月,德軍士兵就有超過30萬人成為了同盟國的俘虜,這時的德軍與二戰初期的德軍相比,簡直沒有可比性。
戰俘隨著萊茵河被盟軍阻斷,德軍失去了撤退之路,這樣又有數十萬德軍士兵成為了俘虜,據統計,此時已有將近58萬德軍士兵成為盟軍的戰俘。
德軍俘虜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沒辦法,美國人為了安置這些俘虜,決定在萊茵河周邊地區建立一個超大的露天戰俘營,因此,著名的“萊茵大營”誕生了。
之所以美國人要建立露天的戰俘營,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能斷隔戰俘逃往德國,二是,用最為省力的方法來管理戰俘。
萊茵大營后來證明了,美國人的這個法子是非常正確的。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之后,越來越多的德軍成為俘虜,到了5月9日,也就是德國投降的第二天,超過400萬的德軍成為了盟軍的俘虜。
勝利雖好,但盟軍又突然面臨了一個頭疼的問題,如何安置那些德軍俘虜。因為在日內瓦公約中有約定,該如何對待戰俘的相關規定。
但是,美國人乃何許人也?怎會完全按照“公約”來辦事。美軍高層在沒有通知英國方面的前提下,私自決定將在德國境內關押的那些德軍戰俘當作繳械敵軍,而并非是戰俘。
戰敗德軍就這樣,德軍士兵私自被美國人分為了兩類,一類是能夠享受日內瓦公約待遇的戰俘,而另一類則被單方面定性為失去武裝的敵軍。
按照美軍的規定,第二類人群不但不能享有日內瓦公約的相關規定待遇,還禁止其他的國際組織對他們提供援助,不僅如此,這些人還被拒絕一切的待遇信息。
據相關資料的顯示,前前后后大約有500萬德軍戰俘被關進到了萊茵大營,在這些人群中,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青壯年,這些勞動力對于戰后德國的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史實照片但由于萊茵大營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食物也是非常的匱乏,再加上一些美軍士兵不斷對他們實施暴行,這就導致每天都有大量的德軍戰俘死于非命。
曾根據當地的原住民的回憶,從4月份到一直到7月份,僅僅只有4個月時間,每天都會看到超過百具尸體被從萊茵大營中運出。
此外,在萊茵大營的幸存者韋爾納也曾表示過,據他的推算,在這4個月的時間內,萊茵大營應該有超過70萬的德軍戰俘喪生。不過,實際的數據記載都在美國人的手中,時至今日,這些文件,依然處于絕密的狀態。
德軍戰俘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萊茵大營》,《知網相關文獻——二戰德國投降后,美蘇是如何處理德軍戰俘的等相關資料》,《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萊茵大營,戰后德國等》
丹麥王國是北歐五國之一,它在14世紀的時候,是歐洲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強國之一。不僅如此,在2018年全國幸福指數上,丹麥的排名遙遙領先,位于第三名。
那么就是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為什么在二戰時期,被德國用四個小時便攻陷了呢?這其中有什么難言之隱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下,丹麥在第二世界大戰時期的故事。
德國是怎樣走向法西斯的道路嗎?這源于那個時期的經濟危機,為了避免本國經濟走向蕭條,德國最終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當時丹麥與德國接壤,丹麥似乎早就預測了德國的法西斯道路,于是丹麥提前與德國簽立了互不侵犯條約。
但是在簽訂條約的第二年,德國已經攻陷了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這時候它想到了曾經與自己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丹麥。就這樣,德國法西斯決定撕毀條約,最終進攻丹麥。
當時的丹麥百姓并不知道這場戰爭的到來,德國的轟炸機已經出現在丹麥首都,但是百姓們沉睡于美麗的夜色當中。丹麥政府沒有任何的應對戰爭的對策,德國的進攻來得猝不及防,讓他們頓時招架不住。
但是這僅僅只是德國對丹麥的威脅,他們并沒有開展實質性的進攻,所以幾乎沒有傷亡,之后德國派來的公使向丹麥的國王,發出了一份文件,希望他們能夠主動投降。而丹麥國王立刻召開了會議,幾乎所有的官員都不希望戰爭的發生,因為戰爭便表示著死亡與紛亂。后來,丹麥政府不放一槍一彈,決定向德國法西斯投降。
丹麥的士兵被迫放下他們的武器,而在這場戰爭中,死傷的人數幾乎沒到五十人,距離德國法西斯剛剛開始攻打丹麥的時間,才過去了四個小時。但這時候,太陽卻才剛剛升起,丹麥的百姓才剛剛起床,他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丹麥已經被德國攻占了。
但是為什么丹麥政府如此痛快的投降了呢?他們七十多歲的老國王說,戰爭是極其不公平的,國家人數過少,他們并不希望百姓將自己的生命置于險境,并且丹麥人十分信仰和平,他們對于戰爭是極度厭惡的。
因此即便是丹麥政府沒有面子,他們也不愿意讓本國的百姓參與到戰爭中來,所以老國王選擇了投降。
丹麥投降以后,德國法西斯,對丹麥政府是十分優待的,在丹麥本國甚至沒有看到任何受到德國法西斯侵犯的現象。但是有一部分丹麥人民并不希望自己受到德國控制,所以他們選擇了反抗,從那以后,德國便加強了對丹麥百姓的管轄。
在二戰結束后,一些在丹麥的德國俘虜受到非常殘酷的折磨,他們被逼迫清理隱藏在丹麥土地里的地雷,有一些德國俘虜就這樣的被炸死了,越來越多的丹麥百姓覺得于心不忍。
生性善良的他們,最終選擇了原諒與釋懷。
二戰時期,法西斯陣營中主要成員就是納粹德國和日本,意大利說實話存在感實在是不高,這兩國的邪惡政權四處侵略,不僅給世界各國造成巨大災難,其本國居民也深受其害,所以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的傷亡人數也是很高的,那到底有多少呢?
根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軍隊死亡總數為531.8萬人,平民死亡人數很難估計,大概在110萬到300萬之間(2006年德國政府重申,在二戰后蘇聯集團的清算中有200萬至250萬人死亡的立場,除此外還有數十萬德國平民死于戰亂),所以德國大概有600多到900多萬人死亡,通常認為是800萬。
而日本呢?日本軍隊死亡人數在210萬到230萬之間,日本平民死亡人數大概是50萬到100萬之間。也就是說,日本大概死了300萬人左右。
當然,要說一下,這里面士兵死亡人數并不一定都是日本人和德國人,德國國防軍中的奧地利人,蘇聯人,法國人和德意志裔人,都包括在德國的軍事人員傷亡之內;日軍當中也有朝鮮半島人和臺灣人,不過這些數量不會太多。
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對啊,因為在咱們的印象中,二戰日本人是最瘋狂的,頑抗時間最久,而且還挨了兩顆原子彈,看起來應該是差點被亡國滅種了才對啊,怎么死亡人數還不到德國的一半呢?
其實,這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德國面臨的對手,德國是和蘇聯在血戰,蘇德戰爭規模是大令人咋舌,經常一個戰役就是幾十萬到上百萬人的死亡,蘇德兩國都是工業國,都迅速調集國內力量填入這個血肉模仿,結果兩國都是一地殘害,蘇聯軍民死亡人數達到驚人的2700萬!而德軍呢?德國軍隊有418萬人死于對蘇戰爭。也就是說,蘇聯消滅的納粹占二戰納粹總傷亡的80%以上。
那日本呢?日本軍的對手前期主要是中國人,中國當時實力比蘇聯差太遠,雖然中國也頑強抵抗,用血肉之軀抗衡日軍,但這個戰爭規模和蘇德戰爭比還是差太遠,日軍死于侵華戰爭的人數一般認為是45萬左右(最多說是78萬,但不太可信)。
有人又想,太平洋戰爭不是也很血腥嗎?日軍后來碰到的是美國佬啊,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死亡確實很慘,海陸軍死亡約138萬。但是,太平洋上的島嶼戰規模和蘇德戰爭那種大軍團作戰相比那還是小巫見大巫。
那平民傷亡呢?其實,日本二戰后期幾乎是天天被美國軍隊的轟炸機“送溫暖”啊,東京、大阪、仙臺、名古屋……日本哪個大都市后來不是被美國人用燃燒彈點著了,更別提還有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了。
說實話,這種轟炸其實算是救了日本人!
美軍轟炸確實是炸死了很多日本人,但是最多也就是100萬的樣子,在當時的情況下,空中轟炸再可怕,也是沒有陸軍直接洗蕩造成的傷亡大的,空中轟炸一般也只是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且如果民房措施好的話,傷亡可以避免很多(東京大轟炸,日本沒有做好準備,死亡8萬多人,但后面挖好防空洞后,美國再火燒東京,死亡人數就少很多),但幾百萬陸軍如果估計進行破壞性的掃蕩過去,那城市,城鎮,農村等都是一片荒蕪。美軍的轟炸給了日本人巨大的震懾,尤其是最后在兩顆原子彈的“開導”之下,日本投降了。
而德國運氣不好,等待德國人的是復仇心及其重的蘇聯和東歐各國,一路驅逐德意志人,這導致德國平民死亡200多萬!
注:而西方國家中對德國平民造成的最大規模死亡事件應該是著名的德累斯頓轟炸,造成22700–25000人死亡
其實,如果美國當時沒有發明出原子彈,蘇聯又沒有對日宣戰,那日本的傷亡可就真的慘了,美國是有對日本本土進行攻擊的計劃的,這就是著名的“沒落行動”,在九州島北部和關東平原登陸,對了登陸之前要繼續擴大轟炸規模,由中小城市擴散到一切人口聚集點,還釋放水稻病原體,希望讓日本糧食減產,造成日本全國性的大饑荒。
而日本呢?日本不是號稱“一億玉碎”嗎?當時日本還有幾百萬武裝人員,日本人在本土光是武裝的民兵就多達2800萬人!要是這批人真的和美國大軍對抗上了,美國陸軍登陸東京灣,一座一座推平日本的城市,燒掉一個個的村莊,殲滅一批批的日本頑抗分子,那日本的傷亡就真的會激增了。
對了,還要著重強調一點,日本人傷亡較小和中華民族的寬容有關,二戰結束后,在中國各地的日本僑民啊,投降的士兵啊人數極多,后來光是葫蘆島遣返的日僑就合共158批,計1,017,549人,這批人我們中國人并沒有為難,要是中國人對日本人和蘇聯人對德國人一樣,日本人的傷亡數字還會激增。
所以說,二戰時期美國人對日本人用了原子彈轟炸,不是破壞了日本,而是救了日本,要不然,日本將付出可能多好幾倍的傷亡才能結束戰爭。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小編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老照片。這張照片記錄了兩個黑人盟軍士兵在彈藥上標注“希特勒復活節快樂”的字眼,在二戰前中期,由于種族歧視原因,在盟軍中,黑人并沒有被編入前線戰斗部隊,他們一般從事彈藥物資運輸,地勤等工作,而隨著戰事的愈發激烈,傷亡實在太大,黑人才被少量編入戰斗部隊,這些部隊因為有黑人的加入,所以被稱為“彩虹部隊”,而直到朝鮮戰爭,黑人才被大量編入美軍。
同樣是從凱旋門經過,與德軍來時巴黎市民哭喪著臉不同,這張拍攝于1944年8月26日的照片記錄了巴黎人們歡快的氣氛。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正式發起,以英美17萬先頭部隊作為前鋒,到8月19日,共計288萬盟軍士兵跨過英吉利海峽,如潮水一般涌向法國境內,西線戰場形勢瞬間扭轉。
這是一張記錄了蘇聯女狙擊手戰斗狀態時的老照片,時間為1945年。在德軍的瘋狂進攻下,蘇聯傷亡慘重,許多婦女因此拿起武器負擔起保衛國家重任,而蘇聯女狙擊手則是在整個二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帕夫柳琴科,其在傲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擊斃309名德軍士兵,被敵方迫擊炮炸傷撤離,后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這是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后的一幕,雖然他們踏上了法國的土地,但這并不會使他們立即橫掃法國。一個個城市和村鎮需要逐個占領,這是一個費事且艱巨的人物。而盟軍面對的主力敵軍是納粹黨衛軍,這是德國軍隊中最狂熱的部隊。直到兩個月后,盟軍終于壓倒頑強的抵抗,迫使德軍在塞納河撤退,幾個月后,盟軍奪回了法國大部分領土,并準備進入德國境內,而整個諾曼底登陸戰盟軍共付出22萬人傷亡的代價。
毫無疑問,戰爭是殘酷的,納粹希特勒在奪取政權后將整個德國拖入戰爭的泥潭,其在敗亡后也讓人民承受了巨大的苦難。這張老照片記錄了人們走在已成廢墟的柏林街頭,雖然城市將近百分之80的建筑都已經不能居住,但人們依舊要為了生活進行戰后重建工作,而這無疑是個漫長的過程。
二戰前,德國人口為7000萬,而整個二戰包含平民在內共有800萬人死亡,傷殘者更是高達2000萬人,僅次于中蘇(蘇聯死傷人數達6000萬,中國達3500萬)青壯年男性幾乎損傷殆盡,許多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親,甚至直接成為了孤兒。而戰后由于成人監管的缺失,許多青少年,未成年人成群結隊的在街上游蕩,青少年犯罪也顯著增加。
一提到巷戰,成功的戰例總是少不了戰斗民族的身影,最知名的要數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經典的巴普洛夫的戰斗小組的阻擊戰
據戰后幸存的參戰的人爆料,當年上了斯大林格勒戰場的士兵很少有活過一天的,就連軍官也很難走出戰場。那場戰役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小編今天要說的就是當時斯大林格勒市內的一棟大樓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一棟樓是個四層的建筑,它處在阻擊德軍的絕佳位置,不遠處就是蘇軍的補給站,戰略意義不可小覷。最初,德軍沒有重視所以又被蘇軍給多了回來。
負責防守阻擊任務的是巴普洛夫中士和手下二十幾名蘇軍,德軍要是有重火器的話這里也是不堪一擊,但是巷戰中重火器容易被摧毀堵路,這樣步兵就只好單獨沖鋒。巴普洛夫正式利用這一情況,把這里當成了最好的奸敵場所。他們挖通了地下四通八達的地道。奇跡就此產生,他帶著這二十幾個人,在這里成功堅守3個月不敗的奇跡!
當時解決補給問題后,巴普洛夫又讓手下去除窗戶上的玻璃換上鐵絲網,這樣可以防止爆炸的玻璃碎渣劃傷,也可以擋住手榴彈扔進室內,樓內的地面都鋪上了沙子防止碎石亂濺;在墻邊和窗口制作了一些假的射擊口,來迷惑德軍?;A防御做完以后,對樓內輕重武器進行合理的搭配。
比方說反坦克炮放在地下室通風口,攻擊坦克方便還易于隱蔽;迫擊炮置于樓頂視野開闊射角廣的地方,這樣火力覆蓋范圍比較大。最后就是把樓內所有的墻壁都打通,方便射手們移動轉移,配合偽裝的造假射擊口,讓德軍搞不清蘇軍的位置,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誰給打死的。
他們在大樓內不斷的變換位置,德軍經常放空槍跟本搞不清他們在哪,挨了槍不知道誰打的!說到底,德軍飛機面對諾達的城市和蘇聯的防空炮火也不摸不清這里的具體情況。巴普洛夫就這樣帶著二十幾個人堅守百天寸土不讓而傳為二戰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