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美元理財產品

兌吧(01753.HK)認購2100萬美元招銀國際理財產品及2.5億元華夏銀行理財產品

格隆匯10月15日丨兌吧(01753.HK)公告,于2019年10月15日:(1)公司自招銀國際認購招銀國際理財產品,金額為2100萬美元;及(2)杭州兌吧自華夏銀行認購華夏銀行理財產品,金額為人民幣2.5億元。于完成認購理財產品后,集團與招銀國際及華夏銀行各自的未結算理財產品的累計金額將分別為4180萬美元及人民幣2.5億元。

展開
收起

「投資理財」美元作為世界主導貨幣的地位弱化了嗎?

來源:格上理財

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導貨幣需要擁有三個相關但卻不同的職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和儲藏價值。多數的原油以及其他的商品合約都是以美元計價,凸顯了美元的重要性。在國際貿易中,美元是主導的結算貨幣。如果雙邊貿易不在歐洲或者一方并不是歐盟國家,那么美元的主導性會更加顯著。在國際跨境結算與金融交易中,美元和歐元是主導的交易媒介,兩者結算量大約是總量的3/4。

貨幣的儲藏價值功能事關儲備貨幣的狀態。儲備貨幣一般來說是硬通貨,意味著這種貨幣必須能夠輕松得到并且能在國際貨幣市場上自由交易,具備這樣特點的貨幣才能視為具有安全的儲藏價值。通過各個國家央行的外匯資產持有情況可以洞察出全球儲備貨幣的構成。在二戰之后,美元就超越了英鎊成為了最主要的儲備貨幣。

過去的幾年中,根據IMF數據統計,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配置”份額由66%下降到了62%。短期內,美元所占份額看起來是有大的下滑——但關鍵詞是“配置”。并不是所有國家的央行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披露了各自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情況。央行無需向IMF匯報所以數據看起來可能會奇怪。而IMF承諾對這些國家層面的數據予以保密并只會披露總數。如果一國央行確實披露了所持有的外幣資產,那么就稱此外匯持有量是“配置”的。因此,圖中的深顏色線體現出越來越多的央行開始向IMF披露所持有的貨幣資產情況。近年來,美元作為全球外匯儲備所占份額的突然下降——由2015年的66%下降到2018年的62%,很可能是由于披露主體的變化而導致的統計假象。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中國和一些之前沒有披露的國家的影響,這些國家從2014年開始逐漸向IMF報告持有的外匯儲備情況。

另外一項衡量美元在國際市場上地位的標準是它在全球外匯市場的使用情況。目前的主要標準是國際清算銀行每三年公布一次的場外外匯市場調查。2019的調查剛剛新鮮出爐,結果顯示:

①在2019年4月,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達到6.6萬億美元,而3年前的數字只有5.1萬億。外匯衍生品的增長速度尤其是外匯互換,超越了現貨交易。

②美元依舊是最主要的交易貨幣,占據了88%的單邊交易量。歐元所占份額有些許擴張達到了32%。對比之下,日元雖然還是交易活躍度排名第三的貨幣,但在單邊交易中的占比卻下滑了5%到17%。

③調查顯示,使用新興市場貨幣的交易量在總成交量上的所占比例是25%。然而,使用人民幣交易的比例僅占總成交量的4.3%。人民幣在使用排名上的名次也沒有攀升,依舊排在瑞士法郎之后位列第8位。

美元在國際支付系統SWIFT上的使用也驗證了它世界貨幣的地位。例如:2012至2019年間,在SWIFT支付系統中,美元的跨境支付比例上升了10%而達到 40%。同期,歐元則下降到了34%而人民幣則少于2%。

總結來看,近些年來,美元依舊保持著其主導貨幣的地位。其它的貨幣如歐元、日元、人民幣、英鎊、瑞士法郎等還沒有辦法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目前,歐洲經濟疲軟疊加政治緊張,歐元很難挑戰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當然,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人民幣在國際結算與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多,也會刺激人民幣走向全球。但人民幣國際化與市場化的進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變革終究會來,但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地位的增強也意味著變革可能還很遙遠。變革(美元主導貨幣地位的動搖)需要有巨大的經濟變化并伴隨著全球金融體系的改變。從目前以及可以預見的未來來看,美元依舊有著至高無上的主導地位。

展開
收起

「路演」春光科技:購買理財產品實現美元資產保值增值

全景網11月5日訊 溝通促發展 理性共成長——浙江轄區上市公司2019年投資者集體接待日活動周二下午在浙江杭州舉辦,春光科技(603657)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王勝永在本次活動上表示,公司出口軟管及配件產品時,客戶主要采用美元、林吉特等外幣結算。未來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公司匯兌損失將導致公司盈利水平受到影響,反之,公司將取得匯兌收益。公司通過購買“匯利盈”等理財產品,實現美元資產的保值增值。(全景網)

了解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http://rs.p5w.net/html/111479.shtml

展開
收起

外幣理財――外幣理財市場今年較為低迷

隨著境外旅游的火熱和出國留學人數的不斷增長,手中持有外幣的市民越來越多。大家對人民幣理財比較熟知,但對外幣理財卻知之甚少,導致“持幣觀望”的情況較為普遍。其實,市民們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讓自己賬戶上閑置的外幣“活”起來。

由于美聯儲自今年7月以來已經3次降息,故美元理財產品收益今年以來雖有起伏,但整體呈下降趨勢,發行量也有所減少。

不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新發理財產品中也有部分外幣理財,服務客戶多幣種理財需求,幫助客戶收獲全球多市場投資的多重收益。

美元理財收益整體下降

據了解,2015年底到2016年底這段期間,美聯儲只加過兩次息,美元理財收益率上漲幅度不明顯,但仍然是往上走的。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美元理財收益率由1.51%上升至1.64%,共0.13個百分點;2017年,美聯儲密集加息期開啟,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走高,全年收益率共上升了0.46個百分點;2018年加息頻次最高,共4次,故2018年漲勢最大,全年共上漲0.66個百分點,2018年12月美元理財平均收益率為2.76%,創近年來的最高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美元理財產品收益調整緊密跟隨美聯儲加息的步伐。

然而今年以來,美聯儲先是宣布暫停加息,之后又持續3次降息。7月31日,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2%至2.25%的水平;9月18日,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25個基點到1.75%至2%的水平;10月30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1.5%至1.75%的水平;降息幅度為75個基點。

因此,今年美元理財收益相比2018年也整體呈下降趨勢。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份美元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25%。相比2018年12月,環比下降了51BP。

在銀行的外幣理財中,美元理財不僅數量最多,收益率也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不過即使是和近期跌跌不休的人民幣理財收益相比,外幣理財的收益率還是普遍較低。比如,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檢測,11月份英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0.33%,與10月持平。這是由于歐洲央行長期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利率水平一直都非常低,這也導致英鎊和歐元理財產品收益率很低。所以外幣理財比較適合手中持有外幣,且短期內既沒有支出計劃又不打算換回人民幣的投資者。

理財子公司亦發行外幣理財

2019年也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截至目前,已有9家銀行獲批開業。其中,中國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中銀理財就在其發行的常規理財產品之外還推出了特色的“外幣理財”。

“全球配置”外幣系列產品是中銀理財發揮集團全球化優勢,推出的外幣理財產品,服務客戶多幣種理財需求。中銀理財董事長劉海東表示,外幣產品一直是中國銀行的特色,相關系列產品,借助中銀集團全球布局的優勢,服務客戶多幣種理財需求,提供境內最全面、最多樣化的外幣資產管理解決方案,聯通境內境外渠道,幫助客戶收獲全球市場投資的多重收益。

即使外幣理財市場今年較為低迷,但市民們還是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購外幣理財產品。不過,有的誤區也要分辨清楚,比如不同幣種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與所在國的利率水平有關,與匯率波動沒有必然聯系,不要匯率一漲就覺得理財收益也會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資管新規,銀行理財要向凈值化轉型,美元理財自然包含在內。今后預期收益類的美元理財將逐漸被凈值型的美元理財替代,產品的收益是不斷調整的,收益方面大家可以參考歷史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業績比較基準等。

來源: 新聞晨報

展開
收起

「投資理財」一文讀懂中資美元債的前世今生

來源:格上理財

來源:華泰證券資產管理(ID:htsc-am)

債券作為投資組合的核心資產具備重要的配置價值與意義。在目前全球的低息環境下,中資美元債的吸引力尤為突出。與此同時,隨著投資需求的不斷攀升,中資美元債市場也蓬勃發展。那么為什么它足夠硬核,從而值得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呢?詳情請戳

展開
收起

BBAE必貝證券:2019年美元理財產品“美元生息寶”表現亮眼

在匯率波動趨勢下,持有美元、逐步增大美元資產配比已經成為高凈值人群和富裕階層在做財富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但是大部分國內投資者由于對海外金融市場并不了解,往往只能選擇最簡單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但美國銀行存款的利率往往一年都不到1%,收益十分低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BBAE必貝證券于2018年下半年推出了一款美元版本的“余額寶”產品――“美元生息寶”。

在眾多的面向高凈值人群的美元理財、投資顧問類產品中,“美元生息寶”在2019年的表現尤為值得注意。在2019年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的大環境下,“美元生息寶”產品錄得了全年收益率3.8%的優異表現,遠超美國1年期存款0.85%的收益。再對比國內支付寶平臺上的活期理財“余額寶”,生息寶的表現也遙遙領先。余額寶官方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余額寶累計年化收益也僅為2.27%。

為什么美元生息寶會有如此優異的表現呢?

原因在于,BBAE必貝證券COO鳳陶表示:“美元生息寶”由若干支美國交易所場內基金組成,主要構成是美國的短期債,保證了產品的流動性、安全性?!懊涝殹钡牡讓淤Y產中所含有的高信用級別資產在90%以上,資產質量十分優秀。

與此同時,美元生息寶還具有其他一些優勢:

首先是申購門檻低:首次申購門檻為1000美金,無申購手續費。

其次投資者可以在需要時將資金隨時取出提現,靈活便捷。

同時BBAE利用強大的智能化數據系統,可以實時跟蹤定期復盤,確保組合產品的收益能力和本金安全性。BBAE希望“美元生息寶”可以和全球投資者一起輕松、高效地實現余額資產的有效管理。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申購這款美元生息寶呢?

投資者可以在應用商店搜索BBAE APP,下載后完成在線開戶流程,一個工作日審核通過后,投資者就可以在“組合”頁面申請購買“美元生息寶”產品了。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打著“智能投顧”旗號的產品林林總總,這時投資者需要擦亮眼睛,注意審查提供投顧產品的機構是否具備真正的“投資顧問”資質。

BBAE Advisors LLC是在美國證監會(SEC)注冊的投資顧問公司,所有投資咨詢服務都由 BBAE Advisors LLC 提供。而客戶所有的證券交易服務都由 FINRA 和 SIPC 成員 RedBridge Securities LLC提供。BBAE Advisors LLC 和 RedBridge Securities LLC 均為 BBAE Holdings LLC 的全資子公司,總部位于美國,致力于向全球投資者提供美股交易以及數字化資產管理服務。

BBAE必貝證券定位于互聯網美股精品券商,由去哪兒網前副總裁者希博創建,是第一家由華人團隊打造的有完備美國本地券商牌照和自有交易系統的金融科技公司。必貝證券自研交易系統,直連美國交易所,為高凈值客戶提供0傭金美股交易、ETF交易、融資融券、期權交易等全方位美股券商服務。

來源: 亞匯網

展開
收起

海通姜超:拿現金、買理財 還是買房、買股票、買黃金?

來源:新浪港股

作者:姜超

今年以來,黃金和股市成為國內資產配置的最大贏家,截止7月末,上海黃金價格上漲24%,Wind全A指數上漲20%;而國內的銅、鋁、螺紋鋼等工業商品價格也上漲5%左右。截止6月份,全國商品房價格比去年末上漲3.5%。而表現墊底的是現金類資產,今年前7個月的貨幣基金的絕對收益率僅為1%左右。

如果存在時光機回到年初,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賣掉貨幣基金或者銀行理財,重配黃金和股票,然而沒有如果?,F在的問題是面向不可知的未來,到底應該拿現金、買理財、還是買房、買股票、買黃金?

高收益伴隨高風險

在投資領域,有一個常識,就是高收益通常伴隨著高風險。今年投資黃金的收益看上去是最高的,但想賺到黃金上漲的錢并不容易,原因在于金價的波動非常劇烈,今年3月份,倫敦黃金價格曾經在5個交易日內從1700美元/盎司跌至1451美元/盎司,最大區間跌幅達到15%,如果在當時斬倉出局,后面黃金的大幅上漲就與你無關。

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黃金價格一直在劇烈波動,在短期內投資并不能保證一定賺錢。從1981年至今的40年當中,金價有22年上漲,18年下跌,上漲和下跌的年份基本相當,這意味著從統計概率上說,每年黃金上漲和下跌的概率是差不多的。

今年的A股市場表現也非常不錯,前7個月的所有股票指數包括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悉數上漲。然而在今年1季度,受到疫情的沖擊,A股市場曾經兩度大幅下跌。而且從過去20年A股市場的表現來看,上漲和下跌的年份都是10年,這意味著統計上A股每年漲跌的概率是一樣的。

而且即便今年投資了A股,其實也并不能保證一定賺錢,因為每一只股票的漲跌幅并不一樣。我們統計了A股市場在年初有交易價格的3753只股票的年內漲跌幅,發現其中33.8%的股票漲幅超過20%,平均漲幅高達63%;還有27.3%的股票漲幅位于0-20%之間,平均漲幅為8.7%;還有28.8%的股票跌幅在0-20%之間,平均跌幅為8.8%,另外還有10.2%的股票跌幅超過20%,平均跌幅為33%。也就是說,今年在A股市場上投資,賺大錢的概率只有1/3左右,而賠錢的概率也接近40%。

今年6月份,中指院公布的全國百城房價同比上漲3.8%,漲幅比5月份的3%明顯回升。然而從歷史來看,房價的波動同樣劇烈,在12年和15年的全國百城房價都曾經出現過短期下跌。

而且城市之間房價漲幅的分化也非常明顯,今年6月份,全國百城中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為78座,但房價同比下跌的城市也有16座。這說明哪怕全國的房價在上漲,但是投資買房也不一定能賺錢。

還有一個高收益的投資領域是P2P,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到19年末的時候P2P提供的綜合利率還有9.5%,但是在進入2020年之后,其平臺的數據已經不再更新,這也從側面反映了P2P行業的沒落。在19年末的時候,P2P行業的貸款余額已經從峰值的1.07萬億下降至不到5000億。

由于大量的爆雷,到19年12月時P2P行業的累計問題平臺數量達到2924家,而還在運營的平臺數量只剩343家,這意味著投資P2P之后爆雷是大概率事件,其高收益背后對應的是損失本金的巨大風險。

比P2P提供的預期收益率稍低的是信托,截止今年6月份,1年期非證券類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為6.4%。一方面,這一收益率已經比18年末的8%明顯下降。

另一方面,從18年開始,信托行業的風險也在大幅上升,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信托行業風險項目的規模已經從18年初的不到1500億升至20年1季度的6430億,風險資產占信托余額的比例從18年初的0.6%升至3%。

今年上半年,多個信托公司出現爆雷潮,出現產品逾期。在資本市場上,代表性的是安信信托,其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巨額虧損而被ST,未來面臨退市風險。這意味著哪怕是6.4%的預期收益率,其實也并不能保證本金的安全。

比信托收益率稍低的是標準化的企業債券市場,目前5年期AA級企業債利率在4.3%左右。

但中國的企業債市場早就已經全面市場化,企業債的另一名稱是信用債,也就是憑借企業的信用所發行的債券,其實就是存在違約的風險。在近3年,中國信用債每年的違約金額都超過1000億,到目前為止,中國信用債的累計違約余額已經超過4000億,對應的累計違約率已經超過1%。

如果擔心企業債違約,還可以購買銀行理財,目前3個月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大約在3.9%。但是隨著銀行理財產品向凈值型的轉型,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開始出現虧損。根據普益理財提供的數據,截止6月28日,市場上存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數量為18836只,其中出現浮虧的有391只,占比約為2%。

低收益并非沒風險

如果極度厭惡風險,有沒有絕對安全的投資呢?提到安全,很多人會想到黃金,但黃金是避險資產而非安全資產,投資黃金的本金并不能保證完好無損。相對而言最安全的資產是國債,這是以國家的主權信用背書的,但其實國債也有違約風險,例如阿根廷、墨西哥等國的國債都曾經出現過違約。目前市場公認最安全的是美國的國債,因為美國的國債是以美元標價,只要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變,美國就可以靠印鈔來還債,而不會違約。

美國的國債雖然很安全,但是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降至0.6%以下,處于過去120年的最低位水平。

而且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國債利率已經是相對比較高的。目前英國的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降至0.1%左右,日本的10年期國債利率為0%左右,而德國、法國等歐元區國家的10年期國債利率都是負的。如果投資這些負利率的國債,雖然本金是安全的,但是要損失利息,其實說明這些國債已經并非絕對安全。

目前中國的10年期國債利率約為2.9%,雖然高于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水平,但也同樣位于我們的歷史最低位附近。

而且國債的安全性是有條件的,比如10年期國債的本金會在持有到期后全額兌付,但如果沒有持有到期就出售,其市場價格也存在巨大的波動。以中證10年期國債指數為例,在13年和17年都曾經出現過下跌,背后的原因都是利率上升導致債市下跌。因此,投資長期國債其實存在利率變化導致的期限風險。

而如果不想承擔期限風險,另一個選擇就是購買短期限的產品,比如1年期存款,但其利率目前只有1.5%,為近30年的最低值。而且銀行存款其實也有兩個風險,一是如果沒有到期提前支取,其實是要損失利息的;二是銀行存款的兌付依賴于所存的銀行,而銀行其實也是一家企業,存在倒閉的風險;為了防范銀行倒閉的風險,政府實施了銀行存款保險制度,但銀行存款保險的限額最高是50萬,這意味著銀行存款超過50萬的部分在理論上也是有風險的。

還有一類相對比較安全的產品是貨幣基金,以余額寶為代表,但其目前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1.4%左右,同樣是歷史新低。而且貨幣基金其實是投資在短期國債、銀行存款等安全資產,其實也并非絕對安全,在次貸危機期間,美國的貨幣基金ReservePrimaryFund就曾因為雷曼倒閉而出現虧損,凈值跌破1美元。

經濟增長與周期:收益與風險之源

既然投資都有風險,那么投資收益從哪里來,風險又是如何產生的?

收益之源:經濟增長。

比較美國和日本的股市,美股的標普500指數在過去40年持續創新高,而日本的日經225指數在1989年達到38957點的歷史高點,此后股市盤整了近30年,是什么導致了美日股市表現的巨大差異?

我們發現,導致美日股市表現差異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經濟增長。美國經濟總量在過去40年持續增長,從而支撐了股市的持續創新高,而日本經濟在90年代之后陷入了近30年的停滯,從而使得股市持續低迷。

從債市來看,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走勢與其GDP名義增速的走勢高度一致。

日本的國債利率走勢也與GDP名義增速高度相關,目前其國債零利率,也在于其名義經濟總量長期沒增長。

由此可見,無論股市還是債市,其收益的來源都是經濟的名義增長,包括了經濟實際增長與通貨膨脹。我們對美國進入紙幣時代之后的各類資產回報率進行了統計,發現房產和股票是回報率最高的兩類資產,年均綜合回報率接近10%,超過了同期7.1%的GDP名義增速。而長期國債利率均值為5.6%,略低于GDP名義增速。黃金價格年均漲幅為4.9%,高于3.53%的通脹率,但低于GDP名義增速,而現金資產的回報率最低,低于通脹率。

從理論上說,一切資產的收益率都來自于經濟的名義增長。其中股價漲幅來自于企業利潤增長,房價上漲來自于收入增長,其實最終都來自于經濟名義增長,但由于股息和租金的存在,就使得股票和房產的長期回報率超過了經濟名義增速。而債權和股權共同形成了企業,創造了經濟增長。但由于債權承擔的風險低于股權,因而其回報率理應低于經濟名義增長。黃金本身不創造價值,但有保值的功能,因而其價值超過通脹,但低于經濟名義增速。

但我們統計中國過去17年各類資產的回報率,發現均遠低于同期13.1%的GDP名義增速。其背后的原因或在于,我們統計的房價漲幅所使用的是新房價格漲幅,其可能低估了房價的實際漲幅。而股市過去存在存量估值泡沫和新股估值泡沫,使得其漲幅低于企業盈利增速。而在債券市場上存在利率管制,使得國債利率和企業貸款利率遠低于GDP名義增速。

而在2012年之后,我們發現各類資產回報率和GDP名義增速開始吻合。從12到19年,滬深300指數和房產的年化綜合回報率分別是9.7%和9.1%,略高于同期9%的GDP名義增速。而同期的貸款利率均值為6.4%,低于9%的GDP名義增速。貸款利率扣減掉風險溢價等因素之后,差不多對應3.5%的國債利率。

風險之源:經濟周期。

但是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增長并非穩定不變的。美國的NBER記錄了過去100多年美國經濟周期的運行情況,其記錄顯示上一輪經濟周期在20年2月達到頂峰,隨后開始了經濟衰退。問題是,經濟周期是由什么導致的?

通常認為,存在四類經濟周期,都是由投資的波動所導致的。其中最短的是基欽周期,持續時間在3-4年左右,由存貨投資的波動所引發。其次是朱格拉周期,持續時間在7-10年左右,由企業設備投資驅動。再次是庫茲涅茨周期,持續時間在20年左右,由房地產投資驅動。最長的是康波周期,技術進步所驅動。

除了投資以外,貨幣和債務也會導致經濟周期的出現。長期來看,經濟增長來自于生產性活動,來自于技術進步。但短期內,靠舉債也能夠換來經濟增長。而且由于人們總想過好日子,不愿意承受經濟衰退,因而往往會舉債過度,或者是政府舉債、或者是央行放水刺激居民和企業舉債,但借了錢總是要換的,因而債務的波動就會產生經濟周期。

而隨著經濟的周期波動,代表資產回報來源的GDP名義增速也會發生周期性的波動,這就使得各類資產的回報率發生變化,進而導致了各類投資風險的出現。大至全球和國家的經濟周期,小至企業的經營周期,都會產生各類風險。

投資中國,長期制勝

既然資產收益的來源是經濟的名義增長,而中國擁有相對更快的經濟名義增速,因而我們認為中國資產相對而言更有投資價值,可以通過長期投資來獲益。

中國增速占優。

首先,從過去7年的平均經濟增速來看,中國的年均GDP名義增速為9%,高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分別為4.1%、2.9%和1.6%的GDP名義增速。今年遭到新冠疫情的沖擊,但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名義降幅僅為0.9%,也遠低于同期美國、歐元區分別為3.5%和8.4%的降幅。從2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增速已經由負轉正,在全球率先復蘇。

其次,展望未來5-10年,我們認為中國仍有望保持在4-5%的中速經濟增長,加上年均2-3%的通脹率,中國GDP名義增速仍有望保持在7%左右水平。最核心的支撐在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未結束,目前中國的農業就業人口占比依然高達25%,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們認為10年后中國的農業就業人口占比有望降至15%以下,而城鎮化率有望進一步升至70%以上的成熟區間。

此外,雖然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在40%左右,這其實也限制了勞動人口的生產率。隨著三四五線城市全面放開落戶的限制,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望大幅提升。另外,在中國當前60%的城鎮化率中,有2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鄉鎮區域,居住在縣城以上城市城區人口的占比也不到40%,而未來隨著都市圈的興起,人口會繼續從鄉鎮向城市圈遷移,這其實也可以提升勞動效率。

因此,雖然中國的人口紅利在2013年左右就結束了,導致了經濟潛在增速的下降。但由于城市化的進程沒有結束,中國的非農就業人口增速已經在1%左右的低位企穩,假設未來保持這一速度不變,加上資本投入的增長,以及改革創新等紅利的釋放,我們認為未來5-10年的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在4-5%左右的增速。

長期投資制勝。

回顧過去的20年,在中國投資的最佳方式是買入房產并長期持有。我們以商品銷售均價來代表房價走勢,并且考慮租金的回報,統計在任何一年購買房產并持有至今,其回報率均為正,而且年均回報率長期在8%以上,只是在最近兩年才有小幅下降。

為什么過去在中國買房是最佳投資方式?原因在于房價的波動不大,過去20年的新房價格僅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小幅下跌,這就使得投資房產的回報相對穩定。

其實從統計來看,02年以來的滬深300指數累計漲幅并不遜色于中國的新房價格漲幅,但是股價的波動幅度遠高于房價,也就使得投資股市的體驗遠不如房市。

例如在07年的高點買入滬深300指數,持有至今依然是負收益。如何消除股市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我們發現,長期投資依然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我們統計過去20年在每年年末買入并且持有滬深3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發現除了07年以外,其余年份買入并且長期持有滬深300指數都獲得了正收益。在獲得正收益的19年中,只有在09年買入的年均回報率為2.5%,06、10、14、15和17年這5年買入的年均回報率在5%左右,其余年份買入的年均回報率均超過8%,尤其最近兩年的年均回報率都超過20%。

因此,如果我們相信中國經濟未來會恢復到4-5%左右的GDP實際增速,以及7%左右的GDP名義增速,假設上市公司也可以實現7%左右的利潤增速。由于當前滬深300指數的估值水平并不貴,在歷史50分位附近。我們假設了悲觀、中性和樂觀三種情況,分別對應滬深300指數TTM市盈率調整至歷史的30分位、50分位和70分位。假設持有時間分別為1年、3年和5年,其中哪怕在悲觀情況下,持有滬深300指數3年以上的年均回報率均超過4%,好于購買銀行理財或者銀行存款。而在中性情況下,只要股市估值保持穩定,依靠股息和盈利就可以實現每年9%左右的回報,在樂觀情況下的回報率更高。

總結來說,投資皆有風險,而投資收益來源于經濟增長,而投資的風險則源于經濟的周期波動。展望未來,中國經濟擁有相對更快的增長,因而中國資產也有望擁有相對更高的回報,通過長期投資中國的優質股權、房產等資產,其實就可以對沖掉經濟周期的影響,獲得更高的回報。

來源: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展開
收起

美元理財何去何從

3月16日,美聯儲突然宣布降息至零,并啟動了一項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松計劃。前兩年受美聯儲連續加息影響,美元指數持續走高,美元理財受到不少邕城投資者關注。如今,美元重回零利率時代,美元存款利率會隨之變化嗎?還持有美元的人士該如何理財?

現狀銀行美元存款利息無變化

3月3日,美聯儲降息50個基點至1%~1.25%;3月16日,美聯儲再次緊急降息100個基點至0%~0.25%區間,并宣布將保持利率在接近零的水平,直至有足夠信心消化近期事件。

南寧市民何女士手里有筆閑置的美元現匯,本來計劃到銀行存定期,美聯儲來得又急又猛的降息讓她措手不及,“銀行的美元存款會不會跟隨美聯儲節奏調至零利率呢?”

帶著疑問,3月17日,南國早報記者走訪南寧多家銀行網點,并沒有發現何女士擔心的情況。以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為例,四大行和商業銀行的情況差不多,中國銀行為0.75%、建設銀行為0.8%、浦發銀行的一年期和兩年期均為0.8%;外資銀行略微高一些,例如南洋商業銀行為1%。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的美元存款利率多年沒有變化,有的銀行從2012年開始就保持了目前的利率水平。

對此,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南國早報記者,美聯儲自2015年底開始連續加息,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沒有跟隨其節奏“水漲船高”。實際上,在美聯儲上一輪的加息周期之前,美國國內利率極低的情況下,國內銀行的美元一年期定存也基本上維持了0.7%~0.8%的年利率水平,“國內的小額外幣存款針對的是手頭有部分外匯的人士,外匯存款在銀行存款中占比很小,相對固定的利率主要起到一個指導作用?!?/p>

銀行工作人員還介紹,主要面向企業的外幣貸款、貿易項下外幣融資業務,其利率直接受到國外市場利率變化影響,就會及時進行調整。

對比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無優勢

美元理財產品也是不少持有美元現匯人士的選擇,這類產品目前的情況如何呢?從南國早報記者走訪了解的情況來看,各家銀行的美元理財產品數量少、收益率也不高。

比如,中國銀行目前有一款期限為182天的個人美元結構存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75%或1.95%。該行另一款360天的個人美元結構存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9%或2%。這兩款產品的起購金額均為0.2萬美元,按照3月17日的外匯牌價計算,約合人民幣1.4萬元。如果是選擇半年期、1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存款產品,不僅選擇多、額度足,年化收益率也能在4%以上。相比之下,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并無優勢。

持有美元還可以如何投資理財呢?業內人士介紹,個人用美元進行投資,還可以通過炒B股,也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買賣B股的方法和A股類似,但這種方式不見得人人適合,如果不是確實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不建議炒B股。

提醒換成人民幣理財要算成本

記者注意到,從美元指數走勢來看,3月3日美聯儲降息后,2月21日就開始跳水的美元指數繼續下跌,直到3月10日才開始反彈。3月16日美聯儲再次降息,3月17日截至記者發稿時(上午10時),美元指數報98.14,處于弱勢整理狀態。持有美元的人士,是否有必要將美元換成人民幣進行理財呢?

銀行人士提醒,選擇結匯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再投資理財,要考慮換匯成本。銀行的外匯牌照上有現匯賣出價和現匯買入價,現匯賣出價總是高于現匯買入價。一般而言,換匯成本相當于本金的0.5%左右。此外,還要考慮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目前人民幣兌美元沒有大幅升值的跡象,把手里的美元換成人民幣進行理財,短期內獲利空間有限。從這些角度來看,如果手里的美元未來一年半載有使用的可能,換成人民幣理財期滿之后,還是要換成美元來使用,算上換匯成本就相當于損失了理財收益。

來源: 南國早報

展開
收起

源想集團(08401)認購200萬美元瑞士銀行理財產品

來源:智通財經網

智通財經APP訊,源想集團(08401)發布公告,于2020年6月12日,公司已向瑞士銀行認購瑞士銀行理財產品,金額為200萬美元。預期年化投資回報率為5.00%。

展開
收起

源想集團(08401.HK)認購200萬美元銀行理財產品

格隆匯6月12日丨源想集團(08401.HK)公告,于2020年6月12日,公司已向瑞士銀行認購瑞士銀行理財產品,金額為200萬美元,預期年化投資回報率5.00%。

展開
收起
欧美激欧美啪啪片SM,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